生活的秩序美文

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紮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

生活的秩序美文

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多年前曾做過一份長時間的研究,觀察中證明:“能自律的孩子比較幸福。”這樣的孩子,他們人生的成就也比較高。我常常在想?“自律”的意思是什麼?又要如何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養成孩子自律的習慣?

在當了許久、許久的母親之後,我得到的結論是:自律是一種反映生活秩序的精神管理。每一個懂得自律的孩子,大約總在非常有秩序感的家庭中長成。

時代前進,生活的忙碌改變了父母教養孩子的方法與觀念。過去所謂的家庭常規建構出來的生活秩序,已經因爲衣食住行的'供應方式而改變;原本屬於家庭的穩定氣息,也漸漸在商業鼓舞中走味。父母不再努力耕耘家庭的廚房與餐桌,上餐廳吃飯也不再是孩子偶有的珍貴經驗,外食成了生活的常態。

有幾個理由使我反對常常帶孩子外出用餐。一是工作日中如果再挪出時間外出,往往打亂生活的節奏,這使孩子失去童年生活需要的規律性與安全感;另一是在餐廳中,往往人聲雜沓,父母如何好好地跟孩子談話、分享一天所得?親子共處最美好之處,並不在於父母特意挪出時間、精心規劃一場家庭旅遊或活動,而是盡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達關懷與照顧。

我因爲一直在工作,對大家所感受到的忙碌也深有體會,但是隻要想到母親的安定對孩子的意義,我總能在百忙中要求自己。

當我把這些心得跟大家分享,有時候也不免擔心自己所說的太平凡,一如有讀者給我的批評——“雖然很用心,但並不感人。”

但是,在某些片刻中,當我得到一個孩子的笑臉、一段有趣的回饋,我就相信,自己不斷遊說媽媽們回到生活中的想法,雖不感人,也許是可親與實用的。

去年我應臺中小蝸牛幼兒園之邀去參加一場座談,之後每隔一個半月,都會去爲老師們做一次烹飪實作的師訓。

我相信,當一個母親看到孩子那津津有味的吮指之樂,心情必然是十分滿足的。回想我自己成人後所記憶的家庭樂趣中,也是這樣的食物情感給了我最美的回憶。

如果,一位忙碌的母親還能想要把一道菜爲孩子燒得特別好、或擺得特別漂亮,相信她的心情大概不會是紊亂不平的。那種穩定,決定了一個家庭和樂的氣氛與心靈的安全感。

因此,家事不再是家事,而是一種生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