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逝去的青春美文

即將逝去的青春美文1

山的盡頭還是山,

即將逝去的青春美文

溪流的盡頭還是盡頭,

而知識的盡頭也依舊是知識。

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

探尋各種各樣的奧祕……

小學飛逝而走,

初中漸逼結尾,

教我如何不畏懼……

再認真聽幾節課吧,

再熟悉一次校園吧,

在和同學嬉鬧吧,

泰戈爾曾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結尾來了,再見還會遠嗎?

即將逝去的青春美文2

青蔥的歲月被時光無情地打磨,安然若素的外表欺騙了旁人的同時也欺騙了自己。不管是世俗的壓迫還是自我的逼迫,大多數人都怯懦地順從家人的安排,捨棄,確切地說是被限制了內心那份追求夢想與自由的權利。就這樣,沒了自我,沒了思想,逆來順受地任由他人安排自己的人生。

從出生到死亡,人生被分爲多個重要階段,但在世人眼中高考,工作,婚姻則被認定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到一定的年齡就必須做什麼事情,若是不做或未做,則被世人認定是另類或被冠上不好的頭銜。

好比在適當的年齡不去上學的則被認爲學習能力差、笨、或是被開除的壞學生,有些人會鄙視他們,甚至聯想到未來他們沒有大出息或是擾亂社會治安的不法分子。不找工作的則被認爲綜合能力和素質有問題,遊手好閒,好吃懶惰,便註定碌碌無爲,一生平庸。不結婚的則被認爲心理有問題,是另類羣體,不光要看心理醫生還要面對旁人的質疑。在結婚後不生孩子的則被認爲是不正常,不僅僅是世人鄙疑的目光,還要遭受犀利刻薄的言語......總之人這一輩子總是活在世人目光中,最終死於世人的言語中。

面對這些不禁納罕從小到大都是旁人對我們的人生指手畫腳,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能做...中國的應試教育貌似古代的科舉考試,讓我們變得呆刻死板,甚至有人認爲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扼殺想象力、創造力,禁錮個性和自由,阻礙科學發展,扭曲價值觀等等。我們是不是這應試教育的產物呢?!

於是某些被認爲叛逆的同齡人在盡情享受激情歲月的同時,有些女孩被貼上乖乖女的標籤(安靜、單純、乖巧、婉約、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好與壞的範疇裏誰失去更多呢?大多數人會認爲是壞女孩。當然,但她們選擇不負我心,活在下當,縱享人生,爲夢想和自由不惜放棄一切,承受着旁人異樣的眼光和家人的不解,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失去的自然是多得多。

那所謂的乖乖女又得到了什麼呢?是旁人的誇讚還是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她們一般沒有主見,一味地順從,總是依附他人,靠旁人拿主意,作抉擇。說好聽點是三從四德,難聽點便是寄生蟲,只要生活安逸,物質充足,混混沌沌地和不愛的人在一起也能將就的過一生。但這些真的是她們內心想要的嗎?

束縛在這條條框框裏,有多少人踏入婚姻的殿堂後悔恨不已,想逃脫卻被世俗扯住了雙腳。又有多少男男女女能像電視中演繹的那樣對婚姻無怨無悔。又有幾個是真正順從心意不管他人西與東坦然地接受呢?!

我們總是思慮他人的看法,聽從他人的安排,總是認爲到了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哪怕得過且過也要加快步伐擠進年齡的末班車,而後便是無休止的爭吵,抱怨。悔不當初的決定:不是到了結婚的年齡必須結婚,而是想結婚了才結婚。

我想人活着不僅僅是爲了來世間走一遭,走馬觀花地溜一圈,繁衍後代也已吧。不要到閉上雙眼的那一刻才痛徹心脾、涕泗橫流地發現年少時的理想和心願還未完成,原來自己白活了一場的哀怨。留給子孫的除了名字別無其他,等數十年或百年後誰還會記得這世間還有一個你存在過?

對於我們這些平凡人來說,儘管不能像偉人一樣有所作爲,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無限的價值。但也要盡最大的可能,至少讓自己這一生無悔,儘量減少缺憾吧。

即將逝去的青春美文3

大學的舞臺,無論上演過何樣的戲,甜的苦的、傷的`樂的,最終我們都會笑着離開,只懷着無限的眷戀與回憶,愛恨全消。還有不到兩年,就是我的畢業季,拿什麼來準備。珍惜眼前,過好兩年。滿園黑色的學士服隨風飄揚,觸發一點關於青春、大學的感悟。青春無限好,大學任你蹈。走好那段叫青春的路。

青春,是無限美好的,卻也是極易溜走的。我們正值青春,度花樣年華,我們在青春的懷抱中咧嘴大笑,享受生活的每份恩賜。我們也曾彷徨苦悶,滿臉淚痕,即使流淚,也綴成了花朵。擦擦汗水與淚水,沒有放棄與後退,折了翅膀也要飛,繼續尋那一樹花開,癡迷於青春獨有的浪漫與情調、激情與活力。

前不久看過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覺得不盡人意,上映之前倒是吵得很火,結果真如我所料,令人失望。青春與大學居然被她拍成那個樣子。玩,亂,頹廢,描得過於誇張。女主角鄭薇的性格倒是挺創新,和《那些年》裏的沈佳宜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外向開放、一個清純矜持。在這部片子中,沒找到太多的看點,我只看到青春是一場悲劇,看完想哭。

再美好,青春也要逝去。然而我似乎不曾感覺到他要離開,去某個地方。我縱情在年輕的光陰裏,躺在軟綿的草地上,看天上的雲朵,似牛,像馬,又如小狗,又看他們瞬間幻化、變化無常,直到近了黃昏、紅了雲霞,黑了夜空。漫長又短暫的一天終究會過去,不管你做了什麼,和誰一起,是快樂還是痛苦。

這些天,總看到畢業生着學士服(可能也有碩士服、博士服,但我辨不出來)來校園拍照留念,企圖把他們曾有的青春永遠存在照片中。我不懂他們的心情,因爲我還是大二(其實是準大三 )。所以,和許多人一樣,聽見了他們燦爛的笑聲,只是瞟了一眼,卻不肯將目光做過多的停留。

我不願承認我的青春即將走到盡頭,也許是在欺騙自己,但依然相信自己的謊言。我,還有很多人,害怕老去,習慣被小孩子稱爲哥哥姐姐,卻無法面對被呼做叔叔阿姨的事實。這樣也好,還可以在青春的花園裏追蜂趕蝶一陣子。

有人用魯迅先生的四部作品來詮釋大學的四年:大一《彷徨》,大二《吶喊》,大三《傷逝》,大四《朝花夕拾 》。很形象的解釋,像是一條普適定律,誰也逃不脫。不信你試試。四年就是四個階段,我們在不斷變化和成長。大學的四年必將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像一杯陳年老酒,香而有味,歷久彌新,留待以後細細品味。我很慶幸我來到了大學,儘管不是名校,現在也不會去計較。只覺得很好。感覺好就是真的好。

還是爲年輕的逃走做點準備吧!至少在不再青春的時刻,不至於不知所措、淚流滿面。而我在醉臥花叢的同時,也在爲青春修着墳墓。青春是美好的,但不是美好的全部。一個時代終結了,會有另一個時代替代,另一個時代同樣存在陽光與快樂。

大學的時光轉瞬即逝,歲月無情,時光荏苒,我看着青春一步步爬向墳塋。

想起池莉說過,青春是用來揮霍的。我深爲讚許。年輕的可貴也許就在於輕狂,敢於犯錯。青春就是看不透、看不開,所以精彩。如果過早看破紅塵,那就似風燭殘年,哪有朝氣而言。

我歌頌青春,我爲青春代言。 青春不朽,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