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虹梯關現代美文

(一)

再登虹梯關現代美文

虹梯關是晉豫交界處的一道古關,高速路穿越十座隧道,很快便到了它的腳下。曾於20xx年元月4日第一次來過這裏,這是第二次遊覽虹梯關了。

仲春的早晨,太陽被藍天擦洗得格外明亮;它輕盈地告別東海,再次給林濾大地送來溫暖和光明。

十座隧道被高速路串成了彩虹,我們的巴車是彩虹上流動的因子。

我是帶着新的希望而來的。

因爲年初我已目睹了虹梯關的容貌,現在的虹梯關是否也聽到了春的消息,而變得更加俏麗了呢?

(二)

羣山環抱,我們攀登的起點在山谷裏。

仰望山路,十八盤五十四階執着地伸向大山深處,伸向與藍天更加接近的地方。

俊郎的山體挺拔着,溫潤的氣息籠罩着,朵朵飛霞迷漫着。

山桃花率先衝出了春的起跑線,讓大山激動了起來;山腰上松柏也緊跟着漲滿了綠意。

我再次踏上通往虹梯關的石階。

這裏的每一塊石頭都留下了從古至今千萬人的足跡。饑民、商賈、兵卒和現代的驢友,磨平了石面上粗糙的紋理,在日月交輝之中承載起異樣的人生;血淚和銅臭,鐵蹄和狼煙,也有快樂的心情,不僅浸潤出石的`圓滑與沉重,也叩響清脆的快樂。

每一塊石條都牢牢地鑲嵌在歲月的泥土裏。

(三)

虹梯關是一條古道。

古道是一條線,搭在一架山樑上;

古道是一個孔,把崇山峻嶺穿透;

古道是一條路,連結着生和死;

古道是一道關,把守着歲月的咽喉;

古道已遠,腳步已稀。

作爲古道已被歷史封存,作爲關口已無險可守。

如今,放在了驢友的腳下,讓驢友們一遍又一遍地玩味。

(四)

被風塵沒入半截的一道古關,卻點亮着驢友的目光。

我們的到來,虹梯關上踏響了清亮的足音;是驢友的身影,讓它重新呈現出虹的氣勢和色彩。

在每一盤陀的折轉處,都堆滿了蒙塵和新鮮的故事

驢友的笑聲順着石階滾落,我們也是演繹故事的人。

(五)

一道厚重的門,存活着古關的基因。

結實地定位在古道的核心區域上。

在山凹的對面,在緣崖的盡頭,在絕壁的頂端。

進可攻,退可守。

當年的殺聲已遠,硝煙散盡,只留下一付骨架供人們品評。

我在關口徘徊,想探問古關的記憶,尋找曾經的辛酸,蒐集時代變遷的證據……

我在關口邁進邁出,怎麼也找不到它與“雄關”的對接點,也實在想象不出他當年“偉岸” 的模樣,而直接感受是他的萎縮與蒼老。

(六)

雖然有嬌豔的桃花明亮着我的眼眸,但仍然改變不了我對它蒼老的印象。

蒼白的石頭,灰黑的枝柯,土黃的茅草,了無生機。寥落的幾株樹正努力地證明着這裏並不是不毛之地。

山道旁破敗的房舍分明就是山頂的老年癍。

村莊已久無雞犬和飲煙,驢友只能是片刻的居民,永久的過客。

下山時,那棵彎腰老樹再次印證着我的觀點。

(七)

在虹梯關穿越的路上,有大小的廟宇四五處,供奉着龍王、娘娘、山神等神靈,其中最大的廟宇是山頂的娘娘廟,位於一山村的附近。雖然山上人煙稀少,可廟宇依然安好。

山頂的一座小廟,使這座山就是“從前那座山”。

廟內的各路神仙依然堅守崗位,讓山仍然保持着神祕,使人必須敬畏。

畢竟是神仙,可以無慾。無論廟宇大小,不管神龕高矮,神的形像都很威嚴,並一直保持着人們願望的表情。

人在山上,神就在山上;人已走了,神還在山上。神不是“葉公”。

(八)

山桃花開了,像小姑娘紅僕僕的臉龐;有的還篡着小拳頭,像剛出生的嬰孩似的。

向遠處看,山腰裏像飄浮着一朵一朵的白雲,還有霞;近處,便是一張張的笑臉了,足以讓人醉在花叢裏。

山桃花引領着山的方向,引領着一個季節。

人們愛花,更愛桃花,因爲它和美女的面容接近。

所以,女人的愛達到癡迷的程度。

(九)

霓虹峽谷中有霓虹村,雖然在羣山環抱裏,但不乏現代氣息。村中有一座唐代佛塔——明慧塔,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霓虹村鑲在風景裏,霓虹村就是一道風景。

溪流環繞,垂柳依依,它具有詩意的美麗。

一座唐塔坐守村中,被深壁高壘嚴密保護;不是因爲它的高大或造型,而是因爲它的古老。

人們是在尊重它經歷千年風雨的不易。

尊重古人就是尊重自己。

讓古代與現代,自然與人文,在優美的風景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