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育的形式

論德育的形式

淺談德育的形式

司馬光曾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一個人若德才兼亡那不是最嚇人的,最嚇人的是才勝德之人,這些人不僅不能帶給社會進步,反而給社會帶來了潛在的危險,所以學校的德育教育應是重中之重,沒有了德育也就失去了任何教育的意義。教育的真諦在於許多年過去後孩子還能記住的東西,他們能留下最深映像的不是所學的知識,而是一些情感體驗,這些體驗跟隨他們一生,幫助他們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爲一位德才全盡的聖人。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聖人,一言一行都留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德才兼有的老師就能在無形之中教育學生,無意之間就讓學生領略的你的精神,看似無形卻有形,這纔是最高的境界,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境界。

德育是一個單一的詞,意思也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學校開展了各種德育活動,可以說形成了校本教材,這一系列的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活動既豐富又深受學生喜歡,甚至當他們畢業後也覺得引以爲豪、津津樂道。豐富多彩的的活動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這些是在課堂上很難才能達到的效果。當其他學校的學生還只能在課堂上接受德育時,我們的學生已經開始自己在活動中發現德育,並能欣然接受,內化於心,成爲自己的思想。所以說活動是做好德育的一種較好的形式,值得我們所推崇。

班級管理融入着德育,一個團結、積極向上和自律能力強的班集體必然做好了德育。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學生都應形成良好的習慣,這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和監督。從起牀到睡覺;從到教室到離開教室;從上課到下課;這一件件瑣碎的小事都需要老師的指導,而在這些指導中也必然貫徹了教師的德育理念,看似爲了整齊劃一,實際是爲了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正如所說的:播下一個行爲,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品德。所以事情雖小,但積累起來就是一座大山,德育就該從這些小事上抓起。在這一點一滴中向學生進行着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德育。當然光是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自控力並沒有那麼好,要想讓你播種的每一個行爲達到很好的效果也是需要監督的,監督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管是採用操行分的辦法,還是班委監督的方法,這些都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儘快形成好的習慣,有了好的習慣才能終身受益。

德育課也是德育的重要形式,每週一次,每週一個主題,圍繞主題上課,形式可以多樣,既可以採取傳統教學模式,也可以用一些活動的形式,每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傳統教學方式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更易理解,並且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活動的形式重在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接受德育,活動本身就很受學生歡迎,這既可以迎合學生口味,也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所以德育課也是德育不可缺的形式,德育課也可以成爲檢測德育效果的形式。把德育課改成讓學生來上課,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思想,既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可以提高德育課的效果。學生自己講可以講很多親身經歷,這比那些距離較遠的例子更能被學生接受,同時還有很多學生會感同深受,對許多學生都會有較大的啓發。學生講的同時對自己而言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每一種品質,這種主動去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記得更深,也更加難忘。學生要能講出一種品質都需要自己已經具備該種品質,不具備的學生是講不出來的,因爲他缺乏親身體驗,只有體驗過了,才能頭頭是道,侃侃而談。學生更懂學生,在備課中備學生這個層面他們也會比我們做的'更好,這方面做好了就能讓聽的學生更易理解,也更能接受。

德育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我們都重在了良好道德行爲的培養,而缺乏了其應用。學校裏有很多拾金不昧的學生,我們往往以其撿到錢的面值大小來衡量是否該大肆表揚,這對一些只撿到一元錢的學生很不公平,也不利於其良好行爲道德的培養。我們應該設立專門的表揚欄,表揚每位在行爲道德上突出的學生,這既可以引領正確的價值觀,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同時還可進行學年度表彰,表彰那些一學年上榜次數多的學生,以此來引起更多學生的注意,激勵着他們培養優秀品質。當然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孩子投身到形成優秀品質的道路上來,讓他們不光要有道德的意識,更要有道德的行爲。當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我們纔不怕出現社會的蛀蟲,社會纔有一片祥和的氛圍,甚至還可以降低犯罪率。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心,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多加思考的領域,它也是其他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