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品種的介紹

1晉薯11號

馬鈴薯品種的介紹

1.1品種來源:由山西省農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2001年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並命名。

1.2特徵特性:中晚熟種,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植株直立、分枝少,株高70-100釐米,莖紫色,莖稈粗壯,生長勢強;葉片淡綠色,複葉大小中等,開花多、花冠白色,天然結實中等,漿果綠色,有種子;塊莖扁圓形,黃皮淡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深淺中等且少,結薯集中,單株結薯一般3-4塊。蒸食菜食品質兼優。幹物質21%,澱粉含量17.5%,還原糖0.28%,維生素C17.3毫克/百克鮮薯;植株高抗晚疫病、環腐病和黑脛病,抗X、Y病毒,根系發達,抗旱耐脊。薯塊大而整齊,耐貯藏。150克以上大薯率88%以上,商品性好,商品薯率高。

1.3栽培要點:該品種高產,最高畝產可達5000公斤,且商品薯率高,150克以上大薯率達88%以上。適應範圍及栽培要點:在北方一季作區均可種植,播前施足底肥,最好集中窩施,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在現蕾開花期注意澆水追肥,適宜播種密度每畝4000株。

2晉薯7號

2.1品種來源:原代號7908-57,由山西省農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1977年用6401-3-35做母本,燕子(德國品種)做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連年選擇單株,於1982年育成。1987年經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1次會議審定,定名晉薯7號。

2.2特徵特性:該品種爲晚熟種,生育期120天左右。株型直立,莖杆粗壯,分枝較多,生長勢強。株高60-90釐米,葉片深綠色,花淡黃色,花旗較長,天然結實性能好。薯塊扁圓形,大而整齊,淡黃色淡黃色肉,薯皮光滑度中等,芽眼適中,澱粉含量17.5%左右,食口性好、品質佳。抗旱性較強,高抗晚疫病,抗X和Y病毒,抗環腐病和黑脛病。

2.3栽培要點:適應東南山高寒山區一季作種植,在地溫穩定在7-8℃即可播種,播前催芽,播種密度4000株左右。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地塊,底肥施足,追肥在開花初期。田間管理:前期促,早中耕增地溫,促進地下部生長;中期控,現蕾期深中耕,控制地上部生長;後期促控結合,淺中耕高培土,開花後期可葉面噴肥或多效唑、膨大素,促進營養向薯塊轉移。

3紫花白

3.1品種來源:紫花白由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於1963年選育而成。

3.2特性特徵:紫花白,中薯品種,生育期從出苗到成熟95天左右,結束早,塊莖膨大早而快,植株生長速度快,株型開展,分枝數中等,株高70釐米左右。莖粗壯、綠色;葉綠色,複葉肥大,側小葉4對,排列疏密中等。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無色,花冠淡紫色,有外重瓣,雄蕊黃綠色,柱頭2裂,雌蕊敗育,不能天然結實。塊莖橢圓形,塊大而整齊,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深度中等。塊莖休眠期長。幹物質含量18.1%,澱粉含量13—14%,還原糖含量0.52%,粗蛋白含量0.65%,維生素C含量14.4%/100克鮮薯。抗Y病毒和卷葉病毒,高抗環腐病,耐旱耐束頂,較耐澇,抗晚疫病。

3.3栽培要點:

種植適宜密度3500株/畝。適於夏播留種。應施足底肥,如底肥不足,在現蕾期結合培土進行追肥,有顯著增產效果。一般畝產1500公斤左右,高產可達3000公斤。可用於鮮薯食用和食品加工(加工薯條)。適應範圍廣,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山西等省,是我國目前種植面積較大的品質之一。

4津引8號

4.1品種來源:“津引8號”是天津市農科院培育出的一個早熟脫毒馬鈴薯新品種。

4.2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特早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65天,株高60釐米左右,莖粗壯,分枝少,株型直立,葉片較大,花淡紫色,結薯集中,塊莖大而整齊,薯長橢圓形,薯皮、薯肉均爲黃色,芽眼極淺,表皮光滑,品質好。塊莖休眠期50-60天,秋播一般不用藥劑催芽。抗瘡痂病和環腐病,中抗病毒病。

4.3栽培要點:適於春、秋季栽培,春季播期2月底3月初,每畝種植4000~5000株,秋季栽培可適當加大密度。播前要施足基肥,生長期間不再追肥,在植株4-5片葉和株高30釐米時各培土1次,塊莖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溼潤。該品種不抗晚疫病,在雨水較多時要注意防病。一般畝產2000公斤左右,肥水好的高產田達4000公斤。適宜山西省大同、忻州、朔州、呂梁、太原等地地膜覆蓋早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