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屈原原本是一個官員,他甘願爲朝廷出力,願爲老百姓伸冤。他辦事公正廉潔。但因爲當朝皇帝聽信讒言,把屈原貶爲庶民。最後,屈原已經看不慣這個世界,就跳河自殺了。以下是小編帶來屈原的故事讀後感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屈原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屈原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篇1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屈原鬱郁而行,他的一系列主張的提出,無一定主見,跟楚國早年的改革家吳起有許多共同之處。屈原一生都奉獻在改革上。這時候、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爲後人所惋惜,遭到更沉重的打擊,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對舊貴族勢力顯然不利,他絕無回天之力,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爲後世楷模,他成功了,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

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分賞識。縱觀他的`一生。他一生“正道直行、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後的公子子蘭。老百姓拍手叫好。着《離騷》,他氣魄宏偉,作爲一位家和改革家、靳尚一夥的挑唆,抒發了他熱愛祖國,相當於後來的副宰相、《九章》等作品20多篇,在楚宮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後鄭袖、《九歌》,爲何“信而見疑,長期在洞庭湖流域過着流放生活的屈原。他們結成死黨,一顆閃耀在“羣星麗天的時代”,屈原由文學侍臣晉升爲左徒,秦將白起攻克楚國郢都,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天問》,一個改革家的悲劇。因爲屈原的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標誌着他的生涯的結束

可以說屈原的一生都是個悲劇。他憂國憂民,深知楚國大勢已去。屈原從小就懷着振興楚國的遠大志向,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務,於當年五月初月懷石投汩羅江而死。懷王經不起鄭袖。他把滿腔憤怒化爲詩歌,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這職務相當高。這些詩作如今萬古流芳。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館教育,竭忠盡智”。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終年62歲?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被流放了,他失敗了,飽覽當時能夠蒐集到的詩書。近代學者梁啓超首推屈原爲“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只好以身殉國這是個謬論啊,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爲孤傲自大、憎恨黑暗的熾熱感情,“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

屈原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篇2

讀完《屈原投江》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用自己的生命報效祖國。

當屈原得知朝中的幾位大臣貪得無厭,便想向楚王揭發他們的真面目。那幾位大臣得知屈原此舉之後,懷恨在心,就在楚王面前盡說屈原的壞話,來個惡人先告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楚王居然信以爲真,革了屈原的職,從此不在重用他。

屈原被革職後,依然不忘祖國,千方百計地去勸說楚王,可他那時什麼也不是,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呀!他的朋友也曾多次勸說他到別國去求職,以他的才華,還怕別人不重用他嗎?可屈原一根筋,什麼也聽不進去,一心想着怎樣才能不讓國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

公元前278年,秦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傷心得放聲大哭。五月初五那一天,他抱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了。漁民得知後,便去打撈他的屍體,卻什麼也沒找着。

屈原爲了保持自己的高潔,給後代留下了一個忠貞愛國的典範。在抗日時期,也有許多偉人令我敬佩。

楊靖宇被幾個日本人逼進了深山,沒有食物,只好吃棉絮、啃樹皮。當他被活活餓死時,那幾個日本人解剖了他的肚子,他們驚呆了,裏面全是棉絮和樹皮。

還有一位英雄的母親。日本人一次次地盤問村民誰是馬本齋的老母親,若是再不說,就讓他們統統死掉。村民依然沒有反應,日本人急了,一下子殺了好幾個人。馬本齋的母親想去承認,被村民攔住了。老太太忍無可忍,叫了起來。老太太被他們“請”走了,村民也脫險了。

日本人盤問了老太太無數次,可她什麼也沒說。經過幾天幾夜的不吃不喝,老太太躺下了。她臨死前告訴村民轉告本齋,對待日本人不要手軟,不能讓他們再作威作福了。

爲了祖國,古人能視死如歸,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也不是吃閒飯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說地一點兒也不錯。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祖國真像一個大家庭呀!這個大家庭需要我們一起去維護它,共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