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聶耳的故事

聶耳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是關於聶耳的故事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關於聶耳的故事

名字由來

聶守信年輕的時候,對音樂特別敏感。大家都說,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都能從他嘴裏唱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聯歡會上,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種人說話,而且還能讓兩隻耳朵一前一後地動,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大夥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總經理給聶守信送禮物,並稱他爲“聶耳博士”。聶守信笑着對大家說:“你們硬要把一隻耳朵送我,也好,四隻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聶守信改名爲聶耳。

熱愛音樂

聶耳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伕、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纔買到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在上海,他經常踏着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纔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臺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創作國歌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豔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爲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爲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伕曲》,認爲很有氣勢,可以借鑑。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裏面發現了那張寫着歌詞的香菸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幹!”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着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裏,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譟“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作曲家的創作生涯

在上海,聶耳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噓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來的;他經常踏着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

聶耳1932年8月到北平,這是他戰鬥生活史上又一次重要的轉折。正如他回到上海時寫給於伶同志的一封信上所說:“北平,是把我氾濫洋溢的熱情與興趣匯注入正流的界堤。”在北平熱烈多變的三個月時間,爲他1933年以後光輝的新音樂活動和革命歌曲創作,在思想、政治上、藝術激情上進一步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年,他創作了《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5年聶耳爲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了聶耳作爲一個音樂家的標誌性作品,但他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他創作了《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4月,傳來了g民黨當局要逮捕聶耳的消息。黨組織爲了保護這個年輕有爲的戰士,批准他先到日本暫避一段時期後,再去歐洲和蘇聯學習。不幸的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他的生命在23歲就畫上了休止符。他沒有機會看到電影《風雲兒女》,也沒有聽到合成後的《義勇軍進行曲》。

隨着電影的公映,《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傳遍了全球。1936年,被迫流亡國外的劉良模把這首歌帶到了美國,著名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最早在美國演唱了這首歌,並灌製了唱片,將它改名爲《起來》。從此,《義勇軍進行曲》也在國外唱響了。

知音長存永不忘卻的紀念

一代天才音樂家如流星墜落,短暫的一生卻燃燒得無限耀眼。聶耳的`生命已經融入《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中,國人皆是他的知音。《義勇軍進行曲》作爲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響徹華夏大地,激勵着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最後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新世紀的第一個新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聶耳編創的《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奏起時,那充滿民族個性色彩的優美旋律打動了異域的聽衆,每一曲終了總有熱烈的掌聲。《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爲中國民樂的經典作品。

1954年,中共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修聶耳墓地,請郭沫若題寫墓碑和墓誌銘。郭沫若題“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碑和墓誌銘: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爲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莊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乎,巍巍然,其與國族並壽,而永垂不朽乎!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於敵國,爲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2009年,聶耳被中國政府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聶耳的家鄉玉溪爲了紀念他,不僅用他的名字命名道路和橋,還修建了聶耳公園、聶耳音樂廣場、聶耳演藝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