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語文故事

學習語文,如果都是死記硬背,那一定會非常枯燥,其實呀,善於發現語文學習的趣味,那效率會大大提升,以下是趣味語文故事,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趣味語文故事

趣味語文故事(一):

兩千多年前,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組織他的門客羣衆編纂了一部大書——《呂氏春秋》。書成之後,把“稿本”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給千金。不知是因爲這書實在編得好還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據說,竟沒人能夠拿走這筆高額的“獎金”。於是,這個故事引出了一個“一字千金”的成語

趣味語文故事(二):

這是一個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聖經》(《舊約》)中說,上帝爲了考驗業伯拉罕的忠誠,叫他帶着他的獨生子以撒到一個指定的地方,並把以撒殺了作烙祭,獻給上帝。正當亞伯拉罕要拿刀殺他的兒子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此刻我明白你是敬畏上帝的了。”之後,亞伯拉罕把小樹林中的一隻公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獻爲燔祭。相冊名稱

在《新約》中又說,耶酥爲救贖世人的罪惡,寧願釘死在十字架上,作爲“犧牲”(祭品)奉獻天主,並囑咐他的十二門徒,在他死後也照樣去做。因爲這是仿效古猶太人在向主求思免罪時,往往殺一隻羔羊替代自我供作“犧牲”,所以教會通常又稱耶酥爲贖罪羔羊。

趣味語文故事(三):

據《左傳·哀公六年》記載:“鮑子曰:汝忘君之爲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那裏所說的孺子,是指春秋時期齊景公的幼子——荼。齊景公個性寵愛他的孺子,有一次,齊景公趴到地上,嘴銜繩子,裝作牛,讓荼當牛騎。荼正玩得高興,不留意從“牛”背上躍了下來,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折斷了。顯然,當年的“孺子牛”是指齊景公對他幼兒的寵愛。魯迅《自嘲》詩裏:“俯首甘爲孺子牛”,是用這個典故,注入了全新的資料,表示了他甘爲人民大衆的牛的高貴品質,表達自我對人民大衆的無限忠誠。

趣味語文故事(四):

東漢書法家崔援年輕時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隻身逃亡。幾年後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崔援自知因一時魯莽惹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以自戒。以後凡是把一些格言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銘”。

趣味語文故事(五):

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喜劇《一罈黃金》,第一次用了“三隻手”一詞。該劇第四幕第四場中,老吝嗇鬼龍克利奧懷疑僕人偷了他家一罈金子,他要僕人伸出手來查看。看了一隻,又看另一隻,卻不甘心,還要看“第三隻”。從此,小偷的代名詞就是“三隻手”,至今如此。

趣味語文故事(六):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爲什麼叫“打牙祭”呢?首先得從“祭”字講起。祭,就是祭奠、祭祀。過去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總要個性想法子弄點好吃的。那時候,所謂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點豬肉。有好吃的首先當然要記住祖先,要先獻給祖先——祭祀。由於祭祀只是個儀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綹,放在神龕面前,點上冥幣、蠟燭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後便將這一小坨肉切細“祭”自我的牙齒,於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趣味語文故事(七):

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後他們再向羣衆賣票賺錢,羣衆憑票進場看戲。

戲場當然只開一扇邊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無人進場時,壯漢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戲場。農村的`孩子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戲票。有的孩子便瞅空邊向守門壯漢哀求,邊察言觀色,掌握“火候”,伺機輕輕托起壯漢胳膊說:“叔叔,請您把胳膊擡高一點吧!”於是孩子便趁勢從壯漢胳肢窩下鑽進去看戲了。之後,文人便把“請擡高胳膊”雅化爲“高擡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推而廣之,便應用於各種場合的求情。

趣味語文故事(八):

回紇使臣緬伯高,於唐貞觀年間,遵國王令,帶了一隻他們認爲世間稀有的白天鵝,及珍珠寶物進朝。

到湖北沔陽地區,天鵝大叫,緬伯高以爲天鵝口渴,便打開籠子放到湖裏喝水,不料天鵝展翅高飛,慌亂間,緬伯高伸手一抓,卻只抓得一片鵝毛。這下可不得了,進貢的珍寶沒了,如何是好?他想不出挽救的辦法,只好硬着頭皮,用絲緞把鵝毛包裹好,寫上一首詩,送給唐太宗:“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物輕情義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看了詩,誠懇地收下天鵝毛,安撫一番,按照禮節回贈一些中原土特產。緬伯高沒想到唐朝天子這麼大度,轉憂爲喜。回國後,在回紇大讚唐朝天子臣民的友好之情。

從此,中國民間便流行“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口頭禪了。

趣味語文故事(九):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了衆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爲什麼要把學生稱爲"桃李"呢?有這麼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的人,之後因爲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我培養的人不肯爲他出力。以至於流落北方。子簡笑着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能夠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能夠吃到果子;但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象種樹一樣,就應先選準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

爾後,人們就把培養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稱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