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的故事及寓意

《塞翁失馬》的寓意是可以概括爲好事和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它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壞事可以轉化爲好事;二是好事也可以轉化爲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歡。

塞翁失馬的故事及寓意

【出處】

《淮南子·人問訓》。

【釋義】

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他們一家人以養馬爲生,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爲“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爲人處世的方法與衆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羣中,有一匹馬不知什麼原因,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跑來安慰他。塞翁卻不以爲意,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各位有心了。丟了一匹馬,不是什麼大的損失,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鄰居們聽了個個疑惑不解。沒過幾天,塞翁家的那匹迷途老馬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鄰居們聽說了,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有遠見。這時的塞翁卻滿臉愁容,他憂心忡忡地對衆人說:“唉,白白得到了一匹馬,誰知道會不會給我帶來什麼災禍呢?”塞翁的話又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這匹胡人騎的駿馬,塞翁的獨子喜不自禁,天天騎馬兜風。有一天,他因一時疏忽,竟從飛馳的馬上掉了下來,命雖然保住了,但摔傷了一條腿。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前來慰問,塞翁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徵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獨子因爲是個跛子,免服兵役,所以也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寓意】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往往與福同在,福中往往潛伏着禍。得到了不見得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一定是壞事。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得失,才能真正有所收穫。我們不應該爲表面得到的而沾沾自喜,認識任何事物,應該認識其根本。得也應得到真的東西,不要爲虛假的東西所迷惑。失去雖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麼,如果是自身的缺點、問題,這樣的失又有什麼值得惋惜的呢?將得失看淡一點,人生會更美好。

【故事賞析】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啓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作者簡介】

劉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西漢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