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經驗之我解教師個人計劃

從去年暑期集訓學習洋思經驗到今年暑期再學洋思經驗,我的頭腦中對洋思經驗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具體有以下幾點。

洋思經驗之我解教師個人計劃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這是洋思人的教育理念。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從學生進校的第一天抓起;從學習基礎最差的學生抓起;從學生學習起始學科抓起,不忽視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也不放過每一個學生的弱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不讓一個學生輟學。

二、他們的教學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洋思的課堂教學,突出了一個“實”字,沒有花架子,課堂講授不超過15分鐘,課堂練習不少於15分鐘,課堂提問面向差生。正是在這種嚴格的要求和訓練之下,使洋思中學有了紮實高效的.課堂效益。留心一下洋思的課堂,就會發現,教師決不就題講題,或只對答案,而是對每個題好問個爲什麼?尋找規律。真正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上課沒一點廢話,洋思課堂教學全過程,幾乎全是讓學生自學,但是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點撥,爲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爲主動的建構,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先學”:不單單是指讓學生泛泛地、單純的看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開門見山的出示課題,學習目標,提出“自學指導”,教師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着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如:5分鐘後,比誰能完成課件上練習,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目,根據難易程度學生選做),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這種“先學”不僅僅是幾道預習題的簡單提示,它包含教師隱性的“教”,這種“教”推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爲了可能。

“後教”: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這種“後教”仍是“先學”的延續,主體仍然是學生,教師講授的內容只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根據學生做的題,從找錯誤開始,慢慢的總結出規律,學生思維得到了有效昇華,這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起點撥、指導作用。其實這種“後教”正體現教師的一個“導”字。

“當堂訓練”:在實際訓練中,他們不搞一刀切,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分層訓練,既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也使學習餘力者“吃得了”,時間不少於15分鐘,分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課上作業像考試一樣獨立去做,下課老師及時收上來。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在中午自習或晚自習有專門的輔導時間,這段時間清理當堂沒掌握好的和進行當堂知識的擴展、延伸及題型訓練。

三、洋思教師的積極進取、紮實苦幹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教師認真學習的。

正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必須具有中國特色一樣,學習洋思經驗也必須立足本校、本學科實際,不可照般照抄。繼承中要創新,創新中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