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複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基本知識是學習的基礎,複習階段就不能只滿足會背誦會證明,複習並不是某種意義上的“炒冷飯”,而是“溫故而知新”。那麼問題來了,複習計劃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篇1

指導思想:研究課程標準,吃透《考試說明》,分析學生狀況,特別是一模的考試情況,認真作好試卷分析講評,及時調整複習思路,提高複習實效,力爭在二模中成績有新的提高。

複習思路:立足教材,強化背誦,整合教材,理清脈絡,結合時政,提升能力。

複習方法:整合教材主幹知識,以關鍵詞形式,形成結構體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脈絡、體系;適當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提升複習的實效。

具體複習安排:必修總共4個模塊,原則上安排每模塊7節課,加上1~2個熱點專題訓練,總共30節,一模前已完成必修1,下來將用3周半時間完成3個模塊的複習,爭取二模前完成。

訓練安排:本學期開始重點利用早讀時間,精選典型題例,加強訓練,並及時作好跟蹤講評,提高訓練的效果。二輪期間重點對各地模擬題進行分析歸類,精選題例,組合周測試題,加強課堂訓練,重點進行講評,側重方法、技巧的指導,同時,積極對學生進行考試心理的輔導及引導,端正態度,樹立明確的目標。

目標生:根據一模情況,認真作好目標生的試卷分析,結合二輪複習的思路、方法,引導好目標生制訂下階段的複習計劃,並繼續作好跟蹤指導。

術科生:針對術科生的上線情況,立足實際,制訂好輔導計劃、方法,並作好選題,搞好試卷講評的實效。平時課堂上加大力度關注術科生,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指導和心理輔導,力爭在二模中成績有較大提高。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篇2

第二輪複習期間,和理科相比,文綜科目尤其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績提升空間。在這段時間,還是要以課本爲依據,把所有的考點梳理一遍。梳理先從宏觀後從微觀,例如政治學、哲學、經濟學是宏觀;在哲學裏面有辯證法、人生觀、價值觀、唯物論、認識論,在辯證法裏有聯繫、發展、全面、量變、質變、內外因等理論,這些是微觀。實際上梳理一下沒有多少內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處,可以增強記憶能力。在此基礎上在同時進行熱點進行專題研究,雙管齊下。

在這個階段切忌浮躁,不要覺得做什麼都沒意思,做什麼都無所謂,這是很危險的。應對高考,此段時間是關鍵,作爲科任教師其複習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強理解《考試大綱》

要全面把握有關政治課各個知識點的內涵及其範圍,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繫和區別。正確理解各個知識點,理清知識脈絡,對於應對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爲《大綱》中有關高考內容和要求畢竟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從歷年高考來看,政治試卷試題內容覆蓋了《大綱》中絕大部分知識點,其中有些試題是明確考查學生識記能力的,有些是明確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的,儘管題幹中材料相當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會熱點現象。《大綱》還爲我們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題目奠定了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

2、圍繞熱點問題分析思考

如果說上學期學習,主要是圍繞知識點學習,使我們能在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現象中予以再認和再現,那麼第二輪複習則恰恰相反,應以社會重大時政熱點爲中心,去多角度、多層次地尋找與其相關的知識點,以便對此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思路。因爲政治學課是一門具有強烈時代特徵的學科,高考試題必然會反映國家意志,重大時政熱點必然是高考試題的重要對象,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說明評價重大時政熱點,是對應考學生的必然要求。當然在選擇重大時政熱點時,應進行篩選,主要依據是:**在理論時間上的重大突破點,即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新提法、新思路;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時效性,即誰最近熱,誰最熱;發生在我們周圍似乎是小事,卻又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找出這些熱點背景材料,通過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評價。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篇3

一、第二輪複習的目標與任務

第一輪主要是考點複習,結合基礎練習,解決學科知識的識記、理解、領悟的問題,建立比較紮實可靠的學科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第二輪複習的`目標任務主要是:

1.組織專題複習,提高學科素養。通過專題複習,一方面,鞏固學科知識,包括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學科能力,包括全面理解學科知識,解讀實際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科學安排時事政策教育,關注時事熱點。幫助學生了解一年來的國內外重大時事,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洞察力。

3.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心理素質。應試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心理素質水平,是二輪複習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在專題複習提高學科能力及素養的基礎上,積極搞好應試能力的培養,磨練心理素質,提高應試心理水平。

二、第二輪複習的策略與方法

1.關於學科知識專題複習

(1)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突破“高原現象”

一輪複習重心落在考點知識的解讀上,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全面、細緻地掌握考點知識。二輪複習的重心則落在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和領悟上。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考試說明,恰當地確定核心概念,做好概念分級工作,研究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規律,把握原理,梳理觀點,構建學科知識體系。要求學生能夠將考點知識融會貫通,通過習題訓練培養比較成熟的學科思想、方法、能力,掌握學科認知活動的規律,擴展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樹立堅定的信心和信念,突破學習中的“高原現象”。

(2)大力提升學科能力,堅持循序漸進

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於複習工作的各個階段,應該認真思考各階段能力要求的重點,使各階段教學複習工作有機整合。這不僅可以避免各階段教學之間的簡單重複,又有助於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實現複習效益最大化。二輪複習要統籌安排學生練習,循序漸進,使學生練習系列化,能力培養階段化,以期收到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2.關於時事、政策教育和社會熱點問題

做好時事、政策教育工作,解讀社會熱點,這是中學政治課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也是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迎考的重要內容。政策及熱點專題教學是開闊學生視野,系統瞭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基本知識,把握國內外時事熱點的來龍去脈,掌握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途徑。這一工作在高考二輪複習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三、使用資料:《優化方案》(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和世紀金榜《高考專題輔導與訓練》中的“專題學案”,時政熱點專題資料(待定),金太陽專題測試示範卷等。

五、複習進度

從20XX年1月初至4月末,本學科內知識的複習與綜合運用,分專題進行復習,複習12個專題,在課時分配上靈活處理,講練結合,並穿插時政內容和專題訓練。

高三政治二輪複習計劃 篇4

我校高三政治複習總共分爲三個階段:第一輪複習:在一模前結束,每個考點逐一講解,主要以夯實基礎知識爲主;第二輪複習:一模後——三模(4月底結束),主要以主幹知識和知識網絡爲主;第三輪複習:查漏補缺,迴歸課本。

在第二輪複習中,我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1、以主幹知識爲主體,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精講知識點。

高考《考試大綱》明確要求考生要“理解經濟生活、哲學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求考生“恰當使用經濟、哲學、政治、文化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予以表述”。因此,我們在第二輪複習中,特別要注意知識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注重相近知識的區別和相異知識點之間聯繫,注重知識的遷移與內化。也就是要求考生能夠把所學習的政治概念、原理內化爲自身的學科素養和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比較完整地梳理四個模塊的知識體系和結構,系統地掌握並理解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並將其轉變爲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在課堂上,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構建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知識網絡圖。

2、時事熱點、社會熱點和課本知識相結合

高考試題往往是以各種政治、經濟事件作爲試題的背景材料或載體來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材料雖然是新穎的時政內容,但答案要點依然是教材中的內容,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關注時事必須和教材結合在一起,通過時事分析來鍛鍊提高分析和綜合評價的能力。故在複習中我們沒特別設時事專題。而是把時事滲透到知識中講述,把熱點時事所涉及的知識點加以聯繫和滲透。或以練習的形式出現,加以講解。

3、強化記憶和題型練習訓練

本校學生基礎差,而高考“百變不離其中”“題在外,理在內”。題型無論怎樣變,所考的內容一定是課本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記憶,二輪複習我們向學校爭取了早讀與晚讀,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記憶。同時加強練習與訓練,爭取每週練一套選擇題及一套完整的高考模擬試題。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4、訓練答題技巧,做到有練必要評

高考試題強調以“問題中心型”的思路設計試題,將試題呈現方式設計爲一個個單獨的案例,每一個案例既以課本知識爲依託,又不同於課本知識的直接表述,如何能理解試題的意圖與要求就是考生面對高考試題時首先要解決的任務。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並加以提煉和整理,從而歸納整理答案也是考生重要的答題技巧,特別是對以圖表來呈現的試題,更要求考生具備把圖表信息轉化爲文字信息的能力。認真地分析歷年高考試題與答案,注意試題的設問角度,可以讓考生理解高考試題的設計思路和整合答案的角度與要求,通過這種方式來鍛鍊自己如何能使回答問題的思路對應試題的設計思路。這種方式也是檢查考生是否具備靈活運用課本知識,是否具備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