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英語語感三大方法

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培養英語語感三大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培養英語語感三大方法

1、聽後模仿

訓練孩子的語感,聽英語是最直接的學習方式之一,父母可以帶領孩子看英語電影,聽英語歌曲。然後要模仿其中的語句,模仿得越象越好,語句越長越好。

注意模仿得象是關鍵。哪怕只有一個詞,也要做到語音純正、語調正確、語氣精準,總之,最好是一模一樣,連音質、調值都一樣纔好。然後再考慮模仿的語句長度。最好從剛開始的一個詞,逐漸到一個短句,再到長句,最後到一個段落。

2、讀後背誦

學校經常會留背英語課文的作業,我經常聽孩子完成任務似的唸經。真是很可惜這個時間和精力。

如果孩子在讀課文時,注意模仿磁帶裏的聲音,讀熟了,把握好每個單詞的重音、每個句子的語調和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然後再去背誦這篇課文,效果和我剛纔說的第一種方法是一樣,甚至比第一種方法的收穫還大。因爲孩子能帶着感情去背誦一篇課文,說明孩子對課文的理解已經非常深了,考試時一定應用得更好。

朗讀英語是培養語感的最基本方法,經常閱讀大量的英語材料,通過大聲、反覆地朗讀,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所讀語言的語音、語調,提高孩子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從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

所以,如果孩子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儘量多閱讀課外的英語材料,如英文書籍、英文雜誌報紙等,尤其是一些優秀的、經典的英語文章、會話等。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對英語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有感覺。

3、說後寫作

聽、讀、模仿和背誦,都是單人行動,只能算是打好基礎。但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可能天天自言自語。所以家長要儘可能給孩子創造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比如,參加英語戲劇表演、英語口語大賽、英語夏令營、冬令營、出國旅遊、遊學……等等。

在每次交流後,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下書面表達,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感受。剛開始可以寫一些簡單的詞彙和句子,然後慢慢地寫三、四個句子,小短文,隨後逐步增多。

如果家長不能夠幫助孩子判斷所寫的內容是否正確,可請學校的老師幫忙哦。

各位家長要知道,英語語感的成熟和成型的表現就是能用英語進行思維,而寫作訓練對於用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也是培養英語語感的重要過程。

英語的語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它需要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語言知識的大量積累和不懈的努力。只有重視英語語言的實踐,規範英語語言學習的習慣,孩子才能真正培養成良好的英語語感,真正地學好英語。

孩子要想學好英語,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是不能忽視的,比如基礎知識、做題方法、閱讀能力等等。

如何培養英語語感

培養綜合語言能力

有一位在溫哥華的中國媽媽,英語很好。說起和女兒在閱讀上的差距,她說:單個詞的發音不是問題,但是那種韻律和節奏的感覺與女兒就是不一樣。後來參加了安妮學校的讀書活動,才知道:加拿大孩子閱讀不僅要求閱讀速度,還要求有感情地流利閱讀,並根據閱讀能力分級。而他們對閱讀理解的要求和我們理解的也不一樣。

語感啓蒙從韻律和節奏開始

我帶小寶在加拿大參加了一些早教活動後,發現裏面很重要的一項是語感訓練。不管是社區圖書館還是早教項目,兒歌、童謠以及韻律節奏非常好的童書都是重點內容。小寶的老師還把自己錄製的兒歌和童謠刻錄成光盤,免費提供給家長。

我最初知道加拿大重視孩子的語感訓練,尤其是對母語爲非英語的孩子的語感訓練,是從帶小寶參加各種早教活動開始的。

首先是圖書館、書店等機構的各種公益活動。對於不能自主閱讀的低齡孩子,加拿大通過各種免費的讀書活動、玩具、親子歌謠等方式把小朋友和家長吸引過來。有專門的老師來組織這種活動,每週一次或者幾次。除了讀一些內容簡單、韻律節奏非常明顯的書,更多的是和小朋友們玩互動遊戲,兒歌、童謠、動作歌謠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大約從三歲半開始,小寶上了一個名爲strongStart的早教項目。該項目在公立小學設立早教中心,學校提供半天的教室,教育局指派一名具備專業幼師資格的老師,帶領孩子進行一些活動和遊戲。

因爲當時這家中心的孩子整體都比較小(兩歲左右的居多),所以老師安排的活動和遊戲中,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童謠是永遠的主角。比如:老師戴着手偶,教一個大鱷魚吃小動物的兒歌,連唱帶做。連續多天,孩子們還是要求看。再比如:一個講JennyMouse的兒歌,配上老師自制的道具,朗朗上口,還有對顏色、高矮等概念的認知內容。

而這其中最珍貴的,是老師把常用的兒歌都打印了出來,並且有些還製成了光盤,發給家長。像右面這首歌,就是老師每次邊唱邊做極其搞笑的動作,引得孩子們競相模仿,每次都是鬨笑不止,好不熱鬧。

此外,爲了加強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當地的僑辦還組織了一個名爲MotherGoose的活動,每週一次,也是和大家一起唱兒歌、講故事。

我們還發現,美國各網站有大量的音視頻資源,兒歌的動畫、flash等,都是他們非常重視的內容(資源鏈接附在本書最後的資源彙總中,博客置頂帖子中也有)。在各種早教資源中,韻律節奏的朗朗上口幾乎成爲這些資源的共同特點。我們國內最近幾年引進的一些獲獎書籍,比如《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也具有類似特點。可以說,低齡孩子的韻律節奏訓練是英語國家語感訓練的最重要一環。

小寶在加拿大上幼兒園以後,我發現他所在的蒙氏園同樣重視以上類型的韻律節奏訓練。而我瞭解最多的,其實是加拿大的小學。正是從那裏,我深刻地感受到,原來北美英語教育對語感的訓練竟然如此重視。

安妮上學前班後,從26個字母開始引入Phonics,而Phonics的學習方式,也是讓孩子們連唱帶跳地表演。前幾天無意中翻到了學前班的材料,發現其中一本就是詩歌。

一年級開始,學校每週給孩子們發放幾頁紙,上面主要是兒歌、童謠、動作歌謠。比如下面這篇,就是孩子在學校手工做了一個陀螺,並且瘋玩了一陣後,帶回來的關於陀螺的兒歌:

安妮一年級學習期間,類似的內容有120篇之多。每週末,老師都要求家長給孩子讀,而我們一般都是孩子給家長朗讀、表演——他們的很多朗讀都是帶動作的,就是所謂的動作歌謠,孩子們非常喜歡。

在加拿大,孩子們在閱讀之前先是聽各種兒歌童謠,然後在上學以後開始學習Phonics,這種學習也是和兒歌童謠結合起來學的,或者說是把韻律節奏唱出來。到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開始學習自主閱讀了,老師就把韻律節奏的訓練素材融入到孩子讀的材料中去。韻律節奏訓練一直貫穿於孩子們聽、說、讀的每一個環節。

寫到這裏,我想起安妮兩歲左右時,我曾經在北京買過一套配光盤的書,是北大英語系一位著名的教授編寫的,書中收錄的就是這些押韻的兒歌。書中說,這是北大英語系學生辨音訓練的教材。遺憾的是,當時對這類素材認識不足。今年,翻舊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它,真是心生感慨:對於兒童英語啓蒙如此有價值的東西,我們爲什麼在啓蒙期不做,卻要到了大學專業學英語的時候才能接觸到呢?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現在再次回國後,發現如今的小學教材中已經加入了部分這方面的內容,雖然唱的兒歌還是以句型訓練爲主,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