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的正確方法和策略

預習,預習就是預先學習,預習不僅是高效學習的關鍵步驟,更是提升學習興趣的必備利器,預習有課前預習、階段預習、學期預習等,想要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就離不開預習,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預習的正確方法和策略,希望有所幫助!

怎樣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大家最經常用的學習環節,預習不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通過預習能夠讓大家在課堂上有被動接受變爲主動索取,下面是課前預習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認真通讀教材,邊讀邊思考,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可以適當做筆記或批註。

第二步:利用工具書、參考書掃除障礙。

第三步:對不懂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果舊知識被遺忘或存在知識缺漏,要及時補救。把經過努力分析還不懂的問題記下來,等上課時聽老師講解。

第四步:讀完教材後合上書本,圍繞預習任務思考一下,教材講了哪些內容、主要的思路是什麼、哪些新的知識、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是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理解,等等。

第五步: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試做一些課後練習題來檢查一下預習效果。

這種預習五步學習法是一種宏觀性的、綜合性的課前預習,主要是瞭解知識的脈絡和體系,因此宜粗不宜細。

階段預習有哪些方法?

階段預習法就是用一個較長的時間來預習一章或者多章的知識,所以,階段預習更要着眼於宏觀,不要糾結於某一個細的知識點,下面就來講幾種階段預習法,供大家參考。

1、單元目標法。單元目標法是根據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進行預習,預習後再對照目標要求檢驗預習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節前方框中的學習基本要求和每章後面的“小結與複習”中的知識點,學習要求進行預習,再以他們爲標準檢查預習效果。

2、單元教材研讀法。單元教材研讀法是指通過對單元教材的認真閱讀,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達到對單元內容的整體瞭解,並能瞭解各章節在單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係。

3、圖標整理法。圖標整理法是指通過預習把設計到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圖表的形式列出來,找出規律和聯繫。由此可見,通過階段預習,可以使我們的整個學習更加有針對性。

怎樣搞定學期預習?

學期預習通常用於寒暑假及開學初,做好學期預習能夠從總體上了解教材,瞭解知識結構,爲進一步學習確立方向與目標,下面爲大家介紹4種方法來搞定學期預習。

1、序言法。預言法是指通過認真閱讀教材的序言,瞭解教材的內容,結構、重點、難點等內容的方法。

2、目錄法。目錄法是指通過閱讀課本的目錄,瞭解教材的內容與結構

3、瀏覽教材法。瀏覽教材法是指通過認真的閱讀課本的序言、目錄的基礎上粗讀正本教材,瞭解教材內容的概貌。

4、教材分析法。教材分析法是對整冊教材進行歸類並寫出教材分析。例如,語文的教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列生字表、列生詞表、語法知識歸類、列文學常識表、習題歸類表、寫出單元分析等。

高效預習的三個方法

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預習並非要花很長時間,而是要產生效果,那麼怎麼樣能保證預習的效率呢,下面就來說三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靈活安排預習時間

預習時間要在服從學習整體計劃的前提下靈活安排。根據每天的空餘時間,決定預習的科目及每科的時間,要保障所選擇的重點學科。課前預習一般在20分鐘左右,時間多時預習可以充分點,鑽研的深點,閒時可以多搞一點階段預習和學期預習。

2、預習要持之以恆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說:“學習這種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後,感到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爲學習成績與多種因素相關,只有在搞好預習的同時,要搞好其他學習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另外,預習的質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持之以恆方能奏效。預習應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步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通過這些預習可以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可以使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學習順利銜接。

3、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

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預習過粗,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預習目的。二是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什麼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個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收效,但時間利用得不經濟、效果不好。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

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瞭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總之,預習是爲了更好的聽課,而不是代替聽課,所以,在保證預習效果的同時,又不能失去課堂興趣。“條條大路通羅馬”,所謂的正確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們在提供預習方法的同時,也提醒同學們,這僅僅是“磚”,希望能早日引出“玉”來。

怎樣有效預習資料

課前預習是自學形式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前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它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良性行爲,又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然而現在有的學生很少主動地看書,老師佈置回家讀書的作業,對於他們來說等於沒有作業;還有的學生面對預習,就拿出了工具書,把內容往書上一抄就了事,還有的甚至上課時直接拿出來用,很少會有學生真正去預習,即使預習了,也是抄來的。那麼,如何加強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真正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呢?

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預習要求,下面我就分別說一說低、中、高年級的預習:

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本不會預習,因此就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依據第一學段的課程標準要求,確立預習的主要任務是:藉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並劃出詞語。拼讀圈畫出的生字,讀準字音,看清筆順,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思考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我在教一年級時,是這樣做的:我把這些預習任務打成小紙條,每生一份,要求孩子們貼到語文書的第一頁,每次預習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預習。要想幫助孩子們理清預習的步驟和達到的要求,我還專門利用2—3節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比如:預習要求中的“聯想記憶字形的方法”,首先,就要帶領同學們整理我們學過了哪些記憶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換

部件、比一比、組詞法、猜謎語等,再來觀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識記,有的孩子在預習時就記下了好幾種識字方法。然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預習提示進行預習,在自主預習幾次後,學生就可以脫離預習提示進行預習了。

我根據每課的學習內容,設計了相對應的學習指南,分爲基礎展示(字詞)、能力拓展(閱讀)、積累運用(綜合實踐)三個板塊,用基礎展示部分的習題測評方式學生自己檢測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再依據能力拓展部分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來進行思考。大大提高了預習的效率,而且也使一直困擾大家的預習檢查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預習的最高境界是學生自己會讀書、會學習。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書,從二年級開始,指導學生看書後習題中的問題,有的是對字義的理解,有的是對課文內容提出的思考問題,有的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等,讓孩子們帶着問題來讀書。一段時間之後,在預習時,抓住課文中的課後習題提出的問題來幫助自己預習,就已經成爲孩子們的預習習慣。

我覺得我們中年級應該分這幾步來進行:

1、初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簡要了解課文內容,做到讀得正確,流利。

2、通讀課文。用筆畫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等。藉助字典或聯繫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理解。

3、再讀課文。根據課後思考題,邊讀邊想。做到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

4、細讀課文。先細讀每個自然段,再想想段寫段之間的內存聯繫,同時還要全盤考慮全篇課文既可理出每小段的主要內容也可能基本瞭解全文的梗概。在這一步的預習中要做到預習時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5、勇於質疑。在以上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在書中畫出或記下來。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注意聽講。如還不懂,可以通過質疑來解決。

高段語文課文篇幅較長,學生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才能保證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一般的做法有兩種:一是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作業內容可以是:

(1)讀課文,關注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讀懂了什麼,不懂什麼,做上記號;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試着分段並概括段意。

另一種則是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預習。由於是高年級的學生了,所以應該讓學生們人手有一本預習本。學生可以將他們的預習成果記在預習本上,有對詞語的理解,對課文重點句的理解,有分段和段意。課堂上,學生的預習本都打開着,他們將老師的講解,板書也記錄在本子上。這樣,課後複習起來就比較方便了。

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是預習過程中重要的一個方面。葉聖陶先生就說過這樣一句話"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檢查必須認真。"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預習習慣的養成,自學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檢查預習。檢查預習情況的形式是多樣的:有時是課前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教學進程,有時是課中檢查,也就是課堂上圍繞解決預習提綱的問題而展開教學,具體採用以下方式:

1、讓各小組長在課前檢查學生的課本和預習筆記,瞭解動手情況。

2、教師可以提問題,讓學生回答,瞭解理解情況。

3、讓學生提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瞭解思維情況。

4、聽寫字詞,瞭解生字學習情況等等。

5、採用測試的方式進行檢查的。比如:在學習某課時,我一改以往前做法不出示預習提綱,而是要求學生自己預習,但我明確告訴學生,明天新課之前,要進行測試,測試的題目跟書上課後習題中的問題類似。從學生的測試情況我可以檢查學生是否有預習並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後針對測試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教學,採用這種方法來檢查預習,我覺得這樣做有一定的導向性也就是一定要把課後題弄明白,也可以減輕教師一些負擔。

總之,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預習,在教學中充分重視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