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座次禮儀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爲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爲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爲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中西方餐桌座次禮儀 ,歡迎閱讀。

中西方餐桌座次禮儀

座次禮儀一直是商務交往中比較重視的一項細節禮儀,而餐桌座次禮儀更可以算得上是商務飲食禮儀不可以缺少的一個重點。下面就從赴宴開始說吧:商務場合赴宴第一要求就是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主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主安排,然後入座,這就是本次內容的重點——排座次,也就是餐桌座次禮儀。

從古到今,因爲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家宴首席爲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爲最低者。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後有序,絕不相讓。

談到餐桌座次禮儀不可缺少需要了解的內容就是入座的禮儀,入座禮儀要求: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中國的餐桌坐次:

禮賓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據。我國習慣按客人本身的職務排列,以便談話,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兩桌以上的宴會,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與主人主桌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面對主桌的位置爲主位。

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爲上,兩邊爲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在中國,左爲尊,右爲次;上爲尊,下爲次;中爲尊,偏爲次。在具體安排座位時,還應考慮其它因素。例如,雙方關係緊張的應儘量避免安排在一起,身份大體相同,或同一專業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舉行宴請,因正房爲坐北向南,故方桌北面即向門一面爲客人的位置。現在則以迎門一方的左爲上,右爲下,是爲首次兩席。兩旁仍按左爲上,右爲下依次安位。主人則背門而坐。

中餐宴席座次禮儀總結:

排序原則:

以遠爲上,面門爲上。

以右爲上,以中爲上。

觀景爲上,靠牆爲上。

座次分佈:

面門居中位置爲主位;

主左賓右分兩側而坐;

或主賓雙方交錯而坐;

越近首席,位次越高;

同等距離,右高左低。

西方餐桌座次:

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後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右爲尊,左爲次。

西方餐桌座次禮儀總結:

女士優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賓(男女主賓分別僅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爲尊(男主賓坐於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於男主人右側)

距離定位(距主位越近,地位越高)

面門爲上(面對門口高於背對門口)

交叉排列(男&女,生人&熟人)

其他場合座次禮儀總結:

座次排序基本規則:

以右爲上(遵循國際慣例)

居中爲上(中間高於兩側)

前排爲上(適用所有場合)

以遠爲上(遠離房門爲上)

面門爲上(良好視野爲上)

餐桌座次禮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恰當的用桌次和座位的安排顯示你的地位,表達你的尊敬,將會爲你的赴會和宴請增添禮儀之邦的風采,並取得特定的效果。

中西方餐桌禮儀比較

1. 餐桌氣氛上的比較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絕, 相互讓菜, 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 餐桌舉止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 人們在出席各種正式的會餐時也是比較講究的, 但是在現代風俗變遷和發展中, 有進步的一面, 也有落後的一面, 有對傳統的觀看來, 這種超負荷的飲食不僅造成浪費, 而且危害人體。儘管中國人講究食療、食養, 重視以飲食來養生滋補, 但我們的烹調卻以追求美味爲第一要求, 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破壞, 因此營養問題也許是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

3. 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範與科學

西方人強調科學與營養, 因此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行事。菜譜的使用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西方人總是拿着菜譜去買菜, 製作菜餚,但相比起來, 還是一個非常機械的東西, 而這導致了西餐的一個弊端) ) ) 缺乏特色。當人們身處異地想品嚐當地美食時, 肯定是不會有人選擇肯德基或麥當勞之類食品的。另外, 規範化的烹調甚至要求配料的準確, 調料的添加精確到克, 烹調時間精確到秒。由於西方菜餚製作的規範化, 使其毫無創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國烹調不僅不追求精確的規範化, 反而推崇隨意性。翻開中國的菜譜, 常常發現原料的準備量、調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國烹調中, 不僅講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風味與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 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 也會依廚師的個人愛好特點有變化。同樣是一道/麻婆豆腐,爲四川客人烹製和爲蘇州客人烹製, 所用的調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面對不同的食者, 都毫無變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別與個性

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出這種文化特徵。西菜中除少數湯菜,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 魚就是魚, 牛排就是牛排, 縱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 這體現了繼承, 也有對傳統文化習俗的違背。比如就餐時的衣着, 要遠比過去隨意多了, 可着中山裝、夾克或西服等, 這也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匯, 相互發生正遷移作用最好的。

例證。

當今許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國人不喜歡吸菸或喝酒, 許多人也不喜歡別人在他們的住處吸菸喝酒。而在當今的中國, 許多人既吸菸又喝酒, 有一種社會怪現象似乎是不吸菸不喝酒 就無以社交。所以在中國的餐桌上依舊存在吞雲吐霧、爛醉如泥的陋習, 儘管他們知道這有傷風範, 但依舊不能禁絕之。想必這就是文化遷移和發展的不完全性、不徹底性的表現, 我們有必要在正確理解和認識文化現象的基礎上, 不斷推動人文文化的發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質。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坐次安排。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爲上, 兩邊爲偏座。請客時, 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西方人請客用長桌, 男女主人分坐兩端, 然後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對於餐桌的規矩,西方人進餐用刀叉, 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矩。通過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餐桌禮儀的比較, 不僅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傳統, 還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社會關係、社會禮儀和社會風俗等方面, 即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榮譽、自我中心、創新精神和個性自由, 而中國文化主張謙虛謹慎、無私奉獻、中庸之道和團結協作;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家庭結構簡單; 而中國人等級觀念較強, 家庭結構較複雜, 傳統的幸福家庭多爲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際中, 由於文化障礙而導致的信息誤解, 甚至傷害對方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善意的言談會使對方尷尬無比, 禮貌的舉止會被誤解爲荒誕粗俗。因此, 研究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研究正確的跨文化交際行爲已成爲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對比研究過程中, 各自的優、缺點顯而易見。這種研究有利於文化的正遷移作用, 以/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從而促進本民族語言、人文文化的發展。

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爲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爲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裏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儘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後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後,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