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餐桌禮儀對比

導語: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覷。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東西方餐桌禮儀對比,歡迎借鑑!

東西方餐桌禮儀對比

1.席位安排禮儀

(1)中餐餐桌禮儀。

中國餐桌座位的設置十分講究。《禮記》 中講“天地位焉”,意爲天地萬物各有其位, 不容紊亂。在我國, 宴會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爲上,以面向北爲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傳統觀念。傳統做法除以南北爲尊卑外,在民間吃飯,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 但當有前輩、領導、師長等或年齡比主人高或認爲是重要的客人時,首座必須請最長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 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後是左爲上,右次之,再後的排列順序是左右,以次類推,逐個排列下去,最後一個是背對門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買單的人坐,這樣買單時進出就不會影響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圓桌子,則對着大門的是主座現代較爲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男性往往與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禮儀。

西餐宴會中,一般使用馬蹄形或長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這樣的:女主人宣佈晚宴準備就緒,之後男主人引賓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後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爲尊,左爲次。入座方式爲從左側入座,男士應拖拉餐椅,協助女士入座,以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若家庭宴請,男女主人都應始終陪同。就餐者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後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邊沿。在正式宴會中,英美和法國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爲:左右兩端爲男女主人,男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邊。男女主人的左邊是次賓,陪客一般坐在中間位置。而法式長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間,對坐。女主人右邊爲男主賓,男主人右邊爲女主賓,男女主人的左邊爲男女次賓,陪客儘量坐旁邊。正式宴會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韓餐桌禮儀。

日本人在用餐時,通常要擺上一張矮桌,然後男子盤腿而坐,女子則跪坐。韓國人非常重視餐桌禮儀。而韓國的一般家庭使用的爲矮腳的小桌,用餐時,賓主席地盤腿而坐。若與年長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長輩面前應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被認爲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在韓國較傳統的用餐習慣中有“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說法,即男子和女子如果超過七歲就不能坐在一起。中國和韓國作爲崇尚儒教的國家對這個都很重視,這也是男女有別觀念的體現。

2.餐具的使用禮儀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擺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盤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盤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講究的,中餐進餐時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也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筷子使用過程中,運用的是以中指的關節作爲支點的槓桿原理,通過食指控制筷子的`運行,在協同中完成整個的吃飯過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筷子作爲一種文化一直保留了下來,成爲中國文明的一種象徵。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擺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 叉子、 碗 、盤子、 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開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結束後把餐巾大略摺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擺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則上是從外向內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來切割食物,叉同於送食物入口。據遊修齡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歐洲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的馬上生活隨身帶刀,往往將肉燒熟,割下來就吃。後來走向定居生活後,歐洲人以畜牧業爲主,麪包之類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在使用刀叉時也有一些禁忌。如:手裏拿着刀叉時不能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忌用自己的餐具爲別人夾菜;餐具掉落不要彎腰拾撿;等等。

(3)日本餐具的使用和擺放。

日本人對餐具很講究,除使用陶瓷、金銀、木製器外,大量使用漆器。日本人注重美感、餐具形狀也是多姿多彩,有高有低、百八角形、有葉狀等。日本人吃日餐、中餐時使用尖頭筷子,吃西餐時使用刀子和叉子。筷子是日本人使用的主要餐具,日本筷子的起源還不太清楚.據說是彌生末期.筷子已進入日本。在用餐中,日本人對筷子的用法很講究,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或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橫向碼放在飯碗的前方。同時,在日本筷子的使用也有很多的禁忌:有“忌八筷”之說,忌舔筷,忌移筷,忌插筷,忌掏筷,忌跨筷,忌別筷等。在與日本人用餐時給憋人夾菜要用公筷子。用完餐後,要將用過的筷子放回紙套中,並放在架子上   (4)韓國的餐具使用和擺放。

韓國傳統食具包括筷子和匙。筷子以金屬製成,多呈扁平而長;匙亦多爲金屬製。特別的是,韓國人一般吃飯、喝湯都用匙來進行,筷子多用以夾菜作爲輔助工具。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碗吃放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認爲這種行爲不符合禮儀規範。吃飯的時候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左手就必須放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的吃任何東西了。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裏的菜等,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他食器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爲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3.就餐氛圍和餐桌話語的差異

(1)中餐的用餐氛圍

中國餐飲一般採用圓桌共餐的形式,這種就餐方式往往能夠製造和諧融洽的氣氛。古往今來,中國人也非常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感情。孟子曾經說過,“食色,性也。”可見中國人常以食爲人生之樂, 講究排場,並追求熱烈的氣氛。當然這種大聲喧譁的就餐方式已經日益爲現代就餐禮儀所摒棄。在用餐過程中中國人喜歡在酒席上勸客人進食,生怕客人吃不飽、吃不好,不斷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盤子裏夾菜,還不停地說:“多吃點, 多吃點”, 這樣才能表明主人的熱情和誠意。在宴請結束時,主人往往會說:“今天沒什麼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請多包涵,等等。”不難得出,中國人遵循 “貶己尊人” 的原則。可見,從餐桌禮儀可以看出中國延承至今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圍

西方人用餐習慣是在長條桌上進行,實行分餐制,每人各自點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廚房被分裝到每一隻餐盤中,由服務員從廚房端出,再快速禮貌地送給每位客人。用餐時他們一般是輕聲細語,低聲交談。他們舉杯喝酒時,也要說祝酒詞,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間隙致祝酒辭,祝酒時力求做到話語簡短、幽默詼諧。所以在西餐廳, 很難看到大聲喧鬧。用餐時,不替他人取菜, 不吸菸, 不勸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個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餘爲最佳。如果在家裏,最好吃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爲這樣是大家喜歡她做的菜,對她烹飪手藝的一種認可。面對豐盛的宴席,主人會說已經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

(3)吃日本料理的用餐氛圍

在日本,人們大都是份兒飯。而且,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用餐前要說“いただきます”“Itadkimasu!, 意思是欣賞這頓飯食;用餐後要說“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Go - chis o - samadeshita!” 意思是感謝款客者預備這頓極美味的飯食。用餐時,日本人一般不給人夾菜,不管是客人還是家裏人,自己吃自己的。日本人的用餐禮儀看起來很嚴厲,但日本人容許狼吞虎嚥式吃法。例如, 吃壽司,日本人習慣赤手拿着壽司浸一浸豉油, 然後直接放入口中他們不會用筷子吃壽司;又如,吃麪,日本人直接從湯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會發出聲音,應爲這表示麪食味道很美,也是對廚師表示讚賞。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爲是象徵無緣;一般來說,日本人認爲將上桌的飯菜全部吃淨是想對方表示禮貌。

(4)吃韓國料理的用餐氛圍

韓國人在吃飯時長輩先拿勺筷,晚輩再拿勺筷,和中國人遵守嚴格的座次一樣,都是等級觀念的反映。喝泡菜湯時不要端起碗,用勺子舀湯時不發出聲音並且要慢慢喝。喝水和茶等飲品時也儘量不發出聲音。打噴嚏和咳嗽時要避開,用手或毛巾掩着。長輩還在用餐時不能離開座位,筷子不要放在飯碗上或桌上,要等長輩吃完之後才能放下,一塊吃完後要說“我吃好了”。而且,用餐時還要注意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時,不能吃的太快或太慢,要和別人保持同步,並且在吃飯時不能隨意中途離席。這種禮節給人展示出韓國對別人的關心和照顧。

東西方各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文化習俗。而他們不同的餐桌禮儀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對東西方各國餐桌禮儀差異的分析,不僅能夠了解東西方各國之間不同的文化傳統,加深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還可以使得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 能夠做的得心應手,待人接物恰到好處。從而儘可能的避免文化習俗的不同帶來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夠更加有效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