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科普知識

洪水是由暴雨、急驟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象。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洪水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洪水科普知識

洪水預報,尤其是長期和超長期的洪水預報是一個長期令人困惑的難題。這裏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洪水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即洪水前兆難以認識和掌握。事實上,和地震發生前具有前兆一樣,洪水發生前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前兆。這些前兆包括洪水形成的影響因素,以及有關的現象。由於它們的出現預示着一個地區將來可能發生洪水,因而都是洪水的前兆信息,對洪水預報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一、太陽黑子活動

太陽黑子活動具有周期變化,而某些流域的洪水與太陽黑子活動具有明顯的對應關係。經過把長江漢口站113a的年最高洪水位按太陽黑子活動11a週期位相進行排列,得知,太陽黑子活動的峯谷年變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洪水前兆。

二、太陽質子耀斑

太陽質子耀斑是一種能輻射高能質子的耀斑,它通過擾動地磁,使極渦南移和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移,最終導致某些流域的汛期洪水。

三、日食

太陽輻射能在地球上呈現不均勻的緯向分佈,使兩極成爲低溫熱源,赤道成爲高溫熱源,從而導致大氣環流的運行。日食與洪水具有一定的關係,因爲當日食發生時,地球上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使大氣環流發生異常變化,以致出現洪水。

四、近日點交食年

在近日點,地球受太陽的吸引力最大,公轉速度最快,日月食在年頭、年尾出現,此種年份稱爲近日點交食年。一方面在近日點交食年,日月引潮力引起近日點交食年潮汐,並引起厄爾尼諾現象,另一方面在近日點地球接受的太陽輻射比在遠日點多7%,赤道暖流把吸收的熱量通過黑潮送至我國沿海,且暖流蒸發也較多,增強了太平洋副高的活動能量,進而影響我國水文氣象的異常變化,導致特大洪水發生。

五、超新星

超新星是比亮新星更爲猛烈的天體爆發現象。當超新星輻射中光子能量較高部分的輻射穿越大氣層時,導致電離增強區域的高度較低,將在中國引起洪水,其時間將滯後數十年。

六、天文週期

把黃道面四顆一等恆星先後與太陽、地球運行成三點一直線的四個天文奇點的太陽投影瞬時位相,看成一種天文週期。天文奇點出現時,地球受到的天體引潮力達到最大值,同時大氣環流也發生異常變化,從而導致洪水災害。研究證實,已知的天文週期與長江流域的旱澇有着較好的統計相關,相關率可達94%。

七、九星會聚

九星會聚指地球單獨處於太陽的一側,其它行星都在太陽的另一側,且最外兩顆行星的地心張角爲最小的現象。九星於冬半年會聚時,地球單獨位於太陽的一側,太陽系質心處在與地球相反的方向,地球的公轉半徑必然加大。此種年份的夏半年,地球也運行到太陽的另一側,而幾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走得很慢,太陽系質心仍偏在太陽這一側,使地球夏半年公轉半徑縮短。因此,在九星會聚中,地球的`冬半年延長,夏半年縮短,以致北半球接受的太陽總輻射量減少。這種效應累積若干年,最終導致北半球氣候變冷的趨勢。相反,如果九星會聚發生在夏半年,那麼就會導致北半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產生各種氣象災害。

八、星際引力

在太陽、月球和各大行星對地球的引潮力中,月球的引潮力最大,太陽次之,木星再次。雖然它們的引潮力數值很小,但當它們的方位出現衝合時,引潮力將增大,從而引起氣潮變化,激發異常天氣過程的形成和發展。

九、大氣環流異常

大氣環流是制約一個地區水文變化的主要因素,大範圍的洪澇總是與大範圍的大氣環流異常聯繫在一起的。

十、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尤其是熱帶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日雨量≥200mm的特大暴雨絕大多數是由熱帶氣旋引起的,主要出現在7~9月。熱帶氣旋內水汽充足,氣流上升強烈,陣性降水強度大,常造成特大的洪澇災害,因而是東南沿海地區最明顯的洪水前兆。

十一、西太平洋暖池

西太平洋暖池指菲律賓東南到印尼的海溫≥28℃的區域。統計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溫的高低,尤其是暖池125m深區海溫的高低與江淮流域的旱澇關係密切。當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溫較低時,從菲律賓經南海到中印半島一帶對流活動弱,而在日期變更線附近對流活動強,副熱帶高壓強而偏南,並且成條狀結構,江淮流域因此降水偏多,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十二、前冬海溫距平場

通過分析北太平洋前冬(頭年12月~當年3月)海溫距平場與長江流域水旱年份的關係,表明在前冬海溫距平場上,水旱年份不同,異常前兆也不同,大澇大旱年份的異常前兆更爲突出。

十三、ENSO現象

ENSO現象是厄爾尼諾現象和南方濤動的總稱,它們對全球性的大氣環流和海洋狀況異常都有重大的影響,最終導致陸地上的洪澇災害。

十四、地球自轉速率

地球自轉速率變化包括多種週期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它主要是通過形成厄爾尼諾現象來影響洪水的。在地球自轉速率大幅度減慢時期,由於“剎車效應”,海水和大氣獲得了一個向東的慣性力,從而使自東向西流動的赤道洋流和赤道信風減弱而發生海水增暖的厄爾尼諾現象。據研究,四川盆地西部的歷史洪水大都發生在地球自轉速率由慢變快和由快變慢的不規則運動的轉折點附近。

十五、地極移動

地球自轉軸的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它包括長期變化、週期變化和其它變化,其中6~7a的週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在有利的條件下,地極移動可以使海平面高度上升8~10mm,因而它也能使大氣環流發生變化。研究認爲,在地極移動高振幅年,大氣環流出現異常,亞歐大部和太平洋中緯地區經向環流指數增高,於是西風指數降低,相應的副熱帶高壓偏南偏弱,因而長江中下游的降水增多。

十六、地磁異常

地球磁場在正常月份呈線性分佈,其線性相關係數Rz=75~100。當地球磁場出現異常時,Rz值將減小〔14〕。從1990年11月開始,我國出現了以皖南爲中心的包括安徽、江蘇和浙江在內的大面積地磁異常區。到了1991年1月,異常中心的Rz值下降到-10。5個月後,在這些地區出現了特大的洪澇災害。因此地磁異常也是一種明顯的洪水前兆。

十七、地震

自然災害系統之間具有互相觸發、因果相循等關係,從而造成災害羣發現象。研究表明,如果在蒙新甘交接地區發生7級以上的大震,那麼其後一年內黃河往往會出現特大洪水,這種地震與洪水的對應率可以達到88%以上。研究認爲,當蒙新甘交接地區發生大震時,大範圍的構造運動使地下攜熱水汽溢入低層大氣,這一方面使大氣水汽增加,同時使這裏氣壓變低,誘使西風帶上的水汽向這裏輸送;另一方面,大震後所造成的低壓環境可吸引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和西太平洋的副高西伸北上,由此在黃河流域形成特大洪水。因此,蒙新甘交接地區的大震活動就成爲黃河流域的洪水前兆。

十八、火山爆發

強烈的火山爆發可形成全球性的塵幔。這些塵幔在高層大氣中能停留數年之久。它們能強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陽輻射,在大爆發後的幾個月到1a之內,直達輻射可減少10%~20%,因此火山爆發產生一種使地球變冷的效應。歷史上赤道地區四次強烈的火山爆發曾引起四川溫度偏低,大量凝結核使降水偏多,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災害。

洪水前兆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目前的認識水平還很有限。因此在利用洪水前兆進行洪水預報時,尤其要注意兩點:1對洪水前兆必須進行綜合分析,因爲洪水是各種影響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然洪水前兆越多,信號越強,那麼洪水量級越大;2對洪水前兆必須進行去僞存真,因爲在觀測到的大量異常現象中,既包含了洪水前兆信息,也可能包含了一些與洪水無關的其它信息。隨着資料的積累和認識的深入,洪水前兆無疑將成爲提高洪水預報精度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