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的七個冷知識

如今,七夕往往被視作“中國情人節”。說起來,從古至今,它也確實是個無比浪漫的節日,包括愛情主題在內,其內涵遠比許多人瞭解的還要廣泛。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關於七夕的七個冷知識,希望有所幫助!

關於七夕的七個冷知識

冷知識一:七夕爲何又叫“女兒節”?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七。

這個節日還有許多名字。古代,它的一些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爲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爲“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由於節日的歷史十分悠久,形成了種生求子等各種習俗。還衍生出許多好玩的謎語,比如有一道謎語題目是“月露良宵拜魁星,老牛慶生也不遲”,其謎底就是“七夕節”。

冷知識二:它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關係?

七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搜神記》中,則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

不過,這個傳說發生在農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們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星)的行動有關,古人藉此可以瞭解秋天到來。

據古籍記載,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此外,織女星旁兩顆較暗的星星位置,形似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朝東方望去,則可見“牛郎星”。

所以,綜合種種資料來看,有人認爲,七夕時會有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也與時令與天文景象的觀測有關係。

冷知識三:這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如今,七夕以“中國情人節”爲人們熟知。但也曾有觀點認爲,這本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這種觀點認爲,在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在這個時候,她們可以着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民俗專家王娟則表示,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在古代,七夕節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乞巧,大多是未婚女孩過這個節日。在一些地區,這一天要爲女孩兒舉行成年禮。

冷知識四:“乞巧節”如何“乞巧”?

說到七夕“乞巧”的主題,比較流行的遊戲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等等。

穿針乞巧始於漢,在後世特別流行。《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還有一種方法是“浮針取巧”。王娟介紹,女孩們會提前一天準備好一盆水放在院中,翌日水面會留有浮塵。然後,女孩們把針放進去,等太陽出來後觀察針的投影。

後來,“乞巧”逐漸偏重女性參與。古代女孩拜織女,也是“求巧”。有時會通過一些競技類活動選出手巧的女孩。

冷知識五:爲啥此時曬書、曬衣服?

種種傳說外,此時也曾有曬書、曬衣服的習俗。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軼事。其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七月七日這天,東晉名士郝隆跑到太陽底下躺着。

有人問他,爲啥這樣做?郝隆來了一句“我曬書”,暗戳戳秀了一番自己的學識。

七月七日曬書、曬衣服原本只是一項風俗。在魏晉時期,北阮有一些富裕人家也會趁機“炫富”,曬出來的衣服質地特別好,光彩奪目。

阮咸是“竹林七賢”之一,也很淡定地拿竹竿挑着一件舊衣服來曬,別人看了特別好奇,他卻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冷知識六:最出名的應節食品“巧果”

如同冬至的`餃子、清明時的青團,七夕也有應節食品,其中最出名的一種叫做巧果。巧果主要用油麪糖蜜等做成,花樣很多。

古代,巧果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比如“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到了宋朝,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七夕巧果了。

把白糖糖漿和麪粉、芝麻一起和好,拌勻後攤在案板上捍薄……再經過油炸等一系列工序,巧果就做好了。心靈手巧的女子,可以把巧果做成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造型。

當然了,歷史上不同朝代,在七夕這一天也有不同的食俗,《唐六典》中就有“七月七日加斫餅”的說法。

冷知識七:七夕能說“節日快樂”嗎?

總的看來,七夕的內涵遠比“愛情”豐富,有着求子、乞巧、祈求豐收等多種內容。

七夕無疑是一個吉祥的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爲情侶們送上祝福。或許是考慮到節日的愛情主題,也有人調侃,不適合對單身人士說“節日快樂”。

“在七夕這一天,說節日快樂可以。”王娟認爲,但這確實就是一部分人的節日,不過節的也就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