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

大寒在冬季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在大寒過了之後,很多地方就快進入了春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大寒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幫助!

大寒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

大寒民俗

小寒後十五日,斗柄指醜爲大寒,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三百度,天氣已經十分寒冷,所以叫作大寒。

不生火

本日大開窗戶,室內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體能抵抗嚴寒,以增強體質。據說,這樣還能把蜷臥在屋內的蟲子凍死,來年春天居室便會格外潔淨。

哺太陽

冬季日光溫和可愛,沒有夏天猛烈,經常在太陽底下休息,非常有益。無力生火之人,往往待在有日光的地方,工作或者休息,俗稱哺太陽。

軋豬油渣

軋豬油渣是冬日裏兒童取暖的一種遊戲。集合兒童十餘人,平均分成兩組,互相背靠背坐着,用力撐軋.以能通迫對方後退爲勝。這個遊戲通常在長凳子或大的門檻上做。兒童遊戲過後,汗出而不覺得寒冷。

大寒時節尾牙祭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作“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作“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一般情況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點開始祭拜。尾牙祭拜土地公時,供桌會設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門口或後門處也會設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禮(雞、魚、豬三牲)、四果(四種水果,其中柑橘、蘋果是一定要有的),還有“春捲”,即潤餅,裏面卷有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肉絲、香菜,外面裹有花生粉,吃起來美味可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

作尾牙算是感謝土地公對信衆的農作收成與事業生意順利的庇佑,所以會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號的老闆會在公司、家中或餐廳稿賞員工,作爲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勤;或是宴請親友聚餐,聯絡感情。

按照傳統習俗,老闆會在聚餐時將雞頭對準將要被解僱的員工,作爲提示。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大寒時節祭竈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爲祭竈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舊時,每家每戶竈臺上都設有“竈王爺”神位。傳說竈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庭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人們稱之爲“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被視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每年歲末,竈王爺都要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報奏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竈王爺的手上。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

人們“送竈”時,會在竈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襪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爺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開,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

小年祭竈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竈屋(廚房)的鍋臺附近牆壁上供奉竈王爺、竈王奶奶像。佛金神像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常用的竈神聯上往往寫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額爲“一家之主”。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所以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竈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竈”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竈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如今,農村很多地區仍然沿襲了這一習俗。

“有始有終”過除夕

臘月三十爲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終。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便成爲我國最重要的節慶。除夕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要把家裏家外打掃得乾乾淨掙,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而且每個人都穿上新衣服。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風俗,稱爲“辭年”。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開祠,在祖宗牌位前供奉着各種祭品,並且點上大紅色的蠟燭,然後全家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焚香燃紙,敬迎渴竈神,叫做“除夕安神”。夜幕降臨,每家每戶的堂屋、住室、竈下燈燭通明,全家歡聚,圍爐熬年、守歲。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團圓飯,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桌子上擺滿了很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餚,如“魚”與“餘”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餚。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那份歡樂氣氛。年夜飯後,長輩就會發“壓歲錢”。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有的壓在歲燭下,也有大人將其偷偷壓在小孩枕頭下,其意義均相同,都是爲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並有更大的收穫。接下來全家人就開始守歲,一到子時凌晨,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慶賀新年。

大寒飲食習俗

喝雞湯、燉蹄膀、做羹食

在江蘇一帶民間有“一九一隻雞”的傳統食俗。雖然大寒節氣已是農曆四九前後,但南京人依然要喝雞湯。做雞必須用老付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構祀、黑木耳等同燉。雞湯美味滋補很適宜在寒冬時享用。但是最具南京特色的要數醃菜頭、燉蹄膀,這是南京人獨有的吃法,小雪時醃的青菜此時已是鮮香可口;蹄膀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醃菜與蹄膀可謂葷素搭配,肉顯其香,菜顯其鮮,符合科學飲食要求,且便於家庭製做。

臘月時,老南京還喜歡做羹食用。北方的羹偏幹豁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赫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的一個原因是取材簡單,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騰騰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全身熱氣騰騰。

吃糯米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但卻包含着前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爲進人大寒天氣十分寒冷,糯米是熱量非常高的食物,有極佳的禦寒功效。

蒸臘米

天津人會在臘月最寒冷之時,蒸臘米。所謂蒸臘米,就是在大寒時節,家家戶戶會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淨蒸透,之後鋪攤在蘆蓆上,等冷透後曬乾,裝進乾淨的瓷缸內儲存,即使放上幾十年也不會壞。夏天吃這種米可以免瀉痢;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用蒸臘米煮食。對脾胃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