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1、包糉子

春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漁民怕魚咬食他的肉身,就包了糉子投到江裏,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再咬食屈原的肉身了。傳到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傳統了。

2、飲雄黃酒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比較多,毒氣也就上升了,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爲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古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有艾草味兒的香包能驅邪解毒,使這一方法從春秋戰國時期延續至今。也成爲每年端午節時候的一種習俗。

3、佩戴香囊

在中國端午節時有佩戴香囊的習俗,老人父母們都會做幾個小香包給小孩掛在身上,她們管這種習俗叫做“壓午”。小孩佩香囊後,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4、賽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5、掛艾草

將艾草掛在門上,預示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夏天蚊子較多的時候,艾葉可以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驅趕蚊蟲,使得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提高安全性。

6、拴五彩繩

五色絲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五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剋,具有神祕的驅邪迎吉作用。青色屬木,代表東方,赤色屬火,代表南方,黃色屬土,代表中央,白色屬金,代表西方,黑色屬水,代表北方。以動物爲標誌,東方爲青龍,南方爲朱雀,西方爲白虎,北方爲玄武(龜蛇),中央爲黃龍,均爲靈物。兒童用五色絲系脖頸、纏手足腕,俗稱長命縷、續命縷、百歲索、健索。

7、放風箏

“端午節放風箏的習俗是有的,但不是什麼傳統習俗,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爲“放殃”。”

8、掛鐘馗畫像辟邪

端午掛鐘馗畫像的作用是辟邪驅鬼。

9、畫額

“畫額 舊時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爲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端午節吃糉子的寓意

1、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爲我國端午節食品。

2、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糉子。另有一個鮮爲人知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爲了掩飾罪行,僞作了“懷沙”一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划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糉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即爲九隻糉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糉大多是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4、功名得中

因爲“糉”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光宗耀祖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糉子。

端午節養生保健的建議

1、端午養生糉子不可多吃,糉子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味道很好,讓很多人都流連忘返,可是在夏季糉子、黃酒都不可多吃、多喝。原因就是不好消化,嚴重影響我們的腸胃,對身體及其不好。

在這裏,小編要和大家說有四類人最好不好吃或少吃糉子,他們分別是: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兒童、胃腸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2、多喝清涼的茶品,端午節期間天氣是非常炎熱的,在我們走親訪友的時候不免會發生中暑或受熱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多喝些清涼的茶品,如綠茶、薄荷茶、菊花茶等,少吃油膩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3、運動養生仍是重點,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除了藥物及食療,平和心態,也應加強運動。

【拓展內容】

端午節禁忌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爲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爲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爲“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爲“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爲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爲“白團”,與糉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爲“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爲“鎮病”。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爲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爲“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古時"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爲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此後,"端五"就改稱爲"端午"了。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天中節、浴蘭節、女兒節、解糉節、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菖蒲節、詩人節、龍日、艾節、夏節等等。 端午節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歲時節日,也是一個有着大愛內涵的節日,其重要性僅次於春節,與清明、中秋並列。端午節的版本多樣,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