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麼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一般而言,孩子都希望父母陪同在身邊,因爲有人陪着總是比較安心。而且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遊戲做事,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可能發現孩子某些方面的潛能,並適時予以引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父母怎麼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用心傾聽,不要長篇大論。

有父母在旁邊陪同,子女會很高興地自己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講得過多,反而不如看到子女哪裏需要幫助,偶爾說一句的效果好。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不需要長篇大論,要不然怎麼算家庭教育?如果父母整天跟子女講大道理,那麼父母就變成老師,而不是父母了。老師和學生是什麼關係?就是學生一旦畢業了,離開學校以後,就跟老師沒關係了。恐怕沒有哪位父母願意看到子女長大了,最後跟自己沒關係了。

許多父母喜歡在子女面前滔滔不絕,很少去聽子女說話,這種做法只會製造跟子女之間的緊張和衝突,使得兩代人之間更加不能相互瞭解。人都願意接受對自己有幫助的言論,而不喜歡聽大道理。整天長篇大論,時間久了會被當做耳邊風。父母和孩子說話,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用他聽得懂的話去表達,說到他能聽得清楚明白爲合宜。長篇大論沒有哪個孩子聽得進去。

父母陪同子女,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通過觀察子女的行爲,瞭解他的動機是什麼。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多用耳朵聽聽子女都說些什麼。父母用心聽子女的話,才能夠從中聽出真正的用意。子女把心中的困惑或問題說出來,對父母瞭解子女有很大的幫助。子女的意見如果和父母一致,可以鼓勵他,稱讚他,以增強他的信心。如果不一致,必須加以疏導、溝通,不能責罵他、取笑他,不能嚴格規定他要接受父母的意見。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儘量尊重子女的意見,子女纔會樂意和父母溝通。

第二,適度放手,不要過分熱心。

在陪同子女的過程中,需要對子女進行合理的限制,這是必須的。不要看西方人很自由,就把限制看成是壞事情。其實就連西方對未成年子女也有嚴格的一面,媽媽常用的一句話就是“Don’tdoit”,不要做這種事。什麼都無所謂,那就不是自己的子女了。但是有了合理限制之後,父母就不要再過分熱心地指手畫腳去幹預孩子。否則會變成一種障礙,令孩子生厭。

比如爸爸陪兒子一起玩積木,只要告訴他不能往嘴裏放,不要四處亂扔就好了。剩下的就讓孩子憑藉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這纔是玩玩具的目的。可是有的爸爸就是太熱心,本來兒子玩得很高興,爸爸偏偏在一旁告訴他:這個門搭得不夠寬,那座樓蓋得不夠高,說來說去分明是爸爸自己在玩。如此一來,孩子根本就沒有興趣,可能乾脆不玩了。

有的父母在陪子女玩遊戲中,忘記自己的責任。天底下哪裏有童心未泯到把自己也當做小孩一樣的父母?偏偏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和小孩玩到忘記了自己,甚至和小孩玩到吵架的地步,真的'是忘記了我是誰。父母自己心理不健康,當然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三,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父母陪同子女時,就要一心一意的陪伴,不要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嬰兒笑的時候,父母也跟着笑,彼此產生交流,纔是共同度過。有的父母名義上是在陪孩子,實際上卻在一旁上網聊天、玩遊戲。這樣形式上的陪同,當然不會收到上述的效果。既然陪他,就要讓他切實地感受到。父母想想將來自己生病的時候,孩子雖然坐在旁邊,手上卻在玩着電腦,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父母陪同孩子的目的,是通過共度的過程仔細地觀察子女的成長狀況,然後根據孩子的言行和身心情況,調整完善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和節奏。在陪同子女的過程中,要用心傾聽、適度放手、一心一意,避免長篇大論、過分熱心,更加不能三心二意。這樣高質量的陪伴,纔有讓孩子真正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