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生活中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行爲對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爲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模樣,是家長的首要任務。要想讓孩子在成長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在生活中怎樣正確引導孩子,希望有所幫助!

家長在生活中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1、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讓孩子多與這類兒童或成人交往,在長期交往中,孩子便會不知不覺地學着別人的樣子待人。利用電影、電視、童話故事等文學作品中助人爲樂的形象教育孩子、薰陶孩子。在各種榜樣行爲影響下,孩子便會逐漸產生助人爲樂的意識,爲形成這樣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礎。

2、給孩子多一些實踐機會

樂於助人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所以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爲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的樂於助人的行爲得到練習。比如,父母下班回來,孩予要主動問好,備茶遞水。大人休息時,孩子動作要輕,不要影響他人的.休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要注意幫助自己周圍的人。鄰居老大娘需要送信,叫自己的孩子主動幫忙送去。在公共汽車上,要培養孩子將座位讓給老人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當同學或朋友有病時,要主動探望。有困難時,要主動幫助。他們在幫助別人當中,豐富了感情,也認識到自我價值。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可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結識夥伴、培養廣泛的興趣,並在集體活動中和同學們互相幫助。媽媽要善於在集體活動後與孩子談心,有意識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讓他們關心集體,爲集體辦好事。當孩子有爲集體辦事的願望時,媽媽要積極鼓勵,切實幫助,有物有錢可適當贊助。

媽媽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誠懇待人,助人爲樂,做一個別人信得過的人。要讓孩子懂得,只有遇事爲別人着想,當自己有困難時,別人也同樣會關心幫助你,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會得有心理感,從而產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