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家庭教育不上心的七種情況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對家庭教育不上心的七種情況,希望有所幫助!

家長對家庭教育不上心的七種情況

家長對家庭教育不上心的七種情況:

1、認爲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教育不教育關係不大;

2、認爲自己忙,身心憔悴,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心力不足;

3、認爲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論,是聽起來好聽,用起來不管用;

4、認爲樹大自然直,對孩子放任之流,順其自然,過問不多;

5、認爲家庭教育就是學習的教育,學習的教育就是做作業,上補習班。

6、認爲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們上各種輔導班,音樂、美術、彈鋼琴等。

7、認爲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於怎麼學習,不知道,也不願意探究。

其實,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善於學習,會生活,善於生活,會相處,善於相處的意識,並樂於去實踐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啊!處於今天的信息時代,我們的家長不學習,很難教育好孩子。因爲身處急功近利的時代,很多人心浮氣躁,跟着社會思潮走,被大衆化思潮裹挾,缺乏理性思考,和長遠的眼光。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爲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爲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爲真正的自己。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看到這些,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該學習了,該提高自己了?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醫生?

硬性塑造是目前家庭教育最常見的現象,所謂的硬性塑造也就是家長憑藉自己的主觀願望和社會期待的框架去設計孩子的一生,而沒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感受和潛能。這樣的教育效果並不好,甚至會引起很多孩子的反感、厭惡。即使有些孩子按照父母的願望去做了,但是由於並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所以往往也難成大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爲傳統的家庭教育的積極轉向提供了重要的啓示。

作爲家長,應該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能老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家長要細心的觀察,善於用積極、開放、向上的目光看待生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提供環境激發孩子該方面的潛能。在生活中,家長應該多用賞識教育,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就要及時表揚他,讓他們感受到取得進步、獲得讚賞的喜悅,這樣就會起到強化的作用。

重視孩子優良品質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心理學家認爲,激發出人性中的那些美好的品質,如寬容、責任、利他,人就會感受到快樂。分數並不是一切,在重視孩子成績的同時,要重視孩子優良品質的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從小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懂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孩子在幫助別人、履行職責的同時,也會感受到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那種快樂。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教會他們如何用心靈感受生活中的善與美,激發他們對周圍世界的一種愛的情愫,讓他們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體會到快樂。

家長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溝通,讓孩子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積極心理學關注個人的主觀體驗。這對家長教育孩子有重要的啓示。家長要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教育孩子、調適親子關係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孩子纔能有自尊心,而自尊心是孩子自我發展的.強大動力。孩子逐漸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有自己的內心世界、獨立的意向與做人的尊嚴,父母要設身處地從孩子的立場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和孩子進行平等溝通。這樣,孩子纔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和諧的氛圍,他們才能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

家長們往往太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對於孩子過於保護。因此,現在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往往措手不及。家長應明白,挫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讓他們獨自去處理一些事情。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風雨、見世面、受挫折。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挫折事件,知道在成長中遇到困難是必然的,同時也是正常的。教孩子做好對付挫折的心理準備。這樣,他們就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應付挫折事件,而不會顯得驚慌失措。另外,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教育孩子能正確對待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積極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看待問題的視角,同時給家庭教育帶來了諸多的啓發。家長們要善於用積極、樂觀、向上的目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看待孩子的成長。同時,要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感受,培養孩子的快樂品格,讓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讓孩子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