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6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年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6篇)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昨晚與兒子觀看了央視一套綜合頻道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節目分爲“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爲尾聲,以嘉賓演講、人物故事、文藝表演和互動遊戲等貫穿融入了整個節目。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話大王”劉淵潔講述他與兒子的故事一樣,比如把好吃的先讓給父母,儘量陪伴父母,爲父母洗一次腳,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邊也就看到了,以後他也會這樣孝順你,所以一些事情務必從此刻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們感動的就就是“搖滾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臺,只爲陪伴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的兒子大珍珠,他們攜手克服困難,相互陪伴,一齊長大的故事,給我們都上了一堂充滿“愛”的課,不僅僅僅只就是表達了父母之愛,更就是教會孩子愛自己、愛生活、愛生命。個性就是他兒子竟然與他哥們之稱,關係就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們和孩子之間簡直像玩“貓和老鼠”的遊戲,值行我們學習啊……

透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做一名有職責與使命感、傳播愛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針和好榜樣。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人的一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父母教會我,通過模擬課堂形式,在"孝"、"愛"、"禮"三個篇章中,邀請了"童話大王"鄭淵潔、歌手容祖兒、來自震後災區的藏族武藝班孩子和歌手秦勇與兒子大珍珠等做主講嘉賓,在節目體現形式上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爲我們和孩子帶來的一次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心靈洗禮。

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歌手秦勇與兒子大珍珠之間那樣感人的父子親情。

黑豹樂隊作爲我國早起最知名的搖滾樂隊,是我們這些家長年輕時候的偶像,他們有飄逸的長髮,酷帥的皮衣,肆意瘋狂、無拘無束的舞臺上光彩照人。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秦勇褪去光環,不再擔任黑豹主唱淡出歌壇的原因是是爲了全身心的照顧並幫助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的兒子進行康復訓練!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父母是孩子人的一生最初的榜樣,孩子單純的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裏。秦勇說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既然無法決定孩子生下來的樣子,就用愛去改變他將來的樣子"。

這也讓我們深刻反省,我們普通的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本能的懷着對於下一代深深的愛,時常關注孩子是否吃得好、穿的帥、玩的是否開心,孩子們多多少少都帶有"小皇帝、小公主"的任性、撒嬌脾氣。就如本節目中提及的"孝、愛、禮"三個課題一樣,我們家長有必要也有責任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孝順家長、文明禮貌、熱愛生命、學會包容、能夠堅強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挑戰。

儘管《開學第一課》開播6年,這是我第一次陪孩子看,也是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一課。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中央電視臺爲全國少年兒童舉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很受感動和鼓舞。看着身邊的孩子,感受着自己的少年時期,在夢想這個話題上我想法頗多。

我的青少年成長時期是80-90年代,那個時期,父母的時間幾乎都是忙碌,每週只有一個週末用來休息。孩子們的時間相對很是寬裕,下午很早就下了課,作業也在半個小時內就可以做完,其餘的時間就是我們的了。除了晚飯,可以一直在居住的大院裏玩到晚上10點,直到父母扯着嗓子喊我們回家,也許還要挨訓。

那個時期,社會環境非常好,但物質很匱乏,信息和知識僅停留在學校和廣播,或者連環畫小人書的範圍,電視對於家庭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因此我們的課餘興趣和活動,多集中在由孩子們自發組織的娛樂活動上,通常都是男孩子一堆、女孩子一堆,各玩各的,當然也不排除假小子或小尾巴的混入。整個青少年時期是愉快而充滿回憶的,當然這是國家上幾代人的奮鬥所賜予我們的幸福的一部分。

這個時期,我們的夢想就是天天快樂,很少有個體發現新的興趣,需要單獨深入追尋。個人的簡單創造和開發也與集體活動牢牢關聯,比如開發一種新的集體遊戲,或動手能力強的爲大家提供製作諸如彈弓、火柴鏈子槍、捕魚網、捕蟬等工具的開發和製作。

打架是比我們大一些的孩子們事情,那個時候,有個高自己幾年級的親哥或表哥的,別管給不給自己撐腰,在同齡孩子裏是很牛的事情,因爲感覺腰桿可以硬一些。對於打架,我們這個階段的孩子既懼怕又無奈,每天有這麼多快樂,去打架是不是有些犯傻,這就是我那個時期的想法。

當然,那個時期的朋友圈裏也有一些異類,並且是我很敬重和詫異的異類。在我們都在上小學的時期,滿院子玩和跑的時候,他竟然可以和另一個同齡小夥伴,跨出大院子的活動範圍(我們的大院子在河北),結伴去青島旅遊,而且不需要父母陪同。同樣是他,可以從訂閱的天文雜誌提供的信息上,自己郵購玻璃鏡片和牛皮紙,自己動手做出了天文望遠鏡,讓我看到了院子上方天空的另一番景象。這個哥們甚至還有自己製作土火箭的歷史。在他高中時期,迷上了電子和武俠,結果耽誤了高考,成了職高生,之後謀於生計,當了一名工人,現在則是一名高級技師,在企業深受重視。我對他的敬重和崇拜,在於他高於同齡人的視野和敢於自學、敢於追尋的精神。他的快樂一定是我們中最多的,並且他的快樂可以延續至今,仍然滋潤着他的業餘生活。而我們的快樂,則隨着青少年時期的離去,更換了若干種載體,成爲了被社會公衆娛樂形式牽着跑的一份子。

隨着懵懵懂懂的擇校和專業學習,我的人生也進入了成人的階段。在擇業這點上,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和我一樣茫然,擇業只是根據當地就業狀況來選擇的。限於時代的特徵和地域信息,我和我身邊的人,腦袋裏不可能對物質世界的發展有清晰的理解,因此,夢想成分多是集體性的和大衆化的。個人的能動性在擇業這個事關夢想方向的關鍵環節上並沒有被髮掘出來,這是時代特徵。

隨着就業和有了家庭、孩子,注意力被一層層分離出去,時間也被一塊塊割離開來,忙碌也成了我生活的主調。但隨着對職業、對生活、對世界認識的加深,以及個人經濟能力的提高,我發覺自由度獲得了伸展,隱約可以去做一些青少年時期想做而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了,但身體健康狀況和曾經阻斷的追尋和學習,以及對社會服務供給能力的懷疑讓我覺得個人夢想過於脫離現實。即使這樣,追逐快樂,追逐興趣,追逐真知、依然不會停止,因爲生活中的一部分樂趣肯定在那裏,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一個特徵。

前面這些都是鋪墊,說的是我們那個時期的孩子的成長特徵。7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現在以及今後出生的孩子有不同,也有很多根本的相同。相同的是我們都很快樂,對70年代中期以前事情很少給予關注,成長期是國家穩定發展,國力高速提升的時期,我們基本都接受了現代科技教育,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很快樂。但我希望我的後代和我應該有不同,我希望我的後代像我前面崇拜的那個兒時夥伴一樣,及早發現身邊的世界是如此樂趣,及早參與自己的人生旅程,及早體現出開發創造力,及早從中獲得昇華的樂趣。可別像我們這代人,到了擇業時,還不知道什麼是擇業,未來的規劃是張白紙,成年了,還在等快樂找自己。

國家的夢想和個人的夢想能合在一起,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都是幸事。這點應該學習西方強國,在機械時代和電子時代,西方強國的國民參與度必然是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國家資金主持的尖端項目和企業資金關注的商業項目只是高端體現、極端發展,百姓自籌資金玩的興趣科技纔是基礎,正是這個基礎提供了環境引導和源源不斷的潛力人才。

我在想,那些個國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蔘與進來,老百姓敢玩飛機、玩輪船、玩火箭,玩汽車,玩的是五花八門,什麼科技含量的都敢參與,甚至有的玩的很專業,而西方科技似乎就是建立在這些興趣科技的基礎之上的,不斷有人提出新的指標,不斷有人蔘與解決問題。他們這些專業知識都是從哪裏得來的呢,他們怎麼就敢想敢幹呢?我的理解是,除了民衆生活富足,有充裕的資金搞這些,更可能是他們的書店裏專業的書籍要豐富的多吧,社會力量參與的也到位吧,也許在那些個國家一個普通勞動者或者一個少年,在看到一些東西,有了一些想法後,首先在書店應該能找到自己想了解和可操作實施的數據,在市場產品上也應該能得到部分支持,甚至其基礎教育可以保證其設計出草圖,再通過社會服務力量輔助製出成品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如果千萬個腦袋都能這樣獲得快樂,這樣的國家怎麼能不強大呢。我覺得,外部科技強國的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是其國民參與程度決定的,這個指標絕對和國家對各領域專業知識的羣衆普及深度和市場的開放程度是有關的。一個擇業後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成人和一個青少年時期就能參與世界生產發展史的人的創造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個在青少年時期就能引導孩子們關注世界,提供條件讓青少年參與世界科技發展的民族比一箇中青年時期纔開始反省生活,重視科技的民族在時間反映上至少要提前10-20年,而且青少年時期的科技興趣與薪酬絕對無關,純興趣和純精力投入,乾淨無雜,直抵目的。哪像中青年,瑣事一大堆,精力先被分走大半。單就興趣科技投入時間的累加上,3代人累計起來差距就拉的遠遠的了。

這還沒有提到羣體共鳴效應,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都是扎堆的,參與的人多了,舊的新的知識和經驗就有能力在青少年羣體中擴大、傳播和不斷延續,而這種在羣體參與裏的共鳴和碰撞,則是興趣科技存在的條件之一,也有可能成爲青少年擇業的方向和夢想的起點。中青年都是家務獨處,興趣科技很難有肥沃的土壤。

我們的生活也在逐漸富足,資金肯定不是問題,生產應該也不是問題,怎麼把閒餘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引導到這上面來是個事。

西方人所說的未來是中國在刷新世界發展史,應該指的就是這個,他們是在按西方國民參與現代科技程度來看中國之未來,畢竟中國人的基數放在那裏。因此,國之夢,必然是國民參與度這個先行指標要調動起來,國民參與度的核心必然是青少年的參與深度和廣度。讓創新走出深宅大院,引導青少年真實接觸現代科技,讓青少年在書店就能實實在在的瞭解科學和生產,有想法就能走近開發創新,這才強國的未來。

看看我們身邊,我的孩子和你們的孩子,業餘時間不是在學英語,就是在學鋼琴,統統熟練工和拿來主義,對科技生產一問不知,書店裏給青少年的科普讀物僅停留在宣傳層面,給青少年自學自造而量身定製的專業書籍幾乎沒有,事關科技興趣的社會服務力量還沒有形成或還沒有關注這一塊,這種情況下是不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什麼飛機發動機?什麼航母?你讓讓全民參與試試,根本不是個問題,西方現代科技不就是這麼一步步在民衆興趣科技的探討和碰撞中走出來的嗎。問問你上中學的孩子:飛機發動機和航母是怎麼回事?他有多少相關資料?怎麼造的?哪種結構和原理最好?他有什麼探討思路和想法?他能找誰進一步探討?如果他能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未來就不是問題。

如果問我對身邊的什麼實用科技感觸最深,我想想,首先絕對是電蚊拍,發明這個東西的腦袋絕對是夠聰明。太實用了,既能消滅蚊子,又能鍛鍊身體,還不受蚊香之毒。啪啪聲中,絕對有成就感。再一個是豆漿機,太偉大了。早上一杯混合豆漿,營養充分,頭晚泡好豆,其餘讓它搞定,喝完出門,該忙啥忙啥。

另外還要對學校說一些。如果老師像外星人一樣,只是把一些枯燥、沒有來源的符號硬塞進孩子們的頭腦裏,那麼學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一點知識與這個世界都是相關的、有來龍去脈的,是這個世界有血有肉的一部分,有着因果關係。希望你們能把這些講清楚,並且能賦予這些知識活力和動力。因爲這事關乎我們孩子的夢想。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是九月一日,全國各大小學開學的第一天,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雄心壯志,信心滿滿。大家都知道,光有雄心壯志是不行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堅持的毅力。堅持,一天兩天不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怕是不易了,特別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對於先輩們那種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的長征精神相知甚少。

感恩中央電視臺的用心安排,今天晚上八點,中央電視臺錄製了《開學第一課》節目,主題是“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征精神”,講述了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讓我們重溫長征那勇往直前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不僅適合孩子們觀看,更適合我們家長學習觀看。

晚上一早,好久不看電視的我也守候在電視機旁靜靜等待心靈的洗禮。首先主持人給我們講述了三棵柳樹的故事,80年前,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叫侯德民,他跟他的父母一起長征,路上,他折了一個柳枝寶貝似的隨身帶着。在長征的路上和父母走散了,紅軍叔叔帶着他繼續走,後來他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紅軍就把他留在了藏民的家裏,他把柳枝插在了那裏,如今,柳條早已紮根長成了蒼天大樹,當地人成紅軍柳。

老鄉能收留孩子,足以說明我們的紅軍戰士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大學雲:“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這也預示着紅軍勝利的必然。

接着,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如今成了滿頭斑白的爺爺奶奶給我們講述了他們的長征故事。在他們的分享中,我才更深切的知道了長征路上的艱辛,他們沒有吃的就吃草根,樹皮,甚者沒有鞋子穿,沒有被子蓋,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跨越了14各省份,翻越了無數大山,戰鬥600餘次,近30萬的紅軍將士最後剩了三萬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個人犧牲。

爲什麼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堅持呢?因爲他們心裏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解放全人類,建設新中國。其實,只要一個人有了堅定的信念,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也感覺不到別人眼裏認爲的痛苦。就比如讀經典後我一直堅持早起,開始是聽指導師的話,堅持做好四樣基本功改變提高自己,後來就有了責任和使命,還有就是也成了習慣了,一年多過去了,我已經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重要的是體會到早起的好處,曾經多病虛弱的我如今棒棒的哈!感謝大有老師說的:做到纔是得到。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讓孩子保存持續學習,主動學習的動力,那就要孩子樹立自己遠大的目標和強烈的信念。爲此,要多給孩子講偉人成功的故事,讓孩子在經典的滋潤下成長,成爲一個大格局的人。

其中賀龍女兒的故事讓我很受感動,她是當年最小的長征隊員,出生僅僅十八天就根爸爸媽媽去長征,因爲條件艱苦,她的哭聲成了大家的笑聲,因爲能聽到孩子哭聲證明孩子還活着。路上經歷了無數的險阻,但每次都被爸爸化險爲夷。有一次家人怕賀捷生少將跟着太危險,想把她先安置在當地農民家裏,賀龍說: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打什麼仗。從此,他每天把女兒揣在懷裏。

賀龍不僅是出色的將軍還是優秀的父親,想想如今,多少爸爸成了名義上的爸爸,有幾個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心裏誰都會說第一位,可是真正做到了嗎?孩子需要的不是大把的金錢,而是和爸爸在一起的溫暖的親子時光。

後來,節目組讓現場的孩子們體驗了飛奪瀘定橋的艱難,體會合作的重要和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還有美麗的航天員講述他們訓練的艱辛,也讓我們體會到想要成功必須付出常人所不能承受之苦。

今天,也是我新的開始,工作也換了新的崗位,雖然心裏沒底,但看了今天的節目,我覺得現在的困難根本不算困難。我們的主任姐姐說要把學經典的精神帶到新的工作中,每天堅持學習工作資料一小時,熟悉各個業務條款,更好的爲大家服務吧!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9月1日,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開學第一課》的大型節目。晚上,我和女兒早早地守在電視機旁等等節目的開始。

今年節目的主題就是“父母教會我”,強調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孝道,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如何把這個美德繼承發揚光大呢我想首先我們作爲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上所施下所效。只有我們對自己的長輩盡孝,孩子纔可能對我們孝順。

秦勇用他和兒子的故事很好地詮釋了愛的真正含義。愛就是包容,愛就是堅持,愛就是不放下。愛他就就是因爲他就是你的孩子,不爲其它。我們只要做到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悅納孩子,在困難時幫忙孩子,孩子就必須會越來越優秀的。

我們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但就是此刻社會上多如牛毛的負面新聞讓我們不僅僅是對此產生了懷疑:我們真的就是禮儀之邦嗎我們作爲父母又能爲此做些什麼呢我想作爲父母,我們以身作則,做到不傷害、不妨礙自己、別人、社會,做個有德行的人。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效仿,那樣我們的社會也將會就是完美的社會。

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非常有幸今晚能和孩子一起收看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節目中作家鄭淵潔、搖滾歌手秦勇、歌手容祖兒、志願者張家振,分別講述了四個主題:“孝”、“愛”、“禮”、“自強不息”。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家長,就一定要言傳身教,我們也有父母,孩子都會以家長爲榜樣。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一定要多花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爲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愛是一個深藏在心底的詞,無論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都要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有一首詩很好的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那就是《遊子吟》,愛是彼此的,相互的。孩子們每天享受着無數的愛,希望孩子能真正學會愛。

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一定要做守規矩、懂禮貌的好孩子,敬長輩、要謙虛、團結同學、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人人愛,人人誇的好孩子。

自強不息,這個詞說着簡單,但其實真得很難,志願者張家振一直鼓勵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一定要堅強,遇到困難堅持下去,永不退縮。孩子們也沒有辜負志願者老師的期望,一直在努力。他們能做到,相信現在的孩子們也一定能做到,成爲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