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2021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700字(通用2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1秋季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2021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700字(通用26篇)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

昨天6:30~8:30,在中央2臺有一個特殊的節目:《開學第一課——我愛中國》。

6:30了,我滿懷着激動和期待的心情準時坐在了電視機前。節目共演了兩個小時之久,看完以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感動了。而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個14歲的男孩——馬鵬飛。

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自從他的奶奶眼睛看不見時,他便開始爲奶奶洗衣、燒水、做飯,並自己定了一個時間表,算下來,他一天十幾個小時都在爲奶奶做家務。晚上10:30~11:30纔有時間做功課,等到12:00時,他纔可以休息,而休息時間僅爲五個半小時。他的學校離家有4公里路,因此,他每天還要跑步回家,節省時間。他說:“我要跑快點,奶奶看不見,我要快點回去給她拿藥,她不知道在哪。”

他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他在一歲就成了孤兒,一直是奶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這些馬鵬飛都很清楚,所以,在他小時候就一直有一個願望一直埋藏在他幼小的心靈裏,那就是:回報奶奶。在他六歲時,奶奶的糖尿病由於長期不治而引起了眼睛失明,奶奶整日痛苦不堪。這時,六歲的小鵬飛說:“奶奶你別哭,我來做飯,我來照顧你。”他稚嫩的童聲裏充滿了堅定。

在介紹馬鵬飛的片子裏,有一段令我感受最深的的話:“小時候是奶奶精心把我拉扯大,那時候經濟不好,奶奶又有糖尿病,她說:“苦啥都不能苦孫子”於是她爲了節省開支,便停了藥。由於延誤了糖尿病治療的黃金時間而導致了奶奶的失明,那現在,就由我來照顧奶奶吧。我要用我的力量來讓奶奶快樂的過以後的日子。奶奶。我是你的兒子,也是你的孫子!”

這就是馬鵬飛的感人事蹟。

《開學第一課》讓我體會到愛是責任,愛是力量!小愛才可以匯聚成大愛,讓我們從身邊的小愛做起,爲可愛的祖國媽媽捐獻出身邊的每一份小愛吧!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

幸福,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那麼,你知道幸福是怎麼來的嗎?真正的幸福都來之不易,只有三種方法可以得到,那就是奉獻、自信、成長。

你知道嗎?奉獻是十分重要的。打個比方:有一大筐水果,有幾個同學都拿着幾米長的大勺子,想把筐裏的各種水果撈起來放在自己的手掌裏。幾分鐘過去了,每個同學的手裏幾乎一個都沒有,唯一隻有兩個同學手上有水果。主持人問他倆是怎麼撈上來的,他們倆不約而同的說:“我先撈了一個上來放在了他的手裏,然後他又撈了一個水果放在了我的手裏。”如此看來:奉獻多麼重要啊!

自信,是頂起人生的支柱。成龍小時候刻苦訓練,老師對他要求不斷提高,懲罰也直線上升,可是他堅持了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他很自信!還有一個小孩是個盲童,卻非常喜歡彈鋼琴,可是對於一個盲童來說,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讓他成爲鋼琴家的美夢成真呢?於是他們母子倆去了北京,租了一間很小的屋子。在那裏他們請教了40多位非常優秀的鋼琴老師和好幾所學校,可最終換來的是失望與自卑。後來,慈善基金會捐助他上了一所盲童學院……

人的一生,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不同的,有悽慘的、陽光的、也有快樂的……有這樣一對母女倆,她們的生活很感人:這一位在大學裏成績很一般的女學生,本來成績不優異的她,母親卻是個可憐的殘疾人。可是他每天堅持給母親按摩,陪母親散步,給母親洗衣做飯……她挺過了四千多個日日夜夜,背後卻從不抱怨。因爲她知道要面對現實,成長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所以一點都不感覺到自己苦和累!

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可要多多學習他們啊!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3

週五晚上8點,我準時坐在電視前,看《開學第一課》節目。

這次節目的主題是——中華驕傲,一共分爲五節。第一課——字以溯源,主要講了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我們中華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變化極爲巧妙,連老外都開始研究我們中華文字了,中華文字也令我感到震撼,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身爲一箇中國人,我立志要努力學習,多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將中華文字發揚光大!

第二課——武以鎮魂,講了最近火爆的《戰狼2》導演吳京來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作爲一箇中國人的驕傲,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擔當、有血性、有骨氣的中國人。我作爲一箇中國人,不僅爲我的祖國驕傲,我也一定努力向上、知難而進、永不言敗,讓我的祖國也爲我驕傲。

第三課——棋以明智,講了曾與“阿爾法狗”進行圍棋對戰的柯潔哥哥來和我們交流他當時與機器人對弈的感受,他說跟機器人對戰就是在挑戰自我,還有柯潔哥哥說,無論這場比賽誰贏了,最終都是人類贏了。我覺得,機器也是人類創造的,無論誰贏了,最終都是人類贏了,同時,我也覺得“阿爾法狗”也好厲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補充知識,創造比“阿爾法狗”更厲害的機器人!

第四課——文以載道,講了高齡96歲的許淵衝爺爺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他的一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翻譯中國古詩詞,讓外國朋友也能欣賞到中國的詩詞文化。想必大家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做一件事很容易,可是,一輩子做同一件事就沒那麼簡單了。所以,我以後一旦選擇了一件事,就會把它做完,不要有始無終。

第五課——絲綢新路,講了“巴基斯坦漢語之母”的故事,她爲中國漢字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可見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連外國人都虛心求教,我爲它感到驕傲!

我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把我們的中國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4

前幾日剛剛看完了《開學第一課》,心中有一些小小的觸動。這使我更加清楚,珍惜生命意義的存在,也恰當地彌補了一些教育上的不足之處。

這一課是由潛能、堅持、團結和生命四個階段完美組成的。其中,我對“潛能”這部分影響比較深刻,感受也頗多。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需要挖掘的,也能夠培養。在第一環節“潛能課”中,我見到了一位偉大的校長。他,來自四川綿陽安縣的桑棗中學。他常對師生們進行緊急撤離的演習。地震時,校內近2300名師生全都安全疏散到操場,沒有一個人受傷,這整個過程僅僅用了1分36秒。當看完這個片段時,我震撼了,多麼驚人的數字啊!一種源自內心的感嘆油然而生:培養出來的潛能,竟可以在那樣危急時刻發揮地這樣完整,這樣地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知識守護生命,一點不錯。

“堅持就是勝利”,只有通過堅持,才能成功抵達希望的綠洲。那感覺,是欣喜與自豪。

一本書中曾說過:團結,是由多種情感所交織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力量。團結並不只存在於志同道合的人羣之中……是啊,難道中國是毛主席攻打下來的?不完全正確的。是靠毛主席的指揮,百姓們的支持,和戰士們的努力拼搏,是全中國人民的團結啊!

一個團結的集體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因爲團結擁有個人無法比擬的無窮智慧。

“不拋棄,不放棄。”一句簡短的話語卻已道出生命的全部意義。相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奇蹟。

生命,還讓我聯想到了汶川地震,那些痛失子女的父母們,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們,如何承受?真的很可憐。但是,這些已經成爲過去。對於不幸的人,我們只能深感惋惜,而保存了生命的人,我覺得要向他們致敬。廢墟下:三天、六天、九天……已不敢想象,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痛啊!是什麼力量使他們走進今天?也許是潛能,在那一刻激發;也許是堅持,是對生的渴望;大概是團結,廢墟下衆人相鼓舞……

這開學第一課,我收益匪淺,會記住的。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5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節目內容豐富,非常精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攝影師解海龍爲我們講述的故事,“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演唱的歌曲《墨梅》還有神祕嘉賓無殼蛋生雞“小茶缸”。

以“我要上學”系列照片震撼國人的紀實攝影師解海龍,講述了相機背後“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等著名照片主人公的故事,非常感人!愛心鑄就希望,知識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成長,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喜歡《墨梅》是因爲那首歌很好聽,古色古香的,是我喜歡的風格!然後演出畫面非常美麗,那個小女孩“犀”竟然是虛擬的,美妙的聲音也是合成出來的,令我大開眼界!

最後那個無殼蛋生雞“小茶缸”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力量,我也好想做一次無殼蛋生雞的實驗啊!哈哈!好有意思!

令我最記憶深刻的是解海龍爺爺在很久以前拍下照片的那三個孩子:蘇明娟,胡善輝,張天義。

他們都是生活在農村的三個人,每天要從山底走到山頂十幾公里的路去上學,農村的路都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摔跤。桌椅簡陋的教室,哪怕一下雨就漏水,他們也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只要能有書讀就會很開心很幸福了。

在“大眼睛”女孩的那張照片裏,能看出她眼神中多麼渴望學習;“大鼻涕”胡善輝即使鼻涕流到了嘴上,仍然大聲地朗讀;“小光頭”張天義在自己貧困的情況下也不忘幫助別人,他們三人的精神令我佩服。

只有努力奮鬥才能戰勝困難與挫折,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而不是成天沉浸在電子遊戲當中。幸福是奮鬥來的,如果你不奮鬥就更不會有幸福人生。

通過看這次的《開學第一課》我學到了很多,我要給自己定個小目標,然後爲之努力,長大了再去實現大目標,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6

十年前,著名作家王樹增創作了"中國革命史系列"之《長征》。

有人問他:"寫這本書,有人買嗎?"

事實上,《長征》暢銷國內,供不應求。"讀者不是愛我,而是愛我們這個民族。"王樹增動情地說。

我們爲什麼懷念長征?

因爲,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傳播理想的遠征。千千萬萬紅軍戰士,一路浴血奮戰,傳播着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喚醒着中國民衆,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

長征,是走向一個嶄新中國的里程碑。那羣義無反顧、前赴後繼的紅色身影,也是建設嶄新中國的征途上最美的影像。

懷念長征,意味着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懷念長征,我們以此告訴世界――將永遠守望歷史的星空。

在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由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關工委、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棲霞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關工委、東方衛報共同承辦了南京萬名小學生"重走長征路共築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

本次"重走長征路共築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包括了"重走長征路"、h5網絡傳遞星火、紀念長征勝利主題班會評選以及"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徵文等內容。

其中,h5網絡傳遞星火已有近11萬名"長征使者"參與,6月27日,棲霞實小的200多名小學生高舉紅旗,在十月軍校實踐基地進行了2.5公里"長征之路"縮微景觀的體驗;而"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徵文活動也反響強烈、投稿踊躍,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收到徵文稿件數百篇。

自今日起,本報將擇優刊登"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徵文稿件,願廣大讀者與小作者們一道,傳承長征精神,共築中國夢。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站在雪山草地上放歌

先烈已將血淚流成亙古的長河。我們一同想象,紅軍的身影曾與雪花一道飄舞,想象無畏的雄鷹與自然相搏擊又相融合的偉大。紅軍你定是閃亮的動詞,你和着高山流水的有情與泥澤槍炮的無情明亮了蒼桑多舛的歷史。

而歷史的江心,那個雪山草地的歌子擂響千古擊進的鼓樂。長征立在永不再出現的洪潮裏。雪花漫漫,草地漫漫,操起風沙雨霜冷酷的刀鋒,解剖然後昭示生命的輝煌。

那染着血的雪呀,是否六十年後已化爲一枚紅色的琥珀?雪山靜默。草地靜默。苦難與戰爭遠去的日子,生活安逸而且平淡,歷史成爲了一段空白。當雪山上有白蓮與紅蓮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躁盛開時我們的幸福與揮霍使我痛楚地想起很久以前那羣創業者的飢寒交迫。

想起紅軍那種站在雪山草地上縱情高歌的氣概。它會在和平的年代裏再一次挺起年輕一代的脊粱麼?

垂釣大渡河流淌的殘陽

仰望長空無限,我與大渡河裏的殘陽相視無語。

大渡河的名字便區別了長江黃河。一個怒吼在崖底,一個咆哮在天外。大渡河的深沉是成熟的,它的性情裏有着不屈不撓者反抗的精神。

殘陽如鯉,遊弋在大渡河流血的那年那月。我垂釣起中國一張張威武莊嚴的臉,以及中國潮漲不息的改革激情奏出的強勁之音。我看到,暮落的黃昏,天空裏一匹馬死去了,一羣馬正狂奔而來……

之後,我在水裏拾到生滿花甲的馬蹄。

沉沉暮藹裏輕輕敲擊出一陣歷史與現實的合音。叮叮唑唑的脆響如復古的渴望催我奮進。沉寂過後,看自由的炊煙旺盛,一些幸福與珍惜的感覺令赤子落淚。

而大渡河的意義不只是讓我重釣它蒼老的容頓。它邪滴滴了幾十年的水聲,可以使一切煩憂都凋零成燦爛。

殘陽依舊。河堤依舊。俯視着歷史的河流,讓我們爲祖國的繁榮繼續淌水過河朝前走。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8

昨天晚上,媽媽拉着我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分爲夢想篇、奮鬥篇、探索篇、未來篇,看完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成龍在大屏幕上講着他的成功之路,從被人瞧不起的跑龍套到一日爆紅,把中國功夫打造成一張世界閃亮的名片,他滿身幾乎都受過傷,仍然堅持工作的拼搏精神。接着是解海龍給我們看的一些農村孩子的照片:有大眼睛蘇明娟,小光頭張天義,大鼻涕胡善輝。解海龍希望山裏的小孩都能夠上學。我聽見舞臺上的俞敏洪老師說:我第一次高考的時候,英語考了三十三分,於是第二年我一邊幹農活一邊學習,在第二次考的時候,考了五十五,在第三年的時候,我想,就剩下五分了,於是對我媽說今年不幹農活,專心學習。我第三次終於考上了。

看到王源最後成功做好了無殼孵化小雞源小心翼翼地做着每個步驟,但是總是在打開蛋殼的時候雞蛋碎了。但是他沒有放棄,雖然失敗了四次,但在第五次的時候終於成功了。還看到了小雞的心臟在跳動,王源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小幸運。我覺得以後要做一個遇到困難,絕不輕言放棄的人,失敗一次沒關係,失敗兩次也沒關係,失敗三次也沒關係,要堅持到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要努力奮鬥,戰勝困難和挫折,用我們的青春去奮鬥出幸福。

看到C919總設計師和他的大型客機試飛機組成員,聽他們講述了中國創造背後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們要敢於嘗試,敢於創造,敢於創新,始終堅持着向目標出發。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意義,我們要堅持不懈,努力奮鬥,不斷探索未來。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一起攜手向未來進軍,創造新的奇蹟。

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帶着夢想努力奔跑。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夢想是追逐目標的燈塔,夢想是遠航船隻的風帆!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9

剛纔,看完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感觸頗深。

今年的主題,是——幸福。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問“幸福,是什麼?”然而每個人所詮釋的“幸福”,含義是不同的。

盲童“鋼琴家”——小劉浩的幸福就是能摸着媽媽一針一針給他翻譯出來的盲譜,彈着自己心愛的鋼琴。他的自信、他的樂觀、他對鋼琴的永不放棄加上媽媽對他的幫助和關愛,促成了今天的小劉浩。

還有那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癱瘓的母親並堅持了12的孟佩傑,每天重複那麼多次相同的動作,她不但不煩躁,反而感到特別幸福。媽媽說:“沒有她,我不可能活到今天。”而佩傑卻覺得這12年來能和媽媽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2009年佩傑考上了大學,她就定要帶着媽媽上大學。如今已經大二的她,還在一如既往的地照顧着媽媽。她說:“我只不過是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40個仰臥起坐、拉腿200次、捏腿15分鐘……這真的是“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嗎?有些人是時候該反省一下了。

其實,有時候,幸福很簡單。就像我們《幸福宣言》裏所說的一樣:

“幸福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幸福是一份好心情。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自信、樂觀、努力、超越;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是第一!”

“幸福是溫暖的關愛,幸福是真誠的讚美;在幸福的世界裏,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說感恩。敞開心扉去溝通,世界也會變開闊;用寬容的心待人,讓自己更快樂!”

“幸福是快樂的分享,幸福是無私的奉獻;給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樂越多!同學少年,胸懷廣闊,幸福中國,未來有我!”

2011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瞭解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品味幸福。所以,在這新學年裏,讓我們一直“幸福”下去。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0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用心觀察,你會發現美就在你身邊。我們要善於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今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美就在你身邊”。講了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

第一個上場的就是我們的航天員劉洋老師,她對太空也曾有着無數遐想,但當她來到了蒼茫的宇宙時,被在太空的地球深深地震撼了,那是多麼的瑰麗,多麼的耀眼,那種美是無法想象的。她說,太空獨特的環境對人的身裏和心理,都是一種嚴酷的考驗。也許當我們真正遠離了地球,才能體會到地球的美麗和珍貴,我們是多麼需要這顆星球。她愛這裏明媚的陽光,愛這裏清新的空氣,愛這裏純淨的水,愛這裏的江河湖海,愛這裏的高山平原,愛這裏生存着的多樣化的物種,愛這裏生活着的人類。

接着就是姚明的視屏,他來到了非洲大草原,他發現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因爲有了形態各異的它們,纔有了美好的大自然。是它們才使我們的大自然生機勃勃。但不幸的是因爲一些人爲的破壞造成了許多動物瀕臨滅絕,要真正來到大自然中去親近它們,看到它們的美麗,才能知道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正在保護着這顆美麗的星球,當然是清潔工叔叔阿姨們了,他們的工作十分辛苦,又髒又累,整天和垃圾打交道,這是一項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在大家還在甜甜的睡夢中時,他們已經起牀了,拿着掃把打掃地面。當我們出門上學時,他們已經把路面打掃得一乾二淨。是他們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麗!

通過這《開學第一課》讓我瞭解了大自然的美麗。美可以使一座山,可以是一片海,可以是一縷花香,可以是一汪清泉,可以是一個勞動者的背影,可以是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只要你處處留意,美就在你身邊。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1

曾經讀過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小山村裏,有一對殘疾夫婦,女人雙腿癱瘓,男人雙目失明,《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幸福原來就是一種樂觀的態度。春夏秋冬:播種、管理、收穫……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觀察世界,男人用雙腿丈量生活。時光如水,卻始終未沖刷掉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幸福。

當有人問他們爲什麼幸福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反問:“我們爲什麼不幸福呢?”男人說:“我雖然雙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見啊!”女人說:“我雖然雙腿癱瘓,但他的雙腿能走路啊!”

這就是幸福,一種樂觀豁達的胸懷,一種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擁有了這種胸懷,心靈猶如有了源頭活水,時時滋潤靈動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發現美,欣賞美:奼紫嫣紅、草長鶯飛是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是美。荷敗菊謝就大煞風景了嗎?爲什麼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殘荷聽雨聲”,“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優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繁華熱鬧;在鄉村,有小橋流水麥浪滾滾蛙聲一片的淳樸寧靜:幸福原來就是一種樂觀的態度》。這就是樂觀,這就是幸福。

擁有了這種胸懷,心靈則空明澄澈,超然於名利紛爭之外,感到寧靜與滿足。身居高位,鐘鳴鼎食掌印管符,可謂榮華富貴。人在陋室,“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逗蟲魚養花鳥,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擁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驕傲;“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浸潤,更能使你出類拔萃卓而不羣;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窮處”,也要坦然地迎難而上,瀟灑地“坐看雲起雲涌”。這就是樂觀,這就是幸福。

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樂觀抵達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備樂觀的精神。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關鍵是看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它:擁有一個正確的視角,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的美好。讓我們像那對夫婦一樣,擁有這種生活態度,去發覺美,發覺幸福吧。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2

“當你醒來,問候你初升的太陽,哼着歌謠……隨着一個積極的“第一課”節目開始坐在電視機前,我充滿了期待。“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橫平豎直,承載着中華民族厚重的底蘊和價值”老師說着,拿出一個寫了許多奇怪字的“龜殼”我立刻認出那些是甲骨文的透結構他問了我們一個詞,我看了看:它被分成兩部分,上面有顛倒的“山”;這裏有幾點我心想:那些點可能是水的意思,順流而下可能是“流動的”;也許是水從天而降,那就是“雨”。很快,“流”被否定了,那就是“雨”“是啊!”老師宣佈了答案,我是對的,別提有多高興了!

隨後,董先生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王寧教授來講解“誠信”一詞只聽她說:“‘鄭’刻甲骨文時,第一條橫線是目標,最後一條橫線是足跡。”她停下來,在黑板上畫了一隻眼睛。他補充道:“‘直’作爲甲骨文是這隻眼睛,爲什麼?因爲你的眼睛不能轉動,是最直的兩者的結合,誠信意味着向目標前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目標前進同學們,漢字流傳至今並不容易。“是的,古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每個漢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們應該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你知道,我們的前輩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財富——詩歌許淵衝教授拄着柺杖慢慢走上講臺。徐教授現年96歲,從事翻譯工作70餘年。爲了傳播中國的美麗,我每天都堅持寫作。他親切地告訴我們詩歌的三大美:意義、形式和聲音他還說,“你應該慢慢理解詩歌,欣賞它的美。”

中國武術技藝高超,蘊含着中華民族的義、義、導、勇、韌精神。我們應該像贏得中國武術冠軍的吳京一樣,成爲一個正直而有責任感的人。伴隨着激動人心的“一千英里的承諾”,我們下課了。今天,我在幾千年前旅行,學習古老的漢字。經歷過優雅的鋼琴、象棋、書法和繪畫;觀看激動人心的中國武術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3

隨着時間的飛逝,不知不覺中,我們迎來了金色的秋季。在這個激動人心的季節裏,大家最關心的開學第一課也就悄悄地來了,我的心裏也是十分的激動,終於我又可以再次看見這個節目了,也是全國中小學生最期待的第一課。

對於這個節目我已經數不清這次第幾次觀看了,反正就也是我最喜歡看的節目之一。每到九月一日的晚上八點鐘,我便會準時蹲在電視機前面靜靜等着,有時候也會拉上父親或者母親陪我一起看。終於等到了八點鐘,我激動得目瞪口呆,整個人就坐在電視機前面,然後還被母親訓了一頓。因爲距離電視機太近的話,這樣會很容易近視的,所以母親纔不得已說了我幾句,我也沒放在心上,繼續看我的開學第一課。

主持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帥氣,跟我們這些電視機前的同學們噓寒問暖了幾句,隨後主持人便進入這次開學第一課主題內容。我聽着主持人一步步娓娓道來,甚是越聽越着迷,不知不覺便進入尾聲了。不得不承認這次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明白了開學第一課的意義所在何處。

心裏有了一股火山似的熱血沸騰着,可能這就是我對祖國的熱愛之心。愛國之心到底是什麼?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爲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鬥,爲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以後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把自己的知識運用到祖國的建設去,而不是荒廢用到其他無用之處的地方去。同時要嚴格要求自身,從行動上去行動起來,把自己的夢想與祖國偉大復興,相結合起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夢想。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4

週四,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感覺受益匪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夢想。

第一課,王亞平老師爲我們講述了她的故事,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她作爲一個小觀衆,到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爲了一位牽動13億中國人夢想的第二位中國女航天員。在演講結束時,王老師告訴我們:“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塵,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夠觸摸的到!”在第一節課結束的時候,撒貝寧老師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在八一少年跳傘隊,有一名女孩叫付麗娟,她是一位農村來的少年,她的年齡幾乎低的令我們難以置信——她只有13歲!她是隊裏最小的隊員!當我聽到她的年齡,我簡直驚呆了!13歲!而且,她的經歷也讓人難以置信。每天早上早經歷好幾個小時的長跑。而且還要做很多的訓練。當時我驚呆了,那些動作,就是將我的身體的柔韌度擴大100萬倍,我都做不出來。

第二課,電影明星章子怡我爲我們講述了她的故事,我開始以爲,章子怡會講述她的明星事業,可事實恰恰相反,她自己講述了一個關於學習的小小故事。

章子怡講述道來:在她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時,就因爲語言不通,喪失了許多機會,她當時有一個夢想:用英語向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後,她告訴我們: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不要丟掉夢想,它是你迷茫的時候一盞明亮的燈,它會爲你指明方向;它是你在黑夜裏枕邊的一本書,爲你開啓黎明;它是每一個你想要放棄的時候,伸向你的一隻手,拉你一把送你一程,讓你重新獲得動力,永不放棄。

第三課,鋼琴家郎朗講述了自己的夢想,他的夢想就是源於童年的一個夢想,就是很湯姆一樣,彈鋼琴,最出,它只是一個夢想,可是後來,他經過28年勤奮且不懈的努力,他變成了享譽世界的鋼琴家。郎朗告訴我們:當你熱愛一件事,甚至把它當成自己一輩子的夢想,併爲這個夢想拼命努力的時候,你就找到了你人生真正的精彩。

這就是我的觀後感,你的呢?快快告訴我吧。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5

每年在開學的那一天,我都會看《開學第一課》,這幾天,我又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分爲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是信念不移,講了胡正先和樑天文的故事,胡正先老人12歲當兵,在祁連山中48天沒吃飯,赤腳走三棱刺路,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同志吃書,他吃的是密碼本,怕沒了影響軍隊,以前人們要用發報機,但必須有電池,他就只能用鹽在鋅皮上撒,在鹽水中泡一天,樑天文老人13歲當軍,和楊政委很好,吃飯都用一個碗,可在梨園山中楊政委犧牲了,他也潸然淚下。

第二單元講了勇往直前,講了賀捷生的父親與賀陵生和父親的故事,他在準備長征的時候出生了,在18天時在一個馬背上的搖籃中過長征,在哭了的時候大家很高興,證明他還沒死,父親在一次衝鋒中又把他丟了,後來才找到,賀炳炎將軍在瓦屋塘戰爭中右臂被敵人打中了,把他放在木板上,嘴上放上毛巾,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中,用2小時15分鐘據下來了。

第三個單元講了秦華禮和耿瑩的故事,秦華禮老人104歲了,當時學的是通信,在學習中沒有固定場所、沒有固定用品和教材,叫”三無”學校,他後來被周恩來總理奉命到南郵當校長,教育十幾萬人,很自豪。耿瑩老人講他父親得了瘧疾,但仍然堅持打仗,每天穿草鞋走很長的路,很少有糧食,所以每天只吃一顆黃豆,可見紅軍們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第四個單元講了堅持不懈,講述了王亞平的故事,航天員不光艱辛,而且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最難的是超重耐力訓練,達到自身八倍左右,臉會變形,眼淚會忍不住向外流,胸會壓抑,呼吸困難,他們會有一個紅色按鈕,挺不住了可以按下請求暫停,可沒有一個人按過。

讓我們接過先輩的旗幟,不忘初心,長征永遠在路上。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6

2017年《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爲主題,分爲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五個篇章,旨在引導中小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源泉,培養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樹立爲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穿越五千年時光,走進中華文明的古老源頭,領略民族自強之魂的風采,品味字裏行間的家國理想,開啓黑白二子間蘊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鑑古知今……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爲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說:"今年的主題演繹,注重讓傳統文化和當下發生關聯,而不是放在博物館裏成爲僅僅能欣賞、背誦的對象。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就在他們身邊,依然會影響他們當下的生活。"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7

終於又開學了,這個學期我們有了新的教室、新的桌子和新的椅子。有了這些當然還有新的《開學第一課》啦!告訴你們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特別好看,特別幽默。你們看了沒有?什麼!居然沒看。沒事兒,我來講給你們聽。告訴你們這一期裏面來了許許多多的明星:有周筆暢啦,有鋼琴家朗朗啦、總之全是明星。這期的《開學第一課》一共有三節課,我先講第一堂課:“有夢就有動力”。

“有夢就有動力”這堂課的夢想老師竟然是航天員王亞平老師。王亞平姐姐說她從小的夢想不是當航天員。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沒想到她的教師夢和航天夢竟然一下子全都實現了。在十年前她入了空軍,就在一天,去空軍都在用電視機觀看“神舟五號”起飛的直播,十、九、八……三、二、一起飛!楊利偉叔叔就坐着“神舟五號”起飛了。楊利偉叔叔成了王亞平姐姐的偶像。後來,有一個十三歲就入空軍的一個姐姐。她每天都忍受着訓練的痛苦,她每天早上都要長跑幾十米。還要訓練跳傘的姿勢,這個姿勢就是用一小部分的腹肌頂在一塊很小的板凳上,再把腳放高,把手放高。特別痛苦。還有王亞平姐姐在訓練時最痛苦的是儀心機訓練。儀心機就是把一個人放在一個小屋子裏,然後屋子開始轉,在屋子裏的人會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是自身的七到八倍,普通人是承受不了的,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通過這個考試。

以上就是《開學第一課》裏的第一堂課。怎麼樣,大家都瞭解了航天員了吧!這讓我明白了:夢想是一種不小的動力,讓你不斷燃燒內心的小宇宙,激發對美好生生不息的渴望,這一種力量,會讓你無懼風雨,無畏風險,不斷地前進、前進。所以我以後要想付麗娟姐姐一樣,只要有夢想就會有十足的動力讓你衝向終點。我的夢想是把語文學好,我相信我能實現這個夢想的!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8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嚴厲,無時無刻管着孩子,不給一點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方式很可能培養出十分內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愛,這樣就漸漸的變成了溺愛,如果像這樣的嬌生慣養,一定會培養出許多壞習慣,孩子變得說一不二,想怎樣就怎樣,如果有一天獨自走上社會,有誰會滿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這兩種巧妙的結合,各取一點、融合其中,就會變成一個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這樣的。

媽媽,用“嚴母”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她對我的學習、生活等等的一系列東西要求都很嚴格。平常還經常讓我多看課外書。當時的我還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他平常對我無微不至,每天都會詢問我開心嗎?爲什麼開心?同時他會抓住我的每一個一點進行表揚與激勵,使我更有上進心,更加渴望進步!

媽媽的教育,猶如山一樣,表面只是靜靜的,可在背地裏,她無數次的在鼓勵我,通過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沒能體會到這種教育的方式,可現如今,我已經徹底明白了這種在狂風中依然穩定而沉着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猶如水一樣,每次都能給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衝的動力,讓我無時無刻都充滿信心。他們經常告訴我,做事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不可以說謊、要學會寬容、友善、學會尊老愛幼,懂得知恩圖報、知道無功不受祿……雖然有時候聽到這已經重複幾百遍的話覺得很煩,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什麼呢?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爲,父母照顧自己的兒女是很應該的,在普通的事。現在坐下靜靜想想,這是一種十分偉大的精神,這也許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的愛,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我的一生,我們要去虛心接受這份有時讓我們很煩的東西——教育。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19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中央臺播放的《開學第一課》。

節目分三個部分:第一節,有夢就有動力。第二節:有夢就要堅持。第三節:有夢就能出彩。節目一開始就請出了女航天員王亞平,講述了她航天夢的實現歷程。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亞平,她是升上太空的又一位女英雄,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想。

還有一個4歲得了腦癱的小朋友,醫院已經放棄了對他的治療,但他的媽媽堅持不放棄,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教他學習彈琴,最終孩子幾乎能像正常人一樣上學了。當他在現場彈出《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時候,我和媽媽都感動的哭了。他的媽媽太偉大了!太辛苦了!我從中也體會到了媽媽的艱辛,我以後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和媽媽的期望!

片中還講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條腿的廖智老師,她從前是個舞蹈老師,可是,因爲地震她失去了一條腿,還失去了她可愛的孩子,從此她再也不能跳舞了,而且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她並沒有放棄,爲了自己的夢想,她用假肢繼續練習跳舞,並坐在輪椅上學會了輪椅舞,終於實現了夢想。

節目中還介紹了很多名人明星的夢想實現歷程。這些人夢想的實現都經歷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努力的工作。一個夢想的實現過程,就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我感觸很深,我的夢想是長大後當一名飛行員,駕駛着飛機在藍天上翱翔。這個夢想也是我努力學習的目標。我要盡最大努力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學習,實現我的夢想。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中的故事,我深刻體會到:面對困難不能輕易放棄。雖然假期我沒學會游泳,但現在我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儘快學會游泳!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什麼都能成功。我的夢想有很多,服裝設計師、攝影師、導演、製片人或者畫家等等,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所以從現在開始博覽羣書,養成會學習、愛學習的好習慣。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0

“叮叮叮”歡快而清脆的鈴聲又在我們的耳畔響起,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今年開學第一課的內容是——“美就在你身邊”。也許有人會問:“生活中的美有那麼多嗎?”我會借用于丹的一句話回答他:“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祖國的大好山河,還有“天宮”、“蛟龍”,他們探祕到了太空、大海,還有幕後的後勤人員。這些精湛的技術,後勤人員的獻身精神難道不美嗎?這次我想爲大家講述一種美——傳遞美。首先,我先爲大家講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2年5月的一天早上,太陽驕陽似火,大巴司機吳斌一如繼往地開着長途汽車,突然一塊鐵片似一支離弦的箭,“嗖”地一下擊碎車子的前擋風玻璃。直擊腹部,他本來可以不控制車,自己還有搶救的機會。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忍着劇烈的疼痛,把正汽車方向盤、換擋減速、踩剎車、打開警示車燈,及時控制住汽車。隨後,告訴乘客,不要下車,然後倒下了……他以驚人的毅力,控制着車,用他一個人的生命,換回了24條生命。難道這不是一種美。這種美感動了人們。他走了,全市、全城的人含着熱淚送他。這還讓我想起了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鄉村教師鄧麗,最美鄉村醫生鍾晶。

有人也許會問:爲什麼他們能成名,而有些人沒有呢?于丹曾說過,生活就像一盆燒開的水,而每個人的行爲就像開水裏煮的不同的東西一樣。有的人像是開水煮的雞蛋,被生活煮的硬硬的,完全不顧他人;有的人像是開水裏煮的一根胡蘿蔔,被生活煮的軟軟的,一點兒自我也沒有;有的人則像是水裏煮的茶葉,被“生活”的水一煮,茶被泡大了、改變了,變得更豐滿了,讓水變得更有味了。它豐滿了自己,付出了,還改變了旁人。

啊!于丹說的話太經典了。讓我們抽出時間,去接觸大自然,用心去感悟生活,發現身邊的美。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1

“對得起國家和親人,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觀看完《開學第一課》,這句話就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成龍小時候便極具正義感,看到小朋友被欺負,二話不說就幫忙打抱不平。他說:“我想要當英雄。”他開始了自己的追夢旅程,從最開始的跑龍套,到現如今的“中國名片”,其中的辛苦,我們無法體會。我們只知道他爲了拍好作品,爲了弘揚中華文化,曾斷鼻三次,從十五米的樹上摔落,耳朵飆血開顱手術後枕頭都在滴血。他笑着告訴我們:“我忙拍戲,早上打石膏,下午繼續拍攝”如此心酸的事情,他卻說得平淡無奇。他說:“只要對得起國家和親人,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反觀我們,蹭掉皮的小事都要抱怨不休,又怎能算得上是了不起的人?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文化需要我們來傳播,需要我們夾弘揚,但現實卻是,許多中華文化已逐漸被我們摒棄,我們確應反思一下。

我在追尋自己夢想的同時,也看到了助力孩子們的上學夢。一張“大眼晴”的'圖片感染了億萬人,從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中,我們看出她對學習的熱切渴望。“小光頭”張天義即使生活十分拮据,卻仍把愛心人士捐的善款分給同桌,即使自己生活困難也要幫助身邊的人。“大鼻涕”胡善輝衣服破爛不堪,但我們只記住了他認真、忘我的樣子。這組照片背後的攝影師解海龍說:“我在他們的眼睛裏,看到的是他們的夢想,那就是,我要上學。”解海龍的照片帶給他們幸運的同時,也帶給他們力量與前進的動力。

看完後我心中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之前我定會想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中,更應該努力學習。但現在,更多的是想要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他們比別人更刻苦,應當更好的學習環境。看着他們的教室從泥土房到寬敞明亮的大教室,孩子們手拿充滿書香氣息的書本臉上的笑容一天天曾多,這些都是改革開放的縮影。但仍有想要讀書卻沒書可讀的孩子在等着我們,我會像解海龍爺爺那樣去幫助他們,讓每個心懷夢想的孩子都有書可讀,這就是我的夢想。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2

9月1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天的節目讓我受益匪淺。

剛開始,主題是鮮明的,吸人興趣的——開學第一課,創造向未來。未來便是讓祖國強大,讓祖國富強,又不時想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不就讓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出發嗎?

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成龍。他經常在國外做中國的宣傳,隨身都有中國的名片,還講着中國的故事,他一身傲骨,不畏艱難,堅強奮鬥,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今天。

想起他說的話:“一個人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並且還要有本事,我亦是如此”,是啊,從3歲起,他便被父親送進了戲劇培訓班,長大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本事,可是,誰能第一次嘗試就非常成功了,他是從死屍開始演起,等攝像頭一過來,他便使勁憋住氣,不管是在雨天,還是在太陽爆嗮的情況下,他一直保持着死屍的狀態,被導演總是誇:“這個“死屍”死得真好!”到後來,漸漸地,他成了電影中間那一閃而過的角色,算是有點兒進步,卻並不會被人記住,他一直在努力,直到有一天能夠成爲電影裏的男主角,可自己拍過的電影被稱爲“票房毒藥”,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人去觀看,他也不放棄,遭受打罵與欺凌,他依舊堅持下去,成了導演,自導的電影播放下去,一夜爆紅。

到現在,他拍了一部又一部電影,目的是爲了呼籲大家能夠怎樣做,如天降雄獅反映出大家追求和平的願望,十二生肖,呼籲人們保護文物…… 可是,又怎能沒有滿身的傷痕呢?渾身上下,全都由傷痕佈滿。

從中我學習到了,只有一次一次打,一次一次拼,才能成就自己的成功,只有每一次受傷,每一次艱險,才成就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到達夢想的巔峯!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興旺,則國興旺!願少年堅強,願祖國富強!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創造向未來!節目以篇章的形式共分爲四節課,分別爲“夢想”、“奮鬥”、“探索”、“未來”,多角度詮釋了對創造的理解和魅力。

第一課夢想的分享人物有功夫巨星成龍,他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爲了夢想在劇組跑龍套一步步成長的經歷。即使因演戲全身上下無數次受傷也沒放棄,或是現在年紀大了,但他依然在全身心地快樂工作。對於一些學生而言,夢想就是“我要讀書”。一張張偏遠地區孩子們上學的照片,有“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等照片的作者解海龍和孩子們分享拍攝的故事。照片裏的學生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如今許許多多農村學生在國家和社會的努力下都實現了上學的夢想。

第二課奮鬥的代表人物有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分享了自己奮鬥和成長的故事。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學,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失敗,但內心的奮鬥之火從未熄滅。還有18歲王桐晶是世界上心算能力最強的人之一,作爲珠心算國家隊的成員,她曾經獲得個人全能三連冠等許多榮譽,這些榮譽背後是刻苦的訓練。

第三課探索代表人物是我國C919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分享了自己和同事不斷探索研發國產大飛機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夢想都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探索”,它由所謂的順利與挫折、順境與逆境、成功與失敗組成。

第四課未來,最受關注的便是無殼孵化小雞實驗。它代表了面向未來的科研方向。科技的能力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作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王源號召所有的同齡人,迎接未來要勇於擔當。還有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希望孩子們能享受勇於探索、構築未來的樂趣。

觀看完開學第一課,使我感受到了創造的魅力,科技的偉大!還有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爲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貢獻。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4

青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在愉快的暑假中我們又順利的進入了新的學年——六年級。收看了今年的第十一屆開學第一課感觸深刻。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爲主題,圍繞着夢想、奮鬥、探索、未來這四大部分進行的。向我們探討了夢想的崛起、奮鬥的重要、探索的力量和未來的美好。我發現了這四個篇章分別都有着大大小小的聯繫:因爲有了夢想所以才爲之不斷地奮鬥,在奮鬥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前進,纔有了美好的未來。令我爲之讚歎的是奮鬥這一篇章。

在奮鬥這一篇章中有兩位嘉賓,一位是世界上心算能力最厲害的人之一王桐晶,作爲珠心算國家隊的成員,她曾經獲得個人全能三連冠。在各種數字的干擾下15組六位數字閃現而過,王桐晶姐姐迅速做出了答案而且沒有任何錯誤。她在臺上說:如果真的要有祕訣的話那就是苦練。這句話是我非常震驚,難道不是嗎?在別人放鬆休息的時候,你只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就離成功越近一步。王桐晶姐姐這幾年做的卷子可以平鋪滿100多間教室。她在臺上說:計算機再強它也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如果我們人類想要不停地挑戰我們人腦的極限的話那麼我覺得我們就不應該放棄挑戰自己。

接下來的這位老師他的命運可以說和他的奮鬥息息相關而且也和時代緊密相連。他就是——俞敏洪老師。俞老師一上場就說所謂的奮鬥其實核心就是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定一個目標,第二個是你要爲它付出努力。通過這樣的兩個要素你才能夠逐漸的取得進步。接下來俞老師就講了個自己的例子。俞老師高考時的理想是考一個當地的大專學校可是連考了兩次都名落孫山,俞老師並沒有放棄夢想而是不斷的奮鬥,越挫越勇。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有的時候在痛苦和失敗中間在你的持續不斷地努力中間你才能夠最後取得真正的成功。

通過這個我明白了:奮鬥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5

今天晚上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開學第一課是由著名的主持人董卿和撒貝寧主持的,他們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創造漢字的人可真不簡單呀!不僅中國人學習漢字研究漢字,還有一個外國朋友用了許多年來研究中國的漢字,我要爲他點贊!有一位九十多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被稱爲“詩譯英法第一人”,他把中國的最美的詩詞翻譯成英文和法文,一譯就是六十多年,如此美妙的詩詞音韻,就該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也要每天讀幾首詩,感受其中的深遠意境。著名演奏家朗朗上場了,我很激動,沒想到更震撼的是請來了一名意大利的機器人彈鋼琴,機器人有五十三根手指,他們一起合奏了一曲《野蜂飛舞》,機器人彈的速度勝出,人彈的是感情勝出,樂曲之所以有美妙的旋律,是因爲樂曲裏面加進了人的情感,這是一個冰冷的機器所無法體會的。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獨有的,如果讓中國的少年都練武術,身體素質就會提高很多了。

圍棋世界冠軍柯潔來了,他給大家講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六歲就離開了媽媽去學圍棋,他好勝心很強,總是想着要戰勝對手,想媽媽也不能回家,因爲他的人生夢想還沒有實現,在2015年終於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柯潔最特殊的經歷是和阿爾法機器人的對局,當阿爾法向他宣戰的時候,他想:“我不能後退!”對,如果怕你就已經輸了,雖然最後是以最微小的差距落敗,他依然可以坦然的面對,輸也要輸得精彩!圍棋的變化比撒哈啦沙漠裏的沙子還多好多倍,要想把這些定式都研究透徹,那是需要很多時間和很多苦功的。我有着對圍棋的熱愛,柯潔就是我的目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我都要向他學習,迎難而上,永不服輸!

今天的節目內容豐富,中華的驕傲數也數不完,我收穫很多。

觀看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 篇26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讓我感觸頗深。

當我看到一位位長征時期的老戰士,聽到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故事,不僅潸然淚下。我在他們的身上彷彿看到了曾經長途跋涉的艱苦,在他們一個個的講述中,我爲他們自豪驕傲,爲他們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讚歎,爲他們不怕犧牲的勇氣而震撼!他們用自己的學和肉鑄造了輝煌的今天!他們是超人!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賀龍老前輩的女兒賀捷生講述自己的父親。賀捷生奶奶是在萬里長征中的一個僅僅出生18天的嬰兒。正如賀捷生奶奶所講,每當部隊傳來嬰兒的哭聲,他們都十分歡喜,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每當女孩一哭戰士們就知道這個女孩還活着。賀捷生奶奶還講了述了在父親打仗期間,因爲激烈的戰爭,父親在打仗時把馬背上的女兒交給了女孩的母親當父親打敗了敵人後,發現了走丟的母女。母子二人經過跌跌撞撞終於找到了父親。從那以後,父親就把女兒放在懷裏。有一次打仗,父親忘記了懷中的女兒,把女兒當包裹丟到了草地上,當父親趕走了敵人,猛地發現了丟失的女兒。父親從來都沒有那麼怕過,當傷員找到女兒把他抱給賀龍老將軍時,賀龍老將軍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激動的說着:“我的女兒找到了!”父親是如此之偉大!父親對女兒真是疼愛有加!父親爲國家的建設,付出多大的心血啊!正式這種力量使得賀捷生奶奶成爲了一個生命的奇蹟!

當五星紅旗徐徐地升起,全場肅然起敬。聽着悠揚動聽、鏗鏘有力的國歌,看着翩翩起舞的五星紅旗。心裏默想,今天祖國考誰而輝煌?是靠紅軍戰士那堅定不移的態度,那飛奪瀘定橋時的勇氣,那巧度金沙江時的機智,那翻越雪山時的堅持,是他們用鮮血的代價換來的!

正是這種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精神與氣概使得人們有了偉大的信仰和理想──爲全國人民的解放而奮鬥!

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讓我的愛國之情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