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總結報告範文(精選8篇)

課題總結報告是對課題研究工作所進行的總結,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課題總結報告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課題總結報告範文(精選8篇)

課題總結報告 篇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上網”已經成爲了一種時尚,而在龐大的網民羣體中,青少年佔了很大的比例,並且還在逐步增多。

“我的孩子認爲離開網絡比離開我更糟糕。”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與中國IT精英縱論互聯網經濟時說,自己在女兒心裏的重要性遠比不上互聯網。據調查,目前網民中,18~35歲的青年佔60.6%,18歲以下的佔20.4%。“你e了沒有”成爲青少年的口頭禪,上網“衝浪”是他們的“新寵”,面對不可阻擋的青少年上網熱潮,如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已經成爲當前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爲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些較爲可行的方法與途徑

2、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爲構建和諧社會做些貢獻

3、有利於本課題組成員科(教)研水平及其自身素質提高,引導大家關注社會,關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和目標

1、借鑑的主要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稱爲結構主義,它是由瑞士學者讓·皮亞傑(et)最早提出來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一種意義的過程、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和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認爲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可以作爲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爲,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九種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了個體的智力差異。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我們,應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智能結構、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不同特點,來選擇和創造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學生。在教學策略應用中能運用多元智力理論爲指導,對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中運用多元智力理論爲指導,可以因材施,滿足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對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人本主義理論:

人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育教學都必須以人爲中心,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爲根本目標。以人爲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並要求創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該學習理論因爲崇尚自我實現、自由發展、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因此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學中,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都以此爲基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理想整合能夠更好的實現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和探究學習等。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由班杜拉等的實驗研究,證明觀察模仿可有效處理病態恐懼,強調直接改變行爲本身,不必重視行爲背後的動機與人格特質,只要增進個人與環境互動的技巧,不良的適應行爲是可以改進的,且由於人類具有強大學習潛能,所以環境變遷恰好足以導致個體成長。

2、目標

(1)瞭解青少年使用網絡對學習、思想所產生的後果

(2)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方法

(3)解決青少年迷戀網絡的措施與方法

(4)如何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調查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情況(含上網時間、原因、目的等)

2、上網遊戲、娛樂對青少年思想、心理、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研究成因、傳導機制、行爲後果)

3、對上網的特別案例進行研究

4、如何解決使用網絡所帶來的的消極後果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蒐集有關事實材料。

2、行動研究法:成員共同合作

3、個案研究法:以單一的、典型的對象爲具體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進行直接或間接、深入而具體的考察,來了解對象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和特點。

4、經驗總結法:以個案研究爲依據總結出上網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

5、實驗法:將解決對策放在選定的對象上加以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階段(20xx年5月——7月)

(1)理論學習,課題論證

(2)成立研究小組,擬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開展實驗,積累資料

第三階段:反思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11年5月)

撰寫論文,完成報告

2、採集的信息

3、對信息的處理和解釋

七、課題研究成果

八、對研究過程的自我評價、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設想。

課題總結報告 篇2

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是我校語文教研組結合學科教學實際於20xx年9月提出並申報的課題。兩年來,在縣教研室的精心指導下,學校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爲突破口,以課題研究爲切入點,全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認真實踐,使教研工作負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儘管它是一隻羽毛未豐,舉步蹣跚的醜小鴨,但畢竟使語文課堂中的積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兩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紮實安排

當研究課題申報後,學校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認真做到研究課題、人員、獎金、獎懲四落實。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討共劃分爲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課題研究準備籌劃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蒐集有關文獻,確定研究內容,制定研究目標、途徑、方法,撰寫實驗研究方案。

2、課題研究實施試驗階段(20xx年11月——200808年3月)組織教師根據研究方案指定的課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通過組織對有關文獻的學習,撰寫論文,交流心得、反思,開展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礎上,探索出閱讀教學的個性教學特點和規律。

3、課題研究完善總結階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通過在第二階段的教學時間上,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反思,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整理檔案,形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接受上級驗收評估。

二、認真探討,抓好落實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緊密圍繞“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這一主課題,廣泛探索適應於新課程要求下的農村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教學方法,認真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理論學習不放鬆,每個課題組成員堅持每週蒐集資料,強化語文知識積累教學理論指導;

二是堅持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在課堂教學中找規律;

三是堅持每學期寫好一篇相關小論文或教學反思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部創特色;

四是在學生學習效果上求論證;

五是課題成員堅持在相互交流,研討中提升自我。

我們通過文獻學習、課堂實踐、調查反思,總結提高的課研思路,組織看優質課例光碟,進行優質課堂技能競賽撰寫的論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課題研究內容得到了全面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實現,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學生豐富的知識積累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豐富的語言及語言組織能量得到了提高,改變了以往的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方式,還極大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整體語文素養。語文知識積累普遍注重了“理論性、實踐性、個性化、創新性”的教學原則,經抽樣調查顯示,六⑴班學生對知識積累興趣由試驗前67%到試驗後89%,增加了22個百分點。xx年春對一年級學生期末檢測“積累運用”部分抽樣顯示平均提升9.5分,xx年春對五年級學生期末檢測作文部分抽樣顯示平均得分提升4.27分。由此充分看出學生整體語文水平大大提高。

2、學生對語文知識積累教學學習興趣普遍高漲。

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對試驗後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喜歡率與試驗前相比均有提高(如四年級試驗前積累喜歡率33%到試驗後爲87%)

3、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何祖鋒同志撰寫的《抓住知識拓展,落實創新實踐》一文xx年在中華創新教育論壇中發表。《根據文章類型選擇閱讀方法》xx年獲省教育協會三等獎。任亞麗同志撰寫的《後進生在教師鼓勵中的成長》xx年獲省教育協會三等獎。夏慧同志撰寫的《開發學生內在潛能,加強語文素質教育》xx年獲縣一等獎,蘇曉琴同志撰寫六年級語文教案xx年獲市級三等獎。

在“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中課題成員全身心投入研討之中,創出了展現自身教學特色的新模式,如何祖鋒同志撰寫的《語文知識積累三點不可忽視》周桂蘭、韓傳榮同志撰寫的《詞語積累方法初探》等從不同側面折射出了“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多樣化、新穎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累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促進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廣,深化教研

本次課題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雖是“摸着石頭過河”,但通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因爲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鄉內小學推廣,在校其他學科推廣應用。組織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爲全校教師上示範課。

通過本次教研,我們將更好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學教研組爲龍頭,輻射各完小,形成鄉校課題研究網絡,大興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之風。

我們在完善已結題的課題基礎上,圍繞新課題改革的實際,緊密聯繫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確立新課題,使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以達到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之目的。使廣大教師由普通型向專業型、學者型教師轉變,讓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豐”向展翅騰飛的大雁一樣凌空翱翔。去擁抱又一個燦爛的科研春天!

課題總結報告 篇3

一、問題提出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規定:從小學三年級始至高中階段開設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這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基本目標,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備受教育界關注。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研究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既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應怎樣充分發揮其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探索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悅?

2、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最新亮點,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鑑,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參考。這對於長期以來依綱據本從事教學的教師來說,普遍感到無從下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怎麼上?成爲廣大中小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3、從課程資源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由於農村小學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開設此課將會遇到怎樣的問題?

爲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農村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困難與困惑,條件與對策,以期爲我縣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提供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研究意義

1、通過研究,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特點及功能問題。

2、通過研究,充分挖掘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價值,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3、通過研究,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積累綜合實踐課程的教育與管理經驗。並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高辦學層次。

4、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

三、研究內容

在調查分析瞭解的基礎上,客觀地反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克服問題的對策。

1、師生、家長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了解程度。

2、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哪些主要困難。

3、對今後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議與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瞭解當前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方面的相關資料,並借鑑有關經驗,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爲主要依據,指導研究。

2、調研法:通過深入課堂聽課、師生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會及走訪學生家長,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知程度、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調研。

3、比較法:將調研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5——20xx.10)是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課題組成員查閱學習資料,以理論指導研究,完成研究總體設計。

第二階段(20xx.11——20xx.6)是課題的實施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計劃組織實施,並不斷探索、優化研究途徑,發現問題及解決,使研究具有針對性,高效性。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聽課與評課、數據統計分析,初步形成中期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20xx.7——20xx.9)是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性報告。

六、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問卷方面

1、關於實驗教師情況的回答與分析。

教齡職稱學歷

10年以下10-20年20年以上小一小高中師大專本科

26.04%36.19%37.77%53.12%46.88%18.23%68.23%13.54%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近74%的實驗教師年齡在10年以上,近一半教師的職稱爲小教高級教師,八成以上教師的學歷達大專及其以上。可見,實驗教師的學歷層次高,熟悉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爲全面開展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堅實的師資力量。

但在實際座談中瞭解,所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實際教學能力遠低於其他學科教學的老師。

2、關於師資培訓的回答與分析。

未參加培訓參加培訓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市級培訓縣級培訓校本培訓

54.99%45.01%004.85.01%75.14%

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只有不到一半的實驗老師參加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培訓。這個結果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爲自我縣進入市級課改試驗區以來,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培訓機會少,加上經費的原因,參訓的人員少且層次單一。再加上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不足、時間短等因素,即便參與了培訓,收穫少,不能足以指導實際。從參培的層次看,課改的三級培訓中,前兩級培訓爲零,第三級培訓不足5%,尚不能達到每所學校培訓一名教師的地步。如果說75.14%的教師參加過校本培訓,那也只是停留在“傳達會議的培訓式”。

試想,近55%的教師沒有參加過培訓,缺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認識和全面的瞭解,怎能夠上好這門課程?何談方式、方法?

3、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阻力的回答與分析。

領導不重視觀念沒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

63.1%31.8%74.5%

分析: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少數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認識重視不夠。32%的學校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觀念沒有根本轉變。75%的學校因受應試教育的衝擊,近三成的學校同時具備二~三項調查指標,這門課雖已開設,亦是虛設,等同於“副科“。我們在聽課時也感受到教師的敷衍——照本宣科,老師的教學方式,根本體現不了該學科的特點。可見,領導不重視、理念沒有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最大阻力。

4、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困難的回答與分析。

沒有專業教師沒有現行的教材不懂如何開展

84.9%11.8%57.3%

分析:問卷調查數據表明,八成以上的學校沒有專職教師,近六成教師不懂如何開展,加上沒有受到一定的培訓,對課程的實施束手無策。師資匱乏是目前開設該門課程較大的阻力和困難。這一點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將會“夭折”。

5、關於獲得指導與提高方面的回答與分析。

教學方式方法內容處理與把握綱要的不理解評價

45.83%35.95%20.85%20.89%

分析:數據顯示,教師對上述四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的處理與把握上。面對新興學科,在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借鑑下,在課改的實驗中,教師理應在各方面得到指導。座談中,一線的教師無不感慨:綜合實踐活動聽了讓人感動,看了讓人激動,做起來實難行動。

(二)學生問卷方面

1、關於興趣的回答與分析。

很有興趣一般沒有興趣

41.94%54.61%3.00%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學生主觀上喜歡綜合實踐活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複合的知識爲背景,以主題活動或問題形式,通過學生的問題解決學習而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統整性在功能上關注學生的興趣、態度、能力、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注重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因此,擁有了興趣也就擁有了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

2、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作用的回答與分析。

學會更多的知識開拓視野鍛鍊能力一無所獲

59.45%35.48%5.07%

分析:上述數據較真實的反映了開設此課程的收穫,也印證了絕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有情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深受學生歡迎。

3、關於活動方式的回答與分析。

參觀實驗調查訪問宣傳義務勞動

32.95%30.88.51%8.76%0.92%13.13%

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注重“過程和經驗”。作爲一種獨立形態的課程,需要通過認知、動手、考察、訪問、實驗、表演等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去了解、發現、感知、體驗、創造,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綜合素質。縱觀上表中的數據,差別不大,並和預設效果也有一定的差距,這在一定層面上表明,學生喜歡這些學習方式,但由於受了解程度,實際的參與程度,客觀上存在差異,喜歡程度不是特高,應引起我們的共同關注與不斷探索。

4、關於“主題或問題”確定的回答與分析。

自己設計老師提供師生共同設計

18.60%15.44%66.36%

分析:師生共同設計活動主題的佔66.36%,希望教師提供的有15.44%,符合小學生依賴性大的特點。從渴望自己設計主題的比例達兩成,可以欣喜地看出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等有一定的潛能,針對這些學生要正確引導指導,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課程不同,師生應遵循綱要精神,結合學校、學生實際,確定活動主題和學習內容,從有意義的活動中獲得體驗,通過活動獲得發展纔是開設這門課程的根本目的。

5、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否被擠佔的回答與分析。

沒被佔有偶爾被佔有經常被佔有

40.55%31.45%28%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活動課被擠佔的現象嚴重,難以保證該課程的有效實施,難怪孩子們在意見徵求、座談會中強烈要求:請老師給我們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別再積擠佔了!究其原因,可能涉及各方面,值得我們去深思。

6、關於調查收集資料的回答與分析。

積極一般不積極

49.85%44.51%5.64%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尚有一半的學生對自主收集調查資料一般或不積極。在座談會中我們也瞭解到,從主觀上看,學生缺乏收集資料的方法、能力,但客觀上也存在學校、家庭無圖書等裝備滿足學生去調查瞭解,時間久了表現只能是一般了。針對這一現狀,怎麼辦?應引起我們去深思、去探討。

(三)結論:

綜合實踐活動課歡欣與鼓舞同在,師生家長社會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了解度較高。但成績與困難伴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諸多問題與困惑。雖已開設五年,仍普遍遭遇尷尬,仍是一門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不檢查不要的課程。

主要問題:一是領導重視不夠,面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應對不足。二是制度與管理不規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導。三是師資隊伍建設不均衡。四是資源開發、課程評價缺失。

究其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面對目前應試教育的現實性問題,考試與分數仍然左右着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二是目前仍無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量化考覈,還不能與中考、高考發生直接聯繫。三是教育主管部門量化評價學校,教師進行競爭上崗,依據仍然是實實在在的分數。教育部門對此課程的實施也沒有建立切實可行的機制,如職稱的評定、教學工作量覈定等,也還沒有制定課程的管理、組織、實施、保障等細則。四是在時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環境裏,綜合實踐活動嚴重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七、條件與對策

1、領導認識是前提。

九年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研製組組長郭元祥教授說:綜合實踐活動是檢驗學校校長良知的試金石。如果沒有領導的重視,談何落實、有效實施該課程。

2、制度政策是保障。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該課程走向“正常化”、“規範化”的保障,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該課程像數學、語文等課程一樣,光靠領導的良知,教師的責任感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組長由教務處或教研室中層領導擔任,否則無法協調全校課程安排。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負責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和實施方案的制訂。各級教研機構設立相應的教研員,研究實施方案,管理和評價措施,指導開展活動等。

(2)規定每位教師需承擔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任務,列入考覈目標,確保課程的真正落實。

(3)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職稱系列。只有建立起一支專兼職教師隊伍,才能確保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綜合實踐活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比其它學科更高、更強,沒有相應的職稱系列,也就沒有老師可追求的目標,綜合實踐活動必然成爲“大鍋飯”,大家都不想吃。⑷制訂其它行之有效的管理條例、獎勵政策等。

3、師資建設是關鍵。

課程改革最終都是落實在教師身上,成也教師,敗也教師的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師資隊伍建設便是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正常化”、“規範化”的充分條件。

(1)教師是保證課程順利實施組織者、執行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觀念新、內容新,作爲施於全體學生的必修課,沒有一支龐大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無法勝任的。沒有全體教師的參與和共同努力,沒有高素質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沒有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門課程將極有可能成爲空設課程。爲此要求全體中小學教師都必須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任務,纔能有效地保證課程的順利實施。

(2)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爲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它超越了單一的學科界線。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挖掘和開發課程資源。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將成爲無本之木。快速培養和建立一支能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隊伍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4、課程資源開發是核心。

綜合實踐活動作爲一門必修課程,承載着獨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實現課程要求的目標,需要系統資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工具的支持,以便獲得關於方法和技能。國家只指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領域,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因而,課程資源開發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核心問題。如何開發待探討。

5、把握特點,有效實施是根本。

(1)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把握五個特性:

①整體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整體性。世界具有整體性,世界的不同構成——個人、社會、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文化作爲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體性,文化的不同構成——科學、藝術、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個性具有整體性,個性發展不是不同學科知識雜匯的結果,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斷探究世界與自我的結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選擇範圍應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綜合實踐”課程必須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整體性,立足於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②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爲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想象”、“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着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④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這是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取向所決定的。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性的一面。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着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着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成性的集中表現。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爲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⑤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2)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樹立三種理念:

①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爲基礎而開發和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爲基礎而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爲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

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要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從事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具有實踐取向,即是說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着眼於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指向於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取向對超越我國注重“坐而論道”、忽視技術文化和操作能力的教育傳統具有重要意義。

③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學生生活於火熱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於自然中。學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教育不能把學生帶離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課程不能成爲隔離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屏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爲學生開闢了一條與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學生在體驗與探究自然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謀求學生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終極追求。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課程開發角色尤需強調,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的集中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爲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有效實施該課程需要遵循下列原則:

①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鍵。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選擇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獨立選擇,也可以是同伴互動中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教師提示大的範圍,學生從中加以選擇。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重視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而是學生探究課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過程。從指導方式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權只賦予某一學科的教師、或班主任、或專門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的教師,而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協同指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從指導力度而言,不同學段甚至是同一學段的不同年級之間,指導的力度應不同。年級越低,指導的力度越大。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

②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既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學校的特色,因此,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籌規劃。建議每一所學校根據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

但是,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過程取向的,它強調學習者與具體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儘管要對活動內容進行預先規劃與設計,但更強調隨着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學生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自己的目標,同時隨着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出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而這些目標和主題並不是預先設定的。所以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目標與主題產生的必然性,並肯定其存在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特別強調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的核心地位。

③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周課時數平均3課時。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因此,那種每週的某幾天固定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最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

彈性課時制意味着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週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④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學生不僅生活於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將學校、家庭、社區融合起來的重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性和開放性的內在要求。因此,要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⑤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⑥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首先,信息技術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探究內容,要做到信息技術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其他內容有機整合。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任何信息技術手段的設計與運用,都應基於新的、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的理念而進行,要致力於爲學生創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防止流於形式或“電化灌輸”。

八、參考書目

1、鍾啓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鍾啓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3、李雁冰·研究性學習可資借鑑的兩種評價方法·教育發展研究·2000·11·

4、郭元祥:《綜合實踐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5、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6、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7、《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7-9年級)》,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印發

課題總結報告 篇4

20XX年10月,結合我班有一位新轉入的兒童多動症患者的實際條件,綜合其他有利條件,確定了題爲《班級治療多動症的實踐研究》課題方案。在隨後近一年的時間裏,根據方案研究計劃,筆者開展了實踐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第一手研究資料,上傳獨立撰寫的讀書筆記13篇,學生個案分析18篇,調查報告1份,課題方案1份,開題論證報告1份,總結性材料5份,結題報告1份,合計40篇。至此,研究工作已經到了結題階段,現對一年來的研究工作做一個小結。

一、注重理論學習。

在研究過程中,除了學習完計劃中的三本心理學著作《變態心理學》、《團體諮詢的理論與實踐》、《心理諮詢與治療》外,還閱讀了《班主任兵法》、《教育心理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本教育教學專著和雜誌,並認真做了讀書筆記(有的已發到網上)。這些書籍中的理論知識,爲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同時還開闊了研究的視野,提高了本人的研究能力。

二、加強研究交流。

因爲研究課題的特殊性,需要特別專業的心理教育專家指導,而現實是,身邊無人可請。我便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與一位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通過騰訊QQ和電子郵件建立聯繫,經常請教,獲得一些原則性的指導,有很大作用;同時利用班主任身份,加強同研究對象親屬聯繫交流,亦有很大收穫;此外,我還加強了同所有課任老師交流,更是獲益匪淺。

三、實際研究效果。

1、全面地瞭解了多動症兒童。

(1)通過查閱有關書籍,搜索網絡資料,我瞭解了多動症兒童的症狀,多動症的成因;

(2)通過接觸多動症兒童本人和其家人,我瞭解了其成病表現、治療情況、智力狀況、能力傾向、性格特點、學習興趣態度、行爲表現等基本情況;

(3)通過訪問多動症患者身邊的同學,我瞭解了其性格特點、學習態度、行爲表現等情況。應該說,通過不斷的學習,我已經成爲了半個“兒童多動症專家”,通過實踐,我已經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我的研究對象。

2、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治療多動症的辦法。

(1)營造了一個適宜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推行“班幹輪換制”,引進“文明小組”評比辦法,調動班級中一切積極因素,監督、幫助多動症兒童,對促進其正確行爲的進一步養成,作用巨大。

(2)用“積分獎勵法”,調動研究對象和同伴共同治療多動症的積極性。特別是連帶受獎,利用集體的力量帶動多動症兒童的進步效果明顯。

(3)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以積極的心態影響孩子,並協調科任老師及家校之間的聯繫,在多動症兒童周圍編織起一張關愛、幫助、督促的網,全方位地教育好孩子,成爲班級治療多動症必不可少的內容。

3、從孩子的表現來看,已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其多動症的症狀有明顯的減輕,其各科成績均有進步,特別是我所帶的數學學科成績,較剛入學時有明顯進步,讓人振奮。

家庭和學校是兒童發展兩個關鍵的場所,對多動症兒童治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學校治療多動症的研究還是一個空白區。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爲了使這些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增強信心,克服困難,戰勝心理障礙,逐步迴歸正常兒童行列。同時,也爲了總結出一套科學可行的班級治療多動症兒童的治療方案,從而使多動症兒童的治療在實踐和理論上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筆者確定了這一課題,一年來,感到在心理學專業知識和班級管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總是與意外相伴,實踐總與收穫同行,一年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讓我收穫了許多的意外和精彩。感謝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你們爲一線的教師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有利於我們走專業化道路發展的平臺,感謝你們讓我找到了自己做教師的興趣和快樂。現在雖然課題研究工作已經結束,但我對多動症兒童的研究工作不會停止。

課題總結報告 篇5

技高速發展,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加速到來的今天,基礎教育的內容必須來自於生動的當代生活,單純的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難於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走進社會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社會資源中,選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就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教育的要求而適時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質社會資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的有效途徑及方法;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後,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方法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影響。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爲了使課題得到有效地實施,我校從課程的設置、任課教師的安排、課題組主要成員、課題實施方案、階段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細緻、深入的研討與安排。從實驗與研究階段成果看,我們的課題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是可推廣實施的。下面將我校對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相關工作及階段研究內容和成果做扼要彙報,敬請教研室領導及相關活動課程專家、領導審閱。

一、簡介活動課程開設及立項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組織保障

葛洲壩西陵中學附小,現有25個班級,xx8名學生,教師總人數62人,活動課專職教師3人,活動課兼職教師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壩城區進入新課程改革試驗,小學三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西陵附小積極加入到課改的浪潮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爲獨立的課程形態來加以設計和實施,學校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嚴格按葛洲壩教委相關規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專、兼職教師任教,而且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探索,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力圖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親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的時空突破課堂時空的侷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精神。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校還努力去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定。注重把評價作爲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學校要求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到課程評價已形成系列,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葛洲壩教委及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項課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的高度重視。我校劉立丹校長(省心理學會會員),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主任丁樸(省教學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共同擔任此課題實驗與研究的負責人。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領導及教研室主任丁樸曾多次到我校蒞臨指導,參與課題的實施與督導。課題組主要成員囊括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它由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長,綜合實踐活動課、信息技術課和勞動課教師等7人組成。3—6年級學生是本課題實驗與研究對象,3—6年級班主任也是本課題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學校70的學生及教師加入到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此項實驗與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爲此學校擬定了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步驟,保證實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每月召開一次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會,實驗學生與教師彙報實驗進展,提出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本課題除了在人員組織上得到保障以外,學校還投入了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購置了一些在實驗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如:電腦、數碼攝象機等)工具(剪刀、紙張等)書籍等。對積極參加本課題研究及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所有這些,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本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一階段實驗與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階段實驗與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步驟:

(一)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方案論證。

(二)啓動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及相關文件,經驗材料,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科綜合現狀調查,擬定具體實施方案。

(三)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實施研究計劃,展示研究成果。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已順利完成,目前,實驗正處於第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中,依據學生、學校、社區及地理環境,分別進行了三個內容的研究,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內容一“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

我校地處葛洲壩西壩小島上,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不一,在學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學習、生活廢舊物,丟之可惜,留之又無用。如何使這些廢舊材料再利用,讓它們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呢?爲此,“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這一子課題便應運而生。政教、少先隊先後在全校開展了“巧手扮我家”、“環保小製作”、“爭當環保小衛士”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運用勞動技術、繪畫等手段製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裝飾品。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反應能力、審美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內容二“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

這一課題來源於葛洲壩學生特殊的家庭環境。我校位於宜昌市葛洲壩,緊鄰三峽工程,我校千餘名學生都是“三峽世紀工程”建設者的後代。工程的設施、施工技術人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都爲本課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的社會資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科研課題組向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尋找前輩的足跡,瞭解葛洲壩人爲祖國水利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壩人曾修建的大壩、大壩的所在地、大壩修建的時間,壩長、壩高、大壩水利發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大壩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建大壩時的趣聞或感人事蹟,與大壩有關的實物、圖片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身邊可利用的調查手段:⑴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朋友,或讓他們幫助查找資料;⑵訪問知情的相關人士;⑶查閱書籍、報刊雜誌;⑷網上查詢;⑸讓老師幫助查找等。在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學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製成表格,有的在日記中記載,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調查報告。通過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示中,六年級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獲報告類一等獎,學校被評爲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

另外,在進行第二個內容“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的實驗與研究時,第一個內容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進行。20xx年2月,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製作有8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8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

3、內容三“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三峽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它不僅包含有數千年曆史長河裏沉澱下來的古老文化遺存,還包含有現今三峽建設者所創造的新文化。作爲地處宜昌,三峽建設者的後代,他們對三峽有着濃厚的感情,他們更願意親近三峽、走進三峽、感受三峽地區的呼吸和脈動。隨着第二個內容的深入,學生對三峽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和願意探究的願望。爲此,第三個內容“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便應運而生。圍繞此內容,政教、少先隊組織學生參觀“三峽大壩”,遊覽“三峽風情園”,感受農家生活。學校語文教研組在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努力挖掘三峽區域的詩詞文化資源,提出了“三峽詩詞文化探究”的課程開發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素養。通過此內容地開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區域文化,將區域文化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搜索、記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實驗與研究工作打算

1.進行階段實驗與研究工作總結,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2.挖掘新的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例如:開展長江水污染調查;長江魚類資源掃描;宜昌土特產概況調查等。

3.反思本課題實驗與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參加20xx年湖北省活動課程實驗與研究優秀成果評比。

課題總結報告 篇6

三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經過語文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課題實驗語文組取得較好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自修反思課題實驗使全組教師能積極自主學習、自覺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教學中的“對話者”、“組織者”、“促進者”的角色意識強化了,語文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課題實驗極大地促進了我校語文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業務素質、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輕語文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成爲我校語文教學一支鮮活的隊伍。

新教材的實施與課題研究的巧妙結合,使我校語文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人才倍出。縣課改專家組成員、校教務主任王功政先後爲全縣語文教師上了《老王》、《荷葉—母親》等示範課,多次參加課改協作區會議及全縣優質課、說課並進行評課,被評爲縣“自修—反思課題實驗先進個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論文《教學設計—反思》獲全國“四項全能”競賽一等獎,《對誤讀〈背影〉的思考》、《本色語文課堂的細節藝術》分別雜在《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XX年第3期發表,《新課程背景下說課說什麼》獲全國說課論文二等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探微》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老王〉教學設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一等獎,《愛,創造美好的境界》獲市論文評比三等獎。縣課改專家組成員王翠芳老師獲衆多殊榮:XX年3月,被茅坪鎮評爲第一屆初中語文骨幹教師;XX年5月,被秭歸縣文聯授予優秀作文指導教師;XX年2月,被九里中學評爲優秀語文教研組長;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評爲中學語文優秀教師;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學評爲優秀班主任;XX年1月,被縣教育局聘爲縣語文課改專家組成員;被信息中心評爲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其教研教改碩果累累:XX年12月,《孤獨之旅》獲市說課三等獎;XX年3月,《綜合性學習中的主體張揚》市雙優評比一等獎;XX年9月,《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獲市初中校本教研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12月,《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獲四優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4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體會》發表於《宜昌教研》;XX年1月,《走進屈原——綜合性學習案例》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4月,《孤獨之旅》說課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

語文教研組長鄭家芹老師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爲優秀報告冊,XX年參加縣“走進新課程”語文優質課競賽《綠色蟈蟈》獲得二等獎,XX年10月輔導的學生作文在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童之趣”杯大賽徵文活動中獲二等獎;XX年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XX年年11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國家級刊物《文學教育》發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評爲二等獎,並被推薦到省電教館參加決賽獲一等獎;20XX年1月撰寫的《積累成語,讀寫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發表;20XX年8月撰寫的《按〈課標〉要求指導學生作文,培養能力》獲市級論文二等獎;XX—20XX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三年被學校評爲優秀語文教研組長。在我校語文課題組承擔的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新課程培訓專項”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課題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研究中,承擔了課題的資料整理、結題報告的撰寫、總結驗收等主要工作,都順利通過了驗收結題,被縣教科研信息中心評爲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陳英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爲優秀報告冊;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評爲示範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三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

向春江老師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春酒》被評爲二等獎,獲省一等獎;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紫藤羅瀑布》獲縣優勝獎;《〈楊修之死〉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趙應菊老師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獲縣一等獎;XX年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在縣教學研究發表;論文《課堂提問也是藝術》〉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宋華蘭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吆喝》獲一等獎;說課稿《讓世界充滿愛》獲全國說課二等獎;《〈孤獨之旅〉課堂實錄》、《實踐語文個性化閱讀淺探》在縣教學研究發表。王誠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斑羚飛渡》獲三等獎;論文《念不完的無字天書》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記敘文教學改進之我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淺談》、《教育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分別獲縣論文評比二等、三等獎。梅雲銅老師在語文中考複習備考會上的《雨說》被認定爲縣級示範課;論文《一張憑證的啓示》、《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之我見》都在《新教育參考》發表;論文《一張欠條的魅力》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雨說》教學設計〉獲縣論文評比二等獎;中考語文模擬試題獲縣評比三等獎。另我校多位語文老師寫了多篇教學案例、論文在縣教育網上發表。

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動開展不多,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的“對話反思法”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3、專家引領不夠。

4、針對教學實踐中某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的力度不大。

5、極個別教師在用新課程理念實施教學行爲時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跡,研究課題時走過場。

課題總結報告 篇7

在教科所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我校的課題已經走過了兩個學年。從第一學年的申請立項、確定方案、構想策劃、理論學習、前期調查,到這一學年的貫徹實施,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自己成長的腳步聲。我們的課題研究已進入後期階段,如何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進行課題研究,從多方面具體地體現和展示本課題的實驗情況和效果,是我們這一學年來課題研究的的工作重點。我們工作雖緊張,可卻感覺充實,雖然忙碌,可我們卻在不斷成長,成功的喜悅與研究的困惑並存着。現對後期階段課題組的工作進展及活動成果以及做法彙報如下:

理論與實踐並進

理論是實踐的航標。進行理論學習一直是我們課題組堅持執行的工作重點之一,因爲我們深知,沒有豐富的理念知識,我們的課改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因此,本學期我們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養成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從課題實驗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我們課題教師長期堅持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並在組內實現知識共享。我們在網上申請了一個課題組羣,好的文章大家共同學習,還將所看到的文章和觀點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我們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溝通和達成共識。

追求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

在課題前階段,我們確立了《如何引領學生多渠道,多角度解讀文本》的閱讀教學子課題,並在中心校三年級以上語文課堂進行了一年時間的研討,取得了一定的收穫。在上一次的階段性總結報告中,我校作了專題報告。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的獲得了收益。2012年初,我校決定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並率先在《語文》學科進行初探。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以下幾個版塊開展研討。一是成立小組,並以小組特色確立組名,分別有“創新組、爭先組、等,組內成員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換。二是確立名爲“山間新筍茁壯成長”欄目,全班學生競爭十個項目。以貼小蘋果爲獎品累計得分,分別在“上課、晨讀、作業、紀律、衛生、體操、安全、生活”等十個項目中爭取優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是確立名爲“我是班級小明星”欄目,一個月內分別評選“坐姿明星、生活明星、勞動明星、孝敬明星、作業明星、閱讀明星、書寫明星、學習明星、禮儀明星、進步明星”,明星的產生來自於各學科任課教師,各小組組長及課題組教師的評選。四是成立兩個展示臺,一個是“男女生pk臺”,一個是“你爭我趕展示臺”,展示臺都將以小組集體的形式進行競爭,超越,真正體現集體合作的力量。以上幾個版塊都是以班級文化的形式在教室四周設置,突出高效、美觀、鮮活。我們在校內開展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研討活動,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我們的課堂中,教師走下來,靠近孩子,共同學習。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參與者,指導者、學習者、合作者、探索者。”學生的聽、說、讀、寫、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爲了更大限度的促進孩子的成長,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追求高效課堂,我們在備課上下功夫,樹立大語文觀,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鏈接、拓展、延伸”等,任務設計有梯度,拓展與延伸巧妙結合,課堂生成有層次,我們在真實的課改中,追求真實的卓越課堂。

摸索推廣,彰顯成績。

目前,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各學科進行推廣。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績。在縣教科所組織的小學美術、〈數學〉優質課競賽中,我校美術教師鍾玲娜、數學老師田燕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分別獲得了縣級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田燕老師執教的〈探索規律〉課堂實錄還被兄弟學校收藏和借鑑。在縣教科分所組織的〈新課標〉知識競賽中,我校程麗珍老師以文考97分的成績入圍演講比賽,並在演講比賽中取得了一等獎。我們的課題進入了盤點和整理資料的階段。老師們一份份的學習筆記、聽課記錄、案例評析、精品課教案、教學反思、學期總結等等,就是我們成長的印記。面那一張張獎狀,就象一串串金色飽滿的麥穗,它凝聚着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同時盛載着我們豐收的喜悅。我們課題組的工作既嚴肅又活潑,既充滿困難又充滿了希望。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我們課題組成員一定會團結一致,爭取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研討工作做得更系統,更紮實,讓研究成果作用於更多的學生,在學的提高和發展中綻放光芒。

課題總結報告 篇8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長期性的戰略舉措。蘇盧村以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爲理念,以村規劃爲龍頭,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依託和載體;以村民增收爲目標,構築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村裏土地出租產業新格局;以提高村民素質爲根本,培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以羣衆性文體活動爲支撐,樹立科學健康向上的農村文明新風尚;以典型帶動爲突破口,促進全村各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蘇盧村利用好本村的地理優勢穩步地發展土地出租業。向都市現代產業的轉變,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時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後,轉變就業觀念,村裏富餘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再就業水平明顯提高。村醫療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得到普及。村裏環境整治、改水改廁、道路硬化等工作成效明顯,各項基層民主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人民羣衆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和提高。

以上是蘇盧村的現狀的總結,下面我對土地出租業、如何提高村民的生活待遇和如何提高青年人的生活積極性提自己的一些建議:

在發展土地出租業方面,需要調節並保障好村民和租客的關係,確保在合理的法律範疇內能更好的獲得經濟收入。我覺得應該在村裏面多普及有關法律的知識,更好的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質。我建議可以在村裏弄一個宣傳欄,專門去普及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每一個星期更新一次內容,讓村民能從宣傳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識水平,更好的利用好自己的房產資源優勢,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推動全村的經濟發展,使村裏的經濟面向一個更現代化的方向轉變。

關注民生是實踐生活富裕、生命陽光的重要工作。生活富裕、生命陽光是全覆蓋的,城鄉同質。改善農村弱勢羣體的生活水平,就是生活富裕口號的實際體現,關愛弱勢產業、弱勢羣體,體現了陽光般的溫暖。

蘇盧村應該如何提高村民的待遇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從身邊的環境做起,給村民帶去良好的生活環境,組織好一部分的村民讓他們負責村裏的衛生工作的管理,在一定的點放好一下衛生工具,進行環境衛生的監督和管理,使事情落實到每家每戶,讓村民愛護環境,讓村民能從小事中體會到村領導班子爲民辦實事的用心,讓蘇盧村一步一步的發展到城鎮化的生活環境水平。

2、不斷增加村民的文化活動內容,定時間開展一定的文化活動,使村裏的村民能享受更好的娛樂氛圍,從而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3、健全好村裏的醫療保險制度,讓每一個村民都能享受很好的醫療環境和醫療設備,讓每一個村民都能看好病、支付更低的看病醫藥費。

4、健全好村裏的電腦等高科技的設備,組織好村民進行電腦的培訓,不斷的提高村民應用高科技的技能,使村民的思想能與世界先進文化和技能接軌,讓村民能時時能瞭解和查詢到世界各地的新聞和實事,更好的進行生產工作。

5、村裏的領導班子要讓村弘揚好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在節假日給村裏的村民送去節日的問候,讓村裏的老人和孩子享受到溫暖

6、加強村文化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爲主導,以鄉鎮爲依託,以村爲重點,以農戶爲對象,發展村文化設施和增加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村裏可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村文化活動室可“一室多用”,明確由一名村幹部具體負責。在學校布點整頓中騰出的閒置校舍,可改造爲村文化活動基地。充分發揮村裏中小學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學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定時就近向村民羣衆開放,把中小學校建成宣傳、文化、信息中心。

7、積極發展農村電影放映。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重點做好配送電影流動放映車和電影拷貝工作,豐富村裏電影片源。加強村裏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和村裏科教影片的放映。採取定點、流動、錄像放映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村裏電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逐步實現村裏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加強農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推廣電影數字放映技術,在農村逐步實現由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轉變。

當前社會農民的進步就是農村的進步,提高農民素質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須積極地開展的。而整個農民隊伍素質的提高與進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進步與提高。他們創造力強,生機勃勃,是農村新生產力的代表,蘊藏着巨大的人力資源。穩定和加強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需要他們去耕耘;增加農民收入,過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們去開拓;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保持農村穩定,需要他們發揮積極作用。因而廣大農村青年素質的高低、農村青年的積極性、創造性能否發揮,直接關係到我國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在加強,如何讓村民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是做爲我們最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不斷的去提高村裏青年人的文化水平是給蘇盧村帶去新鮮血液的必要選擇,對於以後的村裏領導班子的接班工作纔有後備的青年軍團,爲蘇盧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帶去更好新的局面。

經過深入的思考,聯繫實際,我認爲:

一、面對新世紀機遇與挑戰並存

針對蘇盧村青年生存發展的現狀,各級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應向蘇盧村和其他村青年尤其是閒散青年投入更多的關注、關懷和幫助,引導他們學榜樣、學技能、學科學、求創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找到人生奮鬥目標,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新一代農村青年。

二、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人才是決定因素之一,誰掌握的專業技術人才多,綜合能力強,學歷高,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村應該給村裏的年輕人提供好讀書的機會,在村裏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家每戶都要宣傳,鼓動好村裏的村民讓自己的孩子都有書讀,不要讓村民對“讀書無用論”堅信不疑,在這方面應該多宣傳,通過放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和做一些工作上、技能上的宣傳,集中村裏的青年人進行實務上的培訓和技能的培訓,讓他們能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提高自我的學習意識,讓更多的村裏的青年人對學習、對自主創業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學知識、求發展,堅持以繁榮文化塑造人。

農村年青的整體素質不是很高,因此儘快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刻不容緩。政府及社會應在有關方面要對廣大青年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幫助他們學習黨的富民政策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思想道德和行爲規範。繼續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育。爲與現代化建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相配合,應努力建立規範健全的培訓網絡,多渠道、多層次建立培訓基地。根據實際,努力做好追趕城市發展的工作。村裏方面可以讓老一輩的前輩們實行“一幫一”的活動,從老一輩的經驗中去教育和引導村裏的青年人,讓他們能認識到無論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自力更生是每一代人都要遵循的理念,引導村裏的青年人更好的去提高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

四、全面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

人的道德水平,極大地影響着人的各種行爲。因此,對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營造和倡導良好的社會時尚風氣,人們都能安居樂業,靠自己的勤勞創造更多的價值,遠離聚賭等不好的社會風氣,通過村裏的中年人的實際行動和實幹引導蘇盧村的青年的文化心態和社會心理向有利於該村發展、有利於改革開放發展,從而抑制發展中傳入的不良思潮的影響。

五、蘇盧村應該多開展文化活動

讓更多的青年人能參與到其中,例如隊與隊之間可以開展一些籃球賽、象棋大賽、拔河比賽、技能大賽、電腦操作比賽、村務文件整理大賽等。通過一些平時常見的比賽增加村裏青年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己的自信心,還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團結好身邊的人,學會如何去進取來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質,爲村裏的發展出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們小組對蘇盧村現狀的一些總結和對村裏發展的小小建議。這次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啓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堅實的一步。我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我們小組成員會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聯繫好實際,在以後的工作中提出更好的有建設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