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1

一、夯實基礎型

夯實基礎型的實驗可以看作是基礎類化學實驗,其設置目的是爲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轉變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此類型的實驗有紅糖制白糖和燒不壞的手帕。

(一)紅糖制白糖

活性炭是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材料,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利用活性炭的這一特性實施紅糖制白糖實驗,溫習《各種各樣的液體》相關知識。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向學生展示本實驗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化學儀器,主要有紅糖、水、活性炭、燒杯、玻璃棒、漏斗等;其次,將紅糖和水充分攪拌混合並加熱,向燒杯中加入活性炭,用過濾設備將紅糖水濾出,所得無色液體經過蒸發濃縮處理,直到所剩液體爲原來的1/4;最後,將燒杯放在常溫下冷卻,會發現杯底有白糖析出。

(二)燒不壞的手帕

講《雨天中的布料》時,可以反向設計實驗“燒不壞的手帕”,學生既可以鞏固原有知識,又學習了新知識。實驗流程:將2份酒精和1份水製成混合液,手帕全部浸入到液體中,用鑷子夾住手帕放在酒精燈下,一邊燃燒,一邊甩動手帕,此時會發現手帕並沒有燃燒起來。教師也可以進行對比實驗,將沒有浸泡酒精的手帕用酒精燈燃燒,發現手帕會迅速燒起,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爲什麼同樣的材料產生的實驗效果截然不同呢?接下來教師要解釋實驗原理,雖然乙醇燃燒釋放了熱量,但是水分和乙醇的蒸發會帶走部分熱量,同時晃動手帕也會散發熱量,這就使得手帕的溫度被一再降低,不能達到着火點,理所當然地就無法燃燒了。教師解釋過後學生會產生恍然大悟之感,他們對知識點的印象也會更爲深刻。

二、生活實踐型

生活實踐型實驗的設置主要是爲了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類實驗的材料易於獲取,教師可以將其佈置成家庭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比如說碘遇到澱粉會變藍,反應後的溶液加入維生素C會變成無色液體,根據這一原理來檢驗蔬菜和水果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驗中需要學生能夠注意操作的規範性和安全性,及時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並在實驗過後加以總結,明確實驗過程和實驗原理。通常情況下,生活實踐型實驗與現實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能夠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發掘化學的趣味性,進而學會用化學知識來解答生活中的現象,養成善於觀察、勇於實踐的品質,在此情況下學生的化學水平也會有顯著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型

通過趣味化學實驗能夠將學生帶入科學知識的海洋中,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知識和原理,教師還可以嘗試延伸課堂知識,設計一些拓展延伸型的小實驗,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索化學知識,開闊視野,增強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一課時,爲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現象,體驗化學變化,教師可以設計“魔棒點燈”趣味化學實驗,具體實驗方法是:將高錳酸鉀晶體研細,放在蒸發皿上,在晶體上滴入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輕輕地將高錳酸鉀與濃硫酸混合,混合均勻之後用一根較長的金屬棒或者玻璃棒蘸取混合物,用其點燃燈芯。該實驗的原理是:高錳酸鉀與濃硫酸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Mn2O7,該物質具有非常強的氧化性,當遇到易燃有機物時會立即發生燃燒現象。四、探索創新型創新是一種寶貴的品質,無論各行各業都亟須創新型人才。在小學科學教學的趣味化學實驗中引入探索創新型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學生也會對化學實驗保持較高的參與熱情。比較有代表性的探索創新型實驗有透明的鋁片和污水變純淨水,這兩項實驗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一)透明的鋁片

先準備一片高純鋁片,測量鋁片厚度,進行清洗和拋光處理,再將其放入到草酸溶液中,去除鋁片中的鋁基並擴孔。最後將實驗所得的鋁片放在電鏡下觀察可以發現,鋁片上出現了衆多均勻排布的小孔,每個孔徑都在0.1μm以下,且鋁片的厚度也遠遠低於最初狀態,近似透明的效果,這就是“透明的鋁片”的由來。實驗原理爲,鋁片和草酸在電流作用下發生了陽極氧化和電解反應,導致鋁片厚度變薄,同時出現了小孔。

(二)污水變純淨水

燒杯中加水並滴入3~4滴紅墨水,待其擴散均勻後加入納米二氧化鈦,靜置一段時間後發現水從紅色變爲無色透明狀態。該實驗的原理爲,紅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色素,這是其呈現紅色的關鍵原因,而二氧化鈦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將有機色素降解成爲水和二氧化碳,達到了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教材中的趣味化學實驗不勝枚舉,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作用,將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同時爲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從而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滲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2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1.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將有時用語言難以完整而準確地表達的一些抽象的理論、複雜的實驗過程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呈現,創設出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爲直觀。例如:在《神奇的能量》一章中,由於能量看不見、摸不着,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能量的存在和轉換。

2.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精心策劃每一節科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在《化石告訴我們什麼》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瞭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的作用。我通過收集當地特有的樹化石給學生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親眼看、親手摸,同時播放化石形成的視頻。讓學生親身的感受化石的真實形態並觀看了化石形成所經歷的漫長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體技術,講一些抽象或者不好講的內容。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表現出傳統教學技術所不能表述的內容,取得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如:在《探索宇宙》這一單元,關於宇宙、星座和銀河等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也很難找到相關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採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視頻給學生播放,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4.充分利用展示臺,爲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展臺來展示學生作業、圖表、考試卷、一些比較微小不易觀察的物品或標本等,以便於學生觀察。例如:在《饅頭髮黴了》一課中,課本中用圖片出示了黴菌的三種形態:絨毛狀、蛛網狀和絮狀。由於黴菌分佈的不規則,通過顯微鏡,很難觀察到三種形態的典型樣本。這時通過大屏幕出示圖片,可以給學生一個非常形象的比較,加深記憶。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實驗教學同樣起着很重要的輔助作用。由於目前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教學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加強實驗操作的規範性、正確性,爲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和經驗發揮巨大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自我檢測。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很多有趣的練習,可以將機械、重複的練習多樣化。例如,可以設計成學生的通關遊戲。將知識點設計爲通關障礙,學生答對纔可以通關;答錯化學實驗引起爆炸;地震逃生,如果措施不當,引起傷亡等。培養學生關注細節、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吸引學生關注教學重點。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課堂教育提供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整合的深入,對傳統的課程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3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

由於中國傳統教學方法極爲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但是,這與開設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初衷相背離。這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自由學習的權利。因此,這樣的教學策略更加不利於科學課程的開展。

2.沒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隨着我國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革,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政策需要被落實到教學工作中。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見許多學校依然沒有將學生擺在教學的首要位置。由於教師硬性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使得其產生牴觸心理。由於學生的不配合,所以,就使教學工作不能夠順利地開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爭取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進而引發其主動學習知識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神奇的科學現象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用酒精等加熱試管時,教師可以通過酒精燈所發出的藍色火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將其燃燒時所發出的藍色火焰進行講解。因爲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燒時就會發出藍色火焰。這樣一來,首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此,之後再進行生動的講解。這樣學生通過直接的觀察不但能將理論知識牢記於心中,更能記住實驗現象,以便爲後續的科學數學學習做鋪墊。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科學學習中,觀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從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小學生的觀察意識非常薄弱,所以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幫助其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但是觀察並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引發思考,這纔是真正的觀察力。例如,在教學液體混合前後的體積變化時,教師讓每位學生動手操作。具體步驟則是分別用燒杯稱取100mL的水與酒精。然後讓學生將其同時放入另一個大燒杯中進行混合搖勻,隨即讓每位學生說出有什麼現象發生。這時就會發現混合後的體積不是200mL,而是少於200mL。隨後教師告知是因爲兩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後的體積不是200mL。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後續的科學學習。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其善於觀察的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落實這兩點工作內容。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4

網絡環境中的科學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它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科學課堂更形象生動,更富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輕鬆地學到更多的知識。爲此,我就網絡環境下小學科學教學談一點個人的想法。

一、巧用電教,化難爲易。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

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覆覆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等一系列天文知識課文,《食物鏈》等表現多種生物類課文,都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於課堂上,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新思維的傳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課堂進行實際演示,爲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模擬演示達到xx效果,或對現象進行放大、延時等操作,進而使學生在沒有障礙的演示、實驗環境中進行愉快地學習,獲取知識。

二、提高興趣,增強感知。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學生興趣不大,而網絡環境中的科學課堂生動、形象、直觀,學生興趣濃厚。如教學《昆蟲》一課,在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後,訓練學生能否在衆多的動物中判斷哪些是昆蟲。這時可以在電腦上出示“送昆蟲回家”的題目,讓學生以遊戲的形式“拖拽”昆蟲到相應的欄裏,學生既引發了興趣,又強化了知識。

三、豐富資源,深化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①“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②但是傳統教學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幾乎成了除課本外的信息來源。這時候在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就能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其擁有的大量信息成爲新的知識來源,成了源源不絕的學習財富。

如《保護大自然》一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指導他們登陸相關環保網站,進行在線收集資料,大量的資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再將這些信息整理、篩選、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知識。這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既讓學生收集到許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生不再是單純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成爲信息加工、處理的主體,成爲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一點是傳統課堂所難以實現的。

但是網絡環境下的科學教學如果僅停留在蒐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這一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爲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學習成果。如學完了《保護大自然》這一課後,讓學生利用網上搜集的資料出手抄報,寫倡議書等,深化探究學習,延伸探究成果。

四、虛實互補,優勢互補。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勝任以探究性學習爲主的科學課堂教學,網絡技術和網絡環境則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顯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將學生帶入無比遼闊的世界。如講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識,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形象生動地再現給學生觀看,這樣虛實互補,學生對這類知識就不會只知理論卻茫茫然了。

網絡環境下的科學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發展催生的結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重視網絡環境下小學科學教學的研究,把握網絡和教育相結合的切入點,不斷探索網絡教學與科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科研結題工作報告模板5

我在執教《螞蟻》這一課時,根據學生大多都見過螞蟻,對螞蟻都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愛,但是因爲螞蟻的個體不大,學生對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不是很清楚的實際。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體驗探究螞蟻的過程,逐步建構自己對螞蟻的認識,培養並保持學生熱愛小動物的興趣,爲後面對其它小動物的觀察等做準備。觀察螞蟻的身體特點有兩條途徑,一是在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另一種是在課堂中的觀察。經過課前精心準備(提前用白糖引誘螞蟻,確定準確的觀察地點。上課前一天,我在校園的花壇、樹木、操場等螞蟻可能出沒的地方放上白糖,經過一天的觀察,找到了十多個螞蟻比較多的地方,上課的當天早晨在這十多個地方再放點白糖引螞蟻出來,確保上課時學生能觀察到。)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因爲這樣的觀察更接近科學觀察。

(一)視頻課件導入,揭示課題。

1.問題激趣:你們見過螞蟻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見過的螞蟻的樣子嗎?(通過問題激活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雖然此時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還是錯誤的。)

2.播放課件,出示課題:螞蟻。激發學生探究欲(通過鮮活的螞蟻活動視頻,引發學生聯想。)

(二)室外觀察前的準備,讓學生了解怎樣觀察螞蟻。

1.說說你以前觀察到的螞蟻?(從地點、數量、在幹什麼、吃什麼等方面回答,尊重學生已有經驗。)

2.引導學生從螞蟻的樣子、身體有哪幾部分、怎樣搬運食物、怎樣交流信息、怎樣排隊行進、遇到食物時的反應等方面進行觀察。

3.觀察中應注意的問題。(安全、觀察工具的使用、準備、愛護螞蟻等。)

(三)室外分組觀察,引導探究。(讓學生帶着問題,運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知。)

(四)分組回報觀察結果,開展研討。

通過剛纔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麼?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說說剛纔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對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沒有說完整的由另一個學生補充。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當場討論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再觀察再做出結論。(通過實驗、觀察、研討再形成新的經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希望被別人認可的慾望。因此尊重學生已有經驗,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