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練習

一、秦臨周而求九鼎

文言文閱讀練習

秦臨②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於齊。”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爲無道也③,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盡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願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選自《戰國策東周一》)

【註釋】

①九鼎:傳說爲大禹所鑄,世代以爲傳國之寶。②臨:出兵進逼。③秦之爲無道也:秦國的做法不符合正道。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患( )(2)於( )

(3)與( )(4)不若( )

(5)存( )(6)圖( )

(7)罷( )

2.顏率是用什麼理由打動了齊王,使齊王出兵援周的?

二、秦攻宜陽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爲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②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衆,臨山而救之③,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④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⑤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羣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

(選自《戰國策東周》)

【註釋】

①宜陽:韓國的一個都城。②公仲:韓國相。③臨山:依山紮寨。④羈旅:寄居秦國。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爲周公。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以爲( )煟(2)拔( )煟

(3)方( ) (4)支( )煟

(5)無功( )煟(6)而( )煟

(7)義( )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與文中“秦王恥之”的.“恥”用法相同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3.爲什麼趙累認爲秦軍一定能攻下宜陽?

三、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爲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爲冠之也,而越人被髮。以子之所長,遊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註釋】

①屨:古時用麻葛等織成的草鞋。②縞(gǎo):古代的一種白絹。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身( )(2)善( )

(3)或( )(4)窮( )

(5)其(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這則短文說明一個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