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詩經賞析

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麼大家會怎麼賞析桃夭這首詩呢?本文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桃夭詩經賞析,歡迎參考借鑑。

桃夭詩經賞析

桃夭詩經賞析1

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⑴,灼灼其華⑵。

之子于歸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⑸。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⑹。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詞句註釋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的樣子。華:同“花”。

⑶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⑷宜:和順、親善。室家:猶夫婦。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⑸蕡(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裏形容桃葉茂盛。

詩詞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以爲與后妃君王有關。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爲“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現代學者一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爲這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爲新娘唱了一首讚歌,其性質就好像後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爲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並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賞析

《桃夭》講述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景和作者的美好祝願。詩句清新淳樸,卻有極強的感染力,讓人在滿口餘香中感受美的誘惑。

詩中之人美得讓人心動。“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賁其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連續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撲面而來,真正的美人如花。

詩裏的自然美得讓人心怡。詩中一再描寫桃林中桃樹枝葉茂盛,挺拔絢麗,且先寫桃花,又寫桃之果實,再寫桃葉,排布了三幅風景畫:一副是滿山桃樹,繁花盛開,遍山豔色粉紅。一副是桃樹上結滿密密麻麻又肥又大的桃子。一副是鬱鬱蔥蔥的桃葉佈滿枝,葉子上放着光華。無論哪一副,都宛如世外桃源。詩中以桃樹的枝、花、葉、實,隱喻男女盛年,宜於及時嫁娶。植物的茂盛與人的盛年兩相對照,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詩中自然景物的寓意美。

詩裏的家美得讓人心歡,一個美麗的姑娘就要嫁人,她不僅豔如桃花,而且將會宜室宜家,給丈夫及其嫁人帶來吉祥和幸福,這說明她的心靈善良,性情是賢惠的。整首詩都帶着慶賀祝願新婚之喜的濃厚況味,充裕着和和美美、快快樂樂的氣氛。美麗姑娘今朝出嫁,將會把歡樂和幸福帶給她的婆家。

詩的韻律美得讓人心舒。詩中重章疊句,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通過反覆詠唱,強化意識,加深印象,把美得事物不斷加諸於人的感官和心靈,使人如聆天籟,舒泰無比。

桃夭詩經賞析2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作品賞析:

譯文:桃樹蓓蕾綴滿枝杈,鮮豔明麗一樹桃花。

《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賀婚詩。詩中以嫩紅的桃花,碩大的桃實,密綠成蔭的桃葉比興美滿的婚姻,表達對女子出嫁的純真美好的祝願。關於它的大義,《詩序》曰:“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孔穎達解釋道:“后妃內修其化,贊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禮,婚娶不失其時,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妒忌,則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過限,婚姻以時。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國皆無鰥獨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此雖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內賢之致。”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曰:“此亦詠新婚詩。與《關雎》同爲房中樂。如後世催妝坐宴等詞。特《關雎》從男求女一面說,此從女歸男一面說,互相掩映,同爲美俗。”我覺得詩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濃了,只一個“婚姻以時”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兩句,是全詩的興句,分別以桃樹的枝、花、葉、實比興男女盛年,及時嫁娶。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華之盛。桃或少而不華,或華而不少,此詩夭夭灼灼並言之,則是少而有華者。故辨之言桃有華之盛者,由桃少故華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這裏用桃花來比興,顯然不僅僅是一種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開,又是男女青年結婚的極好季節。《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宋朱熹《詩集傳》曰:“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因爲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過此就算不及時了。《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相奔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毛詩正義》曰:“禮雖不備,相奔不禁。即周禮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禮雖未備,年期既滿,則不待禮會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結合到本詩中所表現的新婚之喜和對新娘的美好祝福,而傳說婚嫁年齡於此不著,認爲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孔疏曰:“《摽有梅》卒章傳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禮會而行之,謂期盡之法。則‘男女以正’謂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時行,則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則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

毛傳雲:“蕡,實貌。非但有華色,又有婦德。”又云:“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這是對新娘的各個方面的讚美,主要還是突出了女子作爲社會單位的夫婦組合的教化和功利的作用。“之子于歸”一句,毛傳曰:“之子,嫁子也。於,往也。”《說文》曰:“子,人以爲稱。”《爾雅·釋訓》:“之子也,是子也。”子,古代稱男子,亦可稱女子。《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鄭箋雲:“之子,是子也。御,迎也。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車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

“宜其家室”等句,鄭箋雲:“宜者,謂男女年時俱當。”《說文》:“宜,所安也。”《小雅·常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孥。”《齊詩》:“古者謂子孫曰孥。此詩言和室家之道,自近者始。”鄭箋雲:“族人和則得保樂其家中大小。”所謂的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夫婦。《左傳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朱熹《詩集傳》:“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王先謙《集疏》:“《孟子》:‘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上指其夫,故專言家,下論夫婦之道,故兼言室家。”其實,除開具體的細節上的區別,這句話的意思還是很好解的,正是對於女子未來的家庭生活的美滿祝福。

桃夭詩經賞析3

詩經·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賞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紅蓋頭,被春風輕輕掀起。果實飽滿的模樣太惹人憐愛了,她們真像一羣孩子,密密匝匝地擠在枝葉間,笑鬧着,春天僅僅有了這些果子就不會冷清。當初桃花流水,不還嘆息過嗎?你擔心這季節象梭子一樣飛去了,藏着十八歲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說,不說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淚,你想過,自己也將有這樣大哭一場的日子,離開家,離開父母,頭頂一塊紅布,騎上高高的駿馬,在吹吹打打的熱鬧聲中,不知爲何,也不問爲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歸寧之時,像沾露的梨花,不勝嬌羞,你問她們“結婚好嗎”,她們回答“真好”,再問,卻雲山霧罩,笑言,“急什麼,你遲早要知道的。”你有一點點羨慕她們,暗自猜測:我做新娘,會不會很快樂?

灼灼其華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內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壠間走過許多回,既俊雅,又健碩,相遇時,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靈魂。“他會不會娶我?”你這樣溫柔地等待,夏蟬唱完了,秋雁飛過了,終於在某個雪後的黃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邊與父兄們說着要緊的話,每一言你都隔窗聽見了,心兒如一活蹦亂跳的小鹿,你有些擔心,它會脫腔而走。

一樁美滿的婚姻終於在那個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開,明豔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帶着着美好的祝福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以後,她將成爲賢妻,成爲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至今看去仍舊圖畫一般,不曾絲毫腿色,不曾減弱當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種奔放之美,三千年後,猶聽到那古樂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對遙遠春天最真切的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