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讀後感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詩經《蒹葭》讀後感

初瞭解詩經從小學時期便開始了,那時並不是因爲自己親自去閱讀而瞭解,而是因年幼時,觀看電視劇而得知。現如今而是通過一遍又一遍的品讀而深入。

其中《蒹葭》令我記憶尤爲深刻,不同時期讀它總會有不同的理解。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是那心愛之人的化身

起初讀的時候,我很快進入了《蒹葭》爲我們營造的一種朦朧的意境,不知不覺得眼前便幻化出一幅畫面,即,一男子對心上人的執着追求,淡淡的酸,輕輕的甜以及那澀澀的苦,種種滋味應該都在此時男子的心田吧,不由突然想起張愛玲曾經講過的一句話:於千萬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即我想“伊人”所要遇到便是緣分,追求哪怕再困難,如若遇上了,願像這位男子一般,莫言放棄。

伊人是夢想之門的化身

如今再次讀起《蒹葭》,我腦海裏又跳出了一個新的想法。不由得思考了起來,“伊人”會不會某個抽象的.東西物化出來的一個具體形象呢?由此延伸下去,我想到了“伊人”還可以是夢想的物化,而《蒹葭》的含義,變更加的豐富起來,這男子化身成了追夢者,那字字句句的描寫,彷彿是追夢者的自述與囈語。

如此看來,當今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追夢者,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曾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幼時的我們,夢想可能是當一名可以領略在天空風光的航天員;亦或是夢想着去當可以受到萬衆矚目的歌手;又或是…到而當我們被現實打磨,天下攘攘皆爲利來,我們是否還會記得年少的夢呢?併爲了一個夢想而苦苦追尋呢。做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呢?

上週日,看了《歡樂喜劇人3》常遠的那個小品,這小品便反應出追夢者之路。小品中便描寫了4個年輕人追求搖滾夢的故事,少年時,他們4個因愛好搖滾音樂走到了一塊,每天的在練習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光,即使他們每次錄歌時,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騷擾”即門衛的驅趕,小混混的惹事打罵…但4個少年總有離別時,現實中來自父母的壓力,讓他們最後以團隊解散結束了那轟轟烈烈的青春時期。但夢想的火苗,他們並沒有因此熄滅,年過中年的他們,因爲樂隊主唱的一次召喚,他們最終還是克服了現實的不理解的看法走上了他們年少時沒有登上的舞臺,進而最終實現了他們的夢。看完之後感想頗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追夢者,難道我們甘心讓我們的夢想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想每個追夢者都會回答:不。

伊人如心愛之人,伊人如夢想之花。無論它終爲何指,我都願化身成男子那般之人,追尋伊人,不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