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詩歌” 元宵節唱響廣州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後人們譽爲最古老的歌謠,世界上最美的詩集。3月5日(元宵節)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上演的詩歌劇《詩經·樂圖》是一部以《詩經》爲載體的寫意式歌劇。從《詩經》中摘錄了十幾首詩歌,以“情”、“緣”作爲主線貫穿情節。

“最美的詩歌” 元宵節唱響廣州

2012年廣州鱒魚歌劇團啓動了項目《詩經·樂圖》,歷時兩年完成了《詩經·樂圖》組曲,並於2014年成爲了國家藝術基金首批資助項目,並於同年12月在國家大劇院公演。此次演出的詩歌劇《詩經·樂圖》是在組曲的'基礎上重新編排和創作而成。

鱒魚歌劇團團長吳哲銘介紹說:“《詩經》裏的詩歌原先是唱出的,樂譜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將世上最美最真的歌詞重新譜曲,通過精心設計,以詩歌劇的方式呈獻給觀衆。爲了讓中國首部詩歌劇有更多的色彩,除了劇情和音樂上的設計,我們加入現代舞的元素,使這部劇更加靈動,更具時代氣息。我們選在中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當晚在廣州大劇院爲大家獻上這部詩歌佳作,也是爲了讓大家走進廣州大劇院看完這部劇後,能產生‘生活是如此美好’的觀後感。”

據悉,《詩經·樂圖》以古人的古樸情懷應用舞臺表演的形式來描述,運用了歌劇中帶有人物的表演形式,將詩、禮、樂融爲一爐,使人聲與情景、音樂融爲一體,以詠敘調的方式將各個段落加以潤色、貫穿,使全劇情節更加流暢而富有張力。爲此,《詩經·樂圖》採用中西樂器混合編制的樂隊組合琵琶、簫、打擊樂和鋼琴等,作品以中國五聲性音列和傳統五聲調式爲主體結構,使作品不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有了新的審美層次。整部作品舞美構思源於西周時期人們生活及文化的質樸內涵。無論是場景構圖、舞臺裝置或是人物造型及服飾設計都以古樸爲宗旨,舞臺背景既有古代的圖案符號同時又融入極具創意的現代元素造型,兩者襯托在星空中,喻意着我們帶着今天的音樂,穿過時空的隧道與三千多年前的《詩經》相遇。

該劇在今年6月還將登上太平洋彼岸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向世界介紹來自東方最美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