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勞的散文

在還沒有買電動車之前,每天上班都得在公交車上晃晃到公司,在公交車廂裏面,總是能夠看到一些平時不怎麼注意的事情。

舉手之勞的散文

或許就應了那一句旁觀者清,總是從人家的言行,所發生的事情上有些感悟。

自從國家實施了那個老人免車費的政策之後,老人家乘坐公交的機會可就大多了。當公交車擠人的時候,總是免不了在心裏抱怨爲啥老人家定要在上班時間裏坐車呢?

日子就在晃晃悠悠中溜走,數不清曾經有多少個日子是乘坐公交車的。也記不到在車上發生的林林總總的事情,那些芝麻綠豆的事情總是停留在腦海中一剎那便消失無蹤。

可是,那一件事卻總是無法磨滅,無法忘記。

還記得,去年傳得沸沸揚揚的'“扶老人過馬路”事件,讓衆多民衆即便見到老人跌倒在地,也不伸手相助,就擔心碰到一個包藏禍心的人,讓自己惹來一身騷。

事件依舊深刻地刻在腦中,所以就算是看到老人家顫顫巍巍地自個兒扶着下車,也不會伸手去幫忙。

那一天也算不得很冷,只不過日夜溫度差異較大,抵抗力較爲低下的老人跟孩童都紛紛染上流行性感冒。想必那位老人家這麼早趕車,肯定也是趕往醫院裏去的吧。

眼看着老人家腳步有些不穩地慢吞吞走下車,公交車上人人無動於衷,卻在這時,有一隻手扶住老人家的胳膊,耐心地攙扶着老人家下車。知道老人家在馬路上站穩了腳步之後,她才匆忙跑到自己上班的工廠——

那個女孩子中等姿色,雙頰布上一灘紅紅的坑坑窪窪,那是青春痘印,但卻比車上任何一個人都美。她每天都是坐車上班,一個星期總有三四天能夠碰到她,卻總是不會在她身上留心。自從那件事之後,我便記住了這個女孩。

或許在車上,其他人的眼中,她的行爲是最笨的。

畢竟真實的教訓仍然猶言在耳,若是老人家真的腳步不穩,不小心掉到地上,到她的身上。她可真是有理說不清,即便車上有這麼多雙眼睛看着,但是她們的距離實在太近,眼睛一花,難免看不真切。再說,即便人家看得真切,又是否能夠找到人作證。就算找到了人,可這個世道,又有誰願意出來作證呢?

這一些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出現在女孩的腦中。

如果沒有,那隻能說明女孩心地純淨善良;若是有,那就更加難能可貴。

不是在這裏提倡些什麼,更不是指責些什麼,只是純粹的想要表述一件,在車廂上看到的,平常的事情。

舉手之勞,又有誰能夠做,願意做,敢去做?

社會風氣,造成了人的冷眼旁觀;可社會風氣,還不是人造就的?

逸月殘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