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三個階段散文

人之所以能夠不同於其他的動物,是因爲人不僅有思想,而且還能夠學習、創新,將前人的知識和思想成果不斷總結。——這就是教學。人類文明的不斷積累就在於教學。

教學的三個階段散文

教學的第一階段,側重在“教”。因爲人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沒有什麼學習的經驗,老師教什麼就學習什麼。這個階段一般都是“填鴨式”的教學,好比小孩子需要大人餵養一樣。——喂什麼就吃什麼。而這個第一階段的教學水平和效果,就決定於教師的教學水平了。如果喂的食物夠營養,喂的方式越正確,小孩子的吸收和成長就越快。

教學的第二階段,不僅重視“教”,也開始重視“學”。因爲小孩子長大一些之後,會自己吃東西了,也有自己的飲食偏好了。有時候,大人給一個東西他吃,他還不一定喜歡。在這個階段,要注重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還是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很容易出現“偏食”、“厭食”、“過食”等不良後果。這個時候,除了要講究餵食的方式方法,還要注意引導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教他拿筷子,用叉子等。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應試教育的陰霾不散,有多少學校,多少老師,成了“填鴨式”教育的俘虜?有多少孩子,多少學生,成了不科學不人道教學方式的受害者?因此,我們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從教學的本質上理解,也就是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好比要訓練一隻小老虎學會捕獵,而不是一直學習怎麼吃扔來的肉。有句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個階段,重點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引導,教學互動,因材施教。教學效果的提高不斷需要老師教得好,也需要學生學得好,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促進。在小學甚至高中之前,我們大多數人主要處於這個階段。

教學的第三階段,應該是以“學”爲主體。在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之後,由學生自己自覺地尋找各種學習途徑。這個階段從大學時代開始步入,因爲這時的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開始自學得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學生個體也對知識的學習體現出主觀興趣的差異。這時候,課堂和教師只是學習方式的一種,學生還可以在各類選修課、各種學生會組織、興趣團體中學習,在勤工儉學中學習,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學習等等。當然,在大學期間,還是有相當比例的“教學互動”;而在大學畢業之後,則是基本上以“學”爲主體了。每個人都還必須通過各種手段學習很多東西,社會就是學校。在這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師,你自己就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了;你採取的學習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豐富化。——而在第三階段的高級階段,學生也會成爲老師,以另一個角色、另一個角度來開展一些傳授知識和經驗的教學活動。這個時期,就是“教學互長”——老師也是學生,通過當老師提高自己,通過“教”的手段來將自己的知識結構有機地系統化,達到進一步“學”的目的;甚至在此之後,還可能開展一些研究和探討性質的“教”或“學”……

這其間的關聯,令我想起陰陽魚圖。進一步推想,其實不管在什麼教學階段,“教”和“學”的比重,在不同時期都有所不同,不那麼容易絕然分開。而處於不同的時期的關鍵則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層次。如果我們能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客觀規律,根據不同教學階段,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採取一些更人性化、科學化的教學手段,那麼,我們的文化和文明一定能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