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當初的承諾嗎散文

上週,我參加了Msjaja的婚禮。那是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婚禮。早上10點,一對新人在教堂舉行了儀式。一切就如電視上演的那樣,伴娘穿着藍色的大擺蓬蓬裙,手捧着花,列隊入場;新娘穿了白色的婚紗,美麗的臉龐在紗幔的遮蓋下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還記得你當初的承諾嗎散文

賓客起身爲入場的新人鼓掌,噴綵帶。而新人則在賓客熱烈的掌聲中站在了十字架前,聆聽着神父的教誨,交換了戒指,互相許下了諾言。神父問了彼此同樣的問題:“無論他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或無論他將來身體健康或不適,你都願意和他永遠在一起嗎?”

新人肯定而又甜蜜的說:“我願意。”

儀式簡短而又溫馨,與國內大多數的西式婚禮相同。但唯獨不同的就是那個帶有宗教色彩的問題了——無論他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或無論他將來身體健康或不適,你都願意和他永遠在一起嗎?

對於國內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這句話無非是一句甜蜜的情話,一個西式婚禮必有的過程和儀式。但是對於真正信奉基督教的人來說,這句話意味着你對上帝的承諾,你對自己人生的承諾。

我曾問過校長Mslani女士,“親愛的Mslani,您與先生結婚15年,您有過想要離婚的衝動嗎?”原本以爲,她會像大多數的中年夫妻那樣,沉思一會兒然後面色複雜的回答我“有……”,但是,她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爲難,反而,她面帶喜色,神情自然,回答簡潔:“沒有。”

“爲什麼?難道沒有過爭吵嗎?”我問她。

“因爲我們有過承諾。”她的臉上浮現了一抹恬靜的笑容:“我們曾在上帝面前發過誓,無論生老病死,我們都要不離不棄。除了死亡能將我們分開,其他的事情都不能成爲我們分開的理由。即使我們也發生過無數次爭吵,但是,我們有過承諾,所以我們必須要履行自己的承諾。”

起初,我的內心還是覺得Mslani的這些話有些空洞,帶着些官腔。但是當我看到她與先生每次出遊都穿情侶服,手牽手的時候,我相信了她的話。尤其是當我看到她看向先生的眼裏,流露出的悸動和愛戀時,我才明白,她當初所作出的承諾是發自肺腑的。

世界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是唯獨愛的存在,是完全相同的。丈夫對妻子的愛,妻子對子女的愛,子女對寵物的愛;人類對大自然的愛,生命對地球的愛。這些愛都是同樣的發自內心,源於本性。

但是,愛如果只依靠衝動是難以維繫的,還需要堅持和執着。這種堅持和執着源於你曾經對自己許下的誓言。這種誓言無關乎於形式,而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這種誓言需要你在感情受挫,事業不順,想要放棄,想要逃離躲避的時候,履行,畢竟那不是一句普通的話,那句話涵蓋了你當初所有的夢想、激情和憧憬。

所以,你怎麼能夠輕易背棄呢?

你的背棄,不僅僅意味着背離了承諾,更意味着你放棄了當初所有的激情、理想和付出。這樣的放棄,是慘痛的。

所以,當你在夜深人靜,思家心切的時候;當你的事業遇到瓶頸,想要抽離的時候;當你的感情出現問題,想要放棄的時候;當你的學業遇到挫折,想要撕書的時候,就想想當初做出的承諾吧。那時意氣風發的你,信誓旦旦的憧憬着未來,說出了自己內心最誠摯的渴望。

那種包含着未來的承諾,怎麼能說放棄就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