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初中散文

一隻帶有金屬環扣的紫檀木箱,輕輕打開,沒有預料中的金銀首飾,一陣灰塵過後,映入眼簾的,是厚厚的幾捆舊書。

舊書初中散文

我輕輕撣去灰塵,翻開發黃又起卷的書頁,有陳年藥材的古老香味,有些字跡是模糊不清了,保留下的字跡有的卻還是繁體中文,我看不大懂,但卻能感到那歷經多年彌香的書卷中沉澱的文化底蘊。

古代人們每年都有“曬書節”,那必定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家家戶戶把閣樓裏收藏的1日書拿出來曬,除去那潮溼,除去那黴氣,讓那書角在陽光下舒展開來,吸收靈氣。對於讀書的賢士來說,曬書節是尤爲重要的節日。他們自是把那壓箱底的舊書當作傳家的寶貝,會細細擦去屋裏最好的桌上的污漬,才肯把心愛的舊書小心翼翼地放上去。曬的舊書多,是值得誇耀的事,書香門第的舊書文化便是這樣源遠流長。

在中華文化中,舊書是歷史沉澱下的智慧:在現代都市中,舊書是追求知識、回首往事的珍寶;在我們的心靈中,舊書是一份內心的從容淡定,是對更高境界的執着仰望,又是對如花的歲月的一段留守。舊書,蘊藏的是整個民族,記錄的'又只有自己。

毛主席在抗戰期間與解放戰爭期間唯一不肯丟棄的,是幾箱笨重的舊書。敵人的炮火攻擊,戰士們不得已丟掉了打字機,甚至鍋、盆。但是那幾箱看似累贅的舊書卻跟隨了幾年行軍的旅程,在微弱的油燈下,主席在舊書上作下了密密的批註。在那些寂寞艱苦的歲月,革命的希望被點燃。

舊物總該丟棄,書本總會讀完。可是我們不捨得把自己愛不釋手的書賣到廢品收購站,我們寧願一讀再讀來說服自己不要把它丟棄。其實,我們不願丟棄的,是對知識的尊重,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對自己的心靈的堅守,是一份淡淡的寧靜從容。

爺爺告訴我,以前的書種類很少,而且在戰爭年代,飯也不一定吃得上。他靜靜地撫摸着幾本《論日本帝國的興衰》,眼裏滿是懷念與珍惜。我想象着幾十年前他欣喜地躲在被裏看書,看完後又猶豫地把它們藏了起來。那隻紫檀木箱的確裝過首飾、嫁妝,但最後還是成爲了舊書的家園。

是啊,金銀珍珠,比不過舊書中的黃金屋,比不過舊書中靜如流水般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