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散文

散文,漢語詞彙。一指文采煥發;二指猶行文;三指文體名。隨着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散文

其實,最初與你相遇,我根本沒有想到會走那麼遠,我以爲,我們會像很多網絡過客一樣,匆匆地相遇,然後默默地分開;其實,最初與你相遇,我根本不敢奢望會有這樣一天,我以爲,對於如此陌生、艱難的職業,我會知難而退,落荒而逃;其實,最初與你相遇,我不曾感覺到你的溫度,我以爲,這裏依然有着網絡中普遍存在的虛假和欺騙;其實,我只是想與你擦肩,留下瞬間的美好,然後相忘於網絡。

與你相遇後,因着要面對有些生疏的文字,要學習太多的操作和理論,這種坐在課堂上一般的緊張,讓我不止一次想到曾經的校園,想到那年的高三。記得週末補習時,全校只有我們這八個班級,而文科只有兩個,總數不過百餘人。我們的教室在樓道的最西頭,而我則特別喜歡在西頭樓梯的拐角處,自己看書。當時梳着兩個麻花辮子,留着齊劉海,喜歡穿着綠花裙子白色體恤的我,低眉垂目地看書的樣子,會引起路過同學的注意嗎?我並不知道,我只是沉浸在手中的書本之中,而我看的,卻不是馬上就要考試的語文、歷史、政治,而是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我被三毛的世界吸引,卻根本不喜歡那些《黔之驢》《赤壁之戰》,更不喜歡八百字的作文,每次寫作文,難忘的一個人,就是媽媽;難忘的一件事情,就是下雨媽媽來接我;議論文就寫公園摘花對不對。這樣的老套路,我從小學一直沿用到高三,樂此不疲,從來不曾想過,一直看過來的老師們,會不會感到厭倦。

我曾是一個對文字非常厭倦的人,我討厭書寫,只是喜歡偶爾的閱讀,並且,一目十行是我的習慣,不知所終是看過每本書的結局。也許只有很小的一個細節可以被我記住,比如《卓瑪的愛情》中,女人那個彰顯她艱苦生活的破了洞的內褲,比如《飄》中,最後那句“明天又會是嶄新的一天”。這種閱讀習慣讓我在最初遇到你時,嚐盡了苦頭,一篇文章讀下來,沒記住多少,於是反覆,再反覆,一篇只有兩千字的散文,居然讀了十幾遍,依然不知此文的主題是什麼?我到底要如何才能書寫出那個如高中“中心思想”一般的編者按。是,你,編輯,江山,逝水流年社團的網絡編輯這個工作,我的開頭很不順利,以至於讓我徹夜難眠。好像當年歷史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一樣,睜開眼睛就是那些文字,閉上眼睛也有無數的文字在我眼前冒來冒去。

突然,一股倔強襲來,我告訴自己,不能當逃兵,一定要做好。哪怕有一天離開,也要是我做的很好了,讓大家都讚賞不已之時,再驕傲地離開,絕對不能這樣像灰老鼠一樣,被那麼人器重着、期許着,自己卻偷偷地鑽地洞跑了。

仍記得,第一次讀你時,是青藍之夢老師的《真情讚歌》,飽含深情的文字,不止一次感動我,而我卻不知改如何書寫,像擠牙膏一樣擠出幾行蹩腳的字時,已經是在與你對視五小時之後。夜半,窗外一片靜寂,丈夫,兒子發出均勻的呼吸聲,這原本是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夜晚,我應該做好了戚風蛋糕,擦好地板後,早早就依偎在丈夫的身邊,靠着他並不強壯的身子,做着我光怪陸離的夢。終於點擊發表之後,我依然不滿意,但卻不知道該如何修改。一夜無眠後的第二天清晨,我用手機在QQ裏重新寫下編按,發給紛飛的雪,請求她的幫助。

我不知道,如此狼狽的我,雪是否依然記得,而我卻磕磕絆絆地開始了這條讀你的路。

丈夫並沒有發現,不再逛街,不再繡十字繡,不再看韓劇,不再鬥地主的我已經悄然移情別戀。或者對着電腦顯示屏上的一行行文字凝神,或者對着小小的手機屏發呆。他並不懂我眼中的精彩,而我卻不可遏制地沉浸其中。

每次讀你,隨着一下輕輕的點擊,就彷彿進入了一條未知終點的路,各樣的人生,各樣的風景,各樣的領悟,各樣的故事,向我撲面而來。我是一個特別不愛哭的人,不管多麼傷心,都很少掉眼淚。但在讀你時,有着跟林妹妹截然不同身軀的我,卻變成了林妹妹一樣的多愁善感。曾經很多次,在讀你時,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滑落。猶記得,也是一個夜晚,原本想關電腦睡覺的我,突然在後臺看到一篇熟悉編輯的文章《存在》,忍不住打開時,時鐘已經接近十一點。那次讀你,淚從一開始看到第一行:“那一年,女兒以優異成績考進了高中,欣喜之餘壓力陡增,讀高中的花費將是初中的數倍,於是,炎熱的暑期,我走進了一個世界上門檻最低的工廠。”就沒有停過。

讀到最後,甚至抽噎不止,爲了怕吵醒已經熟睡的家人,我躲到洗手間,用冰冷的水嘩嘩地洗臉。然而,在夜半昏黃的燈光下,我看到鏡子中反射的我,身着一身小花睡衣,長長的捲髮隨意的披散,腫脹的雙眼,紅紅的鼻頭,滿臉的水珠中,依然有一行晶瑩源源不斷地滑落。

心好疼,因爲讀你,讀你最樸實、真實的日子。我才知道,跟我同行的人,不是坐在潔白寬敞的房間,不是如仙人一般不會被俗世打擾,不是不用操心柴米油鹽,不是隻是爲了讀你,而放下身邊所有的一切。

因爲有了那次讀你,我更加深厚了對你的.情感,我知道,雖然只有我獨坐的顯示屏前,但我並不孤單。在此時此刻,我看着別人的文字,爲其感動,歡心,而在某一個城市,也會有同樣一個人,在品讀着我的文字,在我的文字世界,正在侵入他的生活,他亦如我一樣,在讀你。

讀你,我們一起讀你,讀你的背後,有太多感動的故事,在悄然發生着。我不止一次地聽說,身懷六甲的憐幽依然在編輯文章,身體不好的小風從不言痛,我還看到,陪伴住院的家人,忙碌一天後,山哥依然在熬夜編輯,那天我將一篇文託付給三哥鴻漸,他居然一直編輯到深夜,還有很多編輯感冒了,發燒着,依然在編輯,更不要說很多人都是利用工作生活的間隙,利用原本休閒娛樂的時間來默默無聞地工作着。大家都在這樣讀你,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

隨着讀你的增多,我越來越瞭解你,也越來越爲你癡迷。你彷彿是一劑毒藥,我心甘情願地吃了,天天爲此牽腸掛肚,卻並不想找解藥,我有了一種與你安度一生的期許。有時我們會說,要陪你到老,要愛你到老,等我們老了,都沒有牙齒了,只要可以揮動指尖,就一定還要陪着你,然後我們一起隔屏攙扶着,仍然一起讀你。還有人會說,好盼着可以退休,那樣可以安靜地寫字,可以粗茶淡飯,只要期許那個可以寫字的安靜。

隨着讀你,我亦讀懂了很多。雖年屆四十,但依然在父母的呵護下,總像個孩子一樣。總認爲父母依然年輕,我們可以放心地去依靠。卻不曾想,讀過別人描寫父母家人的文章之後,我卻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找到了同樣的蒼老、無奈、無力、痛苦。我開始期待父母的嘮叨,開始不再習慣性地去討要好吃的,開始靜靜地看着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開始把父母像孩子一樣疼惜。當我做到之後,我才發現,之前一直自詡愛着的,其實並不懂得愛,是在讀你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去愛。我的那篇《站》感動了很多人,而我則滿心愧疚,我多麼期待,這個《站》不曾發生,而我一直可以站在父母身邊,是他們永遠的依靠。但人生就是有如此多的憾然。就如讀你。

讀你時,我滿心愧疚,因爲我粗淺的基本功,一直是我編按書寫的攔路虎。即便是在讀你千遍的此刻,我依然不敢自信地面對任何一篇文章。尤其賞析類。究其根本就是因爲看書的匱乏,甚至包括上學時必讀必背的課文,也都已經記憶了無痕。最近流年“蓓蕾之光”接受中小學生的投稿,編輯他們的文字,我膽戰心驚,好怕會誤人子弟,同時,在看到同學們讓人驚豔的文筆之後,我更加後悔我的曾經。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願意認真地聆聽老師的每一次的教誨,我願意用心地背誦那些經典誦讀片段,我願意開心書寫作文。於是,我將這種開心學習,快樂閱讀的理念用在編按中滲透,期待可以更多地引起他們閱讀和書寫的興趣,進而可以帶動整個學習。可以快樂成長。

讀你,千遍。是你給我的長達五百萬字的叮嚀;是數千小時的相依相伴;是太多太多來自南北西東的某個城市、鄉村來的溫暖;是你對不分年齡、男女,不分貧富、職業的我們一份公平的愛;是雖然不曾相見,但卻相伴歲歲年年的緣分,就這樣賦予了我,和你。

讀你,已經成爲我的習慣,沒有你就會像沒有家孩子一樣,茫然無助。當服務器升級時,明明知道只是幾個小時的分別,依然會想念不已,會在關閉之前,反覆點開,反覆品讀,彷彿與戀人分別一樣,戀戀不捨。

讀你,在清晨,與鍋碗瓢盆奏樂時;讀你,在夜晚,當世界都安然入睡,我願傾聽你,擁着你;讀你,在路上,顛簸的公交車,火車上,是你與我相伴,化解我旅途的孤單;讀你,在家裏,依偎的父母的身邊,讀着不曾被遺忘的歲月,讀着我滿心的感恩和甜蜜;讀你,在此刻,即便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依然會讀你,讀你,一起陪你,地老天荒。

讀你,只是讀你!平淡,卻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