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們要學會孤獨散文

那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總有一天我們要學會孤獨散文

“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禮物”這是一六年《曉鬆奇談》片頭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不過倒是算不上對我有所影響,只是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對,所以就記了下來。

我曾把純粹的朋友當成是一生的追求,可沒想到,那時這般“堅定”的信念,到如今回想起來也不過爾爾。

當初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誇下海口要擔起“大哥”的責任照顧好身邊的人,可沒想到現在卻連自己都自顧不暇。

世事難料,在走出故鄉襁褓的時候無數次憧憬世俗的美好,後來走過一段路之後,也發現世事也確實美好,只不過每個人能夠體會到的不同罷了。

有人覺得燈紅酒綠下的城市虛僞、罪惡、卑鄙、野心、奸詐、貪婪……也有人覺得層層疊疊的樓層在教會我們堅強、獨立、勇敢、勤奮、果斷……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個人價值。

我其實從未放棄過對朋友的相信,我一直對他們滿懷感情,也感謝他們陪我走過那麼長的一段路。可是於我而言而今僅僅只依靠感情、回憶去卑微的維持這段關係是遠遠不夠的,那樣太脆弱了,也太累了。

且不說天各一方遙遠距離的阻隔,就是天天攪在一起,做不到互幫互助,互相進步那這樣的感情維繫起來又有什麼意義。

付出與回報不一定要同等,但是要呈一定的正相關的。我希望的是我的朋友或者我自己都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有不甘於平凡潰敗的志向,而不是像個羊羔眼巴巴的只能等待屠宰。

人當然是自私的,我不想自己在前進的路上成爲孤寡人,我當然也想在某個艱難的時刻能夠出現一個人可以給我足夠解決問題的物質支持,又或者要求再低一點,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慰藉。

當然,在渴望能夠得到幫助的同時我也需要使自己獨立起來,讓自己擁有能夠在各個地方都能站住腳跟的能力,不然我的所求就變得沒有意義了。不求回報的付出本身就是錯的'。

萬物都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所以想要在這個物慾縱橫的世界裏不被淹沒、淘汰就必須不斷的汲取養分,砥礪前行。我極其害怕自己活成別人的累贅,也不希望被自己被其拖累。如果活到事事都要勞煩旁人的地步,與其過這樣的人生,真還不如死了算了。

過去我們總是礙於面子,不斷的跟自己說,: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要一生一起走。現可在卻對這樣的忠貞一點兒也不感冒。

在分隔兩地後,能與過去的朋友能夠保持聯繫已經是實屬不易了,因爲有的人早就把你忘得九霄雲外了。

不過我也不怨恨,因爲我也是這樣的人,在沾染了世俗的塵埃後,我變成了這樣,所以我能夠體會到那是怎樣一種心理。

有那麼一些人總以爲我在外面過得有多自在,想盡各種藉口的對我辛苦得來的錢財進行套取。早些時候我還顧及彼此的面子,與他們還做着表面的寒暄與推脫。後來想明白了,就乾脆狠下心把那些長期以來與我毫無用處還得寸進尺的人直接拉黑或者是刪了。

我本以爲我內心會受到譴責,事實上這樣做了以後我反到如釋重負,總算不用披着“老好人”僞善的外衣了。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救贖。

每個人幾乎都會有那麼一段難以熬過的時刻,想有一個人能夠陪自己說說話或者聽自己說說話,這樣會讓日子過得不至於那麼的乏味、孤獨。可是在這快節奏的社會裏想要找到一個願意停下腳步聽你說說話的人何其難。

那天我向單位的一個前輩傾訴了我現在的一種狀態,他跟我說了很多,其中有一句話我記得尤爲清楚就是“要成長就必須學會享受孤獨”,這句話直戳我心。

離開家以後的好長時間裏我不斷的接受來自各個地方的批評,從開始的心生憤恨,到現在的忍耐接受,我好像生起了一種自己看起來已經強大無畏的假象。

我天真的以爲自己已經有處理一般問題的能力,但每當談到孤獨這個詞彙的時候竟然如此自思惶恐,原來,自己還是那麼的怯懦。

我其實知道每個人心裏都住着一個小孩,只是爲了讓自己佯裝的強大些不被欺負才不得已觸摸黑暗生存。

陌生人,你們的是否也與我一樣遭遇着同樣的困境?

你的孤獨  終有迴響

引用高曉鬆老師的一句話“人生不是故事,是事故,摸爬滾打纔不辜負功名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