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馬石猶在怎不見了馬兒散文

小鎮地處伏牛山餘脈,爲周山環繞之小盆地,屬北方制瓷重鎮,歷史悠久然因無水陸碼頭,交通不便。小鎮人固守着先人傳承下來的這片土地和制瓷工藝,亦工亦農,幾經興衰於歲月更替間歷了幾千年,小鎮依然還是小鎮,至數十年前依然還是石板路,青灰瓦弄,街巷依地勢而建,無甚直路,馬路不寬,小巷悠轉。鄉人聚鎮內而居,半工半農,享受着先人們留存的厚重製瓷文化,那文化厚重到連小鎮居民建房都基本離不開制瓷所產生的垃圾——籠盔(一種燒製瓷器時盛放瓷坯的籠鉢)片和爐渣。行走於街巷小弄,滿眼皆是,或牆體以籠盔加石灰爐渣壘成,或是牆頭所擺的花直接種在籠盔中,它是制瓷文化傳承下來的載體,亦是小鎮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難引起人們去時時在意它。

拴馬石猶在怎不見了馬兒散文

小鎮彼時交通不便,與外界通者僅以人力、騾馬爲之,至今故街及舊時大戶人家牆上的拴馬石和拴馬樁存者甚多。時代在發展,小鎮也無例外地融入了這個時代,開始更多地使用了機動車輛,不再使用馬騾等畜力,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再去注意到那栓馬石的存在。拴馬樁因多是石雕物件,早已被有眼光的人和文物販子蒐羅走,只有那寂靜的樣如石鎖的拴馬石嵌在牆上見證了小鎮昔日的繁榮,成爲小鎮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我的孩童時代是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小鎮的社會尚未發達到由機器行駛的車輛橫行之地步,雖鎮內不寬的街道上偶爾也會駛過“滴滴”叫的汽車和“突突”響的`拖拉機,但基本還屬於畜力和人力爲主的時代,街邊房頭就常拴有馬騾等牲畜,那專門鑲嵌於牆上的拴馬石還忠實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相應地爲了服務於畜力時代,鎮內還有專門打製馬蹄鐵的生着紅爐的鐵匠作房,鐵匠爐旁還是舊式手拉的風箱,隨着風箱的拉動,紅爐內的火苗便竄動起來,再看那置於其中的鐵料由黑變紅而後發亮嘣閃出的火花,映在打鐵匠人黝黑的臉上,一種手工時代完美的勞動畫面躍然心間。作坊旁邊幾根深植地下如小腿般粗細的木樁上則拴着幾匹等待釘蹄掌的馬騾,我觀那些木樁所植的形狀,總會不自然地想起武俠小說中練功用的梅花樁來。釘馬掌通常三人協作,主人牽馬安撫牲畜,釘掌師傅將牲畜小腿置於自己做弓步狀的大腿上,打下手的徒弟則控制好馬腿使之不會亂動,此時師傅將馬掌下磨損壞的蹄鐵去掉,用利刀割去馬掌上磨壞的死繭使之平整,然後將打製合適的蹄鐵按在馬掌上,放好鍥形鐵釘,隨着手中鐵錘舞動,那鐵錘釘馬掌時兩下一頓“當、當——當”的有節奏感的聲音便響起於空中了,這常是引我們孩童入勝的情景。

那時機動車很少,就連大的瓷廠也不例外地使用馬車來拉料和運走制瓷產生的爛籠盔、碎瓷器和爐渣等廢物。鎮內的“國營、一廠、二廠、社辦”四大瓷廠也都有自己的大馬車隊,青一色的或黑或紅的大騾子,據說他們的食物標準比人要高許多。被我們稱作汽馬車的大馬車通常由三頭大騾和一輛由汽車輪胎底盤做成的大木轅車組成,上具藤條編制的車箱匣體,傾倒載物時可抽掉以便卸載,車底板有可抽動之活板,方便倒細料物體,動力爲兩驂一服的三頭大騾。載物能力堪比一輛小的四輪卡車。大馬車急駛而過時常能聽到趕馬車伕那響亮渾厚的“駕、駕”聲和甩動趕車用的長長的皮鞭時那響亮的“啪啪”聲,三頭大騾脖頸下的鈴鐺歡快地響在它所疾馳而過的路上。我們驚異於那騾馬的高大、雄健、有力,更驚異於馬車伕甩起長鞭時的威風模樣!

小鎮制瓷的物料多是依鎮內天然的自然資源,也有需從外地購入者,如長石、螢石、方解石、石英等還有一些我所不知道名字和配料的東西。這些物料也多是由人力腳伕牽着一隊馬兒從遙遠我所不知道的地方運來,仿如古代西域商人的駝隊一樣。三兩個人結伴,各自牽了一隊馬兒,每隊五六匹或七八匹不等。每匹馬背上馱着三四隻近兩米長、二十餘公分粗的帆布袋,裏面盛着物料,緩緩而行,不急不躁。牽馬者或背手或抽着旱菸袋鍋子行走於小路間,而我常見的則是在他們必經的小河畔。因小河穿鎮中而過,所以到鎮內各方的路都近便,而我家又居於河邊,所以便可常見了那馱着物料經年穿行的馬隊,聆聽他們行路時那特有節奏感的“的的”聲和着馬匹脖項下鐸鈴兒的“叮噹”聲,直到馬隊遠去!

彼時爲了給遠行的馬隊或是人力車伕們有住宿的地方,鎮內還有若干大車店,名曰:幹店。幹店多是寬闊的青磚壘做的拱型門框,厚重木門半掩,木門並不上漆,於風吹日曬中顯得原始而粗獷,一個同樣歷了風雨的“某某幹店”的牌子置於門楣上方,我雖未進去觀過它內裏的真正模樣,但聽大人說所謂的幹店和旅館並不同,它就是管住宿和放置車馬,可以飼餵騾馬等牲口,但需要自備被褥和飯食,費用極爲便宜。至今也未進去看過它的真正模樣,而它也早已隨人力腳伕的逐漸減少而走進歷史,至今想來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這些兒時的記憶彷彿還歷歷在目,但僅僅是二十餘年的時間,小鎮也隨着改革開放的大潮走進了新工業時代,房子由青灰瓦房變成了樓房,路上跑起了汽車、三輪機動車、摩托,人們都用上了手機,扯起網線,用上了電腦,所產的瓷器也早經由現代的物流網絡走向了世界。制瓷也用上了現代化設備,燒窯也用上了天然氣,可以說小鎮是大發展了。可於這發展中我總覺得是少了些什麼。我想缺少的便是那曾讓我們往日並不在意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吧!正如那故牆上尚在的拴馬石,然拴馬石猶在,獨不見了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