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裏的春天散文

我們這裏的春天是平凡的,就跟我們這裏的人一樣平凡,不像風景名勝的春天那樣讓人驚喜,讓人感嘆,讓人讚美,那樣壯麗壯觀,那麼美不勝收。

我們這裏的春天散文

到了春天,小草由孕育的小芽慢慢地掙長,慢慢地由鵝黃變成嫩綠。樹木枝上的嫩苞慢慢地展開,變成嫩黃,再變成嫩綠。小溪河的水比冬天的活潑,啍着歌潺潺而去。我們這裏雖然沒有名貴的樹,珍貴的花,奇異的草,但也有常青的松樹,杉樹和其它雜樹。儘管在春天到來或過後,它們的樹葉也在悄然換葉興替,但在我的記憶裏,它們始終是一種蒼綠,是一種蒼勁,是一種傲雪鬥霜,笑迎春風的性格,一年四季顯示着勃勃生機,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活的瀟瀟灑灑,活活潑潑,自由自在,活出了自己的情趣,就像我們這裏的人一樣。

我們這裏沒有奇峯,沒有險嶺,但有的是山,海拔不高,但連綿起伏,綿延千里。到了春天,嫩綠與蒼翠相間,綠樹與青草交織,野花與綠色輝映,山與水相擁抱,那是一種連綿起伏的山,那是一種連綿起伏的綠。這時站在山頂上看,整個大地就像波瀾壯闊的大海,洶涌澎湃,越遠去越隱約,越感覺它的無邊無垠。在淡淡的霧中露出壯闊的仙境。這時,雖沒有站在奇峯秀嶺中那麼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讓人豪氣頓生,而一覽衆山小,但也能分明地感受到平凡中的壯觀。然而,這是唯一的壯觀。

我們這裏出門就是山,山上到處是羊腸小道,四通八達,連通每座山。春來了,路是清新的,在曲折環繞中送你到每個村,讓你不時感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和韻味。春天的空氣是溼潤清新的,春天的風是輕柔的;春天的陽光是暖洋洋的;春天的景色是綠的。人們行走在山間小道,步履匆匆,精神抖擻,心情振奮,懷着春的希望,奮鬥着一年的收成,春天也在孕育着秋天的碩果。

我們這裏的特點是山連着山,路連着路,溝壑縱橫,小溪河穿山而過,繞山而行。有的成“之”字形,有的成半圓形。到了春天,山更活潑,水更歌唱,樹更生機,草更激情,花兒也開放着美麗。我們這裏最讓人感奮的是映山紅。它們夾雜在樹叢中,給人一種清新,給人一種樸實;給人一種清純;給人一種美麗,給人一種激情。

值得記憶和讓人感慨感奮的是兒時的春天。一到正月初幾,全大隊的社員都到山上植樹造林。林地是去年冬天把雜樹砍好的,已乾枯了。正月放一把火燒了就露出山土,有幾十畝到百把畝不等。人們包上用蒿子葉做的粑粑當中飯。一上工,全大隊一千多號人一齊做工,鋤頭挖坑的.聲音,說話的聲音,廣播員的鼓動聲,有的放樹苗,有的栽樹苗,有的插標記牌子,熱鬧非凡。中午,人們生火燒烤了粑粑吃,就席地而坐,就對歌,喊號子。在那樣艱苦的年代,人們的激情,熱情,豪情和樂觀都是盛況空前的,總讓人有種沙場秋點兵的豪邁感覺。

那個時候,我們小孩最期待的是陽春三月。因爲將有一種“三月果”的野果成熟。它長在一種帶刺的小樹上,葉片一頭微尖,花白色,果實一熟透,鮮紅鮮紅的,就像一顆顆紅寶石綴在枝頭。果實先後成熟,第一天摘了,第二天又會有成熟的鮮紅果實,一直可以延續一二十天。味甜而略顯酸味,微酸中更感清甜,水汁好,很好吃。那時候,常常食不裹腹,它可以充飢,解渴,也可當零食。在沒有糖吃的歲月也可當糖吃。那時春天,生產隊經常開荒種地。種了幾年不種,就又荒了。在荒了的地中正好長這種“三月果”樹,一大片一大片的。到了三月,我們讀書就盼望放學。一下課,就往家緊跑快趕。到了家一放下書包,就拿上量米用的小斗子或缸子和小夥伴爭先恐後地往山上跑,到了“三月果”樹叢就一個勁兒地摘,搶,選最大的,最紅的搶摘,比誰摘的大,摘的紅,摘的多。這時,誰也不吃,只一個勁兒地瘋搶,只到沒東西裝了,也就正始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一羣小夥伴纔在夕陽下邊吃邊往家趕。一副豐收的樣子,一副喜悅的樣子;一副甜蜜的樣子;一副滿足的樣子。這是春天送來的,它讓我們充了飢,緩了渴,償了鮮,解了讒。那是另一種情趣,另一種收穫,另一種風景。

儘管春天與我們這裏的人一樣平凡,但它也讓我們感受了風景,感受了清新;感受了驚喜;感受了歲月,讓我們有了許多童年甜蜜的記憶。

我們這裏春天的山很平凡,春天的水很平凡;春天的花很平凡;春天的草很平凡,它們構成了我們這裏平凡的春天風景。但它們同世界一起沐浴一片陽光,同享美好日月,同在宇宙。它們陪襯着風景名勝,沒有它們顯示不出險山峻峯,顯示不出奇風異景,就如同沒有凡人就沒有偉人一樣。

在我們這平凡的春天山間小道上和世界一樣,千百年來行走着匆匆的腳步,他們在了卻着春天的希望,奮鬥着秋天的收成。人們活的坦然,淡定,自得其樂,也有着另一種滿足。這同樣是另一種春天的風景。在這平凡的風景中也顯示着另一番趣味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