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高榜山的散文

高榜山,被戲稱爲惠州的白雲山,是惠州市區的綠肺。是惠城區目前唯一國家級城市森林公園,位於紅花湖和西湖風景區內,爲紅花湖景區北面最高山,背山面湖,遠眺螺山和小鱷湖,兩山三湖的自然恩賜成就了高榜山獨一無二的景觀價值,也造就了城市原築令人豔羨的居住價值。高榜山寓意是預祝惠州考生能金榜高中之意(引自網絡)。

重登高榜山的散文

——寫在前面

雖說是重登,卻依舊懷着激動的心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高榜山沒有仙,卻頗具氣韻,這是別人對我說的。於是,趁了閒暇,便決意再次重登,以尋找它的氣韻。

上一次的登山是在今年六月的最後一個黃昏,因爲那時暮色漸濃,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體會到這山的氣韻,便在山頂與六月匆匆作別之後,便也匆匆的下山了。

去高榜山的道路並不遙遠,當然,更不費周折了。它仿如一顆綠色的巨石靜靜地鑲嵌在市區的繁華地帶。所有的風都從它身上出發,所有的陽光和雨露都讓它一一嚐遍。高樓林立也好,車水馬龍也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經過山腳的那一刻,你會不由自主的對它萌生驚鴻一瞥。

來到山腳下,馬路上汽車的笛聲、人流的喧譁聲竟都消失了。靜謐,這是你對這一座山的第一感覺。

依然是選擇那一條曲折的石階小徑。對我來說,那條直通山頂的公路固然不錯,可以讓我免去不必要的疲勞,但又必然會失去很多爬山的意義,更妄談要尋找它的氣韻了。

面對石階,我放開了思想的河流,讓其拾級而上。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才邁步不久,一陣鳥鳴穿過茂密的林蔭,蕩入耳內。其聲清脆悅耳,如琴聲悠揚。靜聽,是少女在撥動風鈴,或是童子在吹響竹笛;細聽,卻如二泉映月,絲絲入耳;如高山流水,蕩人心絃。“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這,應該是天籟之音吧。

聽着這天籟之音,我卻不敢產生平時喜歡淺吟低唱的勇氣,唯恐會因此而擾亂了這頗富韻味的曲拍。我只有靜下腳步,細細的.體味:這就是這山的靈氣吧,曼妙的樂曲,靈動的拍子,縱有萬般煩惱,也會因沉浸在這令人心曠神怡的曲韻中蕩然無存……

聽着聽着,便不由自主的舉目尋找鳥的蹤跡,卻讓那茂密的樹葉擋住了視線。看來,是鳥蹤難尋覓,葉深不知處了。

此時,早晨的陽光給層層疊疊的葉子篩成了一條條金黃的細線,如雨絲一般灑在地上,形成了一地的斑駁。

這斑駁,或呈圓狀,或毫無規則,彼此相映成趣。更妙的是,風吹葉動,葉搖影移,使得這些光點的形狀在不斷的相互變換,每一種形狀只能保持短短的瞬間。在這隨風變換的過程中,葉的影子,光的斑點都如水般流動,流動在凹凸不平的黃土上,恰似一幅溪澗流於山壑的圖畫。

“這就是這山的才氣了。”我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於酒也。”歐陽修是這樣說的。高榜山沒有水,卻仍然讓人尋得山水之樂;在我身上,也沒有酒可寄託,但縱情於這山,這“水”,同樣是令人陶醉不已……

感嘆着這山的才韻,順着石階拐了一個小彎,便看到了一些錯落在路旁的石塊。這些石塊,雖有苔蘚成斑,或者藤蘿掩映,卻也輪廓分明;雖飽經風雨侵蝕,卻依然以不可顛覆的姿勢,靜靜的屹立一旁。

目光順着石塊漫過,一個亭子便突入眼簾。這亭子,全由樹木搭建,連它的頂處也是用樹皮修成的。這亭子,雖藏於石後、隱於林間,卻格外引人注目;初看小巧玲瓏,細看卻偉岸壯觀。

這石,這亭,肯定就是這山的浩然正氣了。這正氣,是歷經風雨卻不容顛覆的威嚴;是妄圖遮掩卻遮掩不了的光芒;是與生具有的偉岸……

坐亭小歇,身上的倦意便給那一股正氣鞭笞得渺無蹤影。“繼續向上!”這是此刻心裏唯一的念頭。

順着石徑,繞過叢生的雜草,便到了山頂了。舉目遠眺,遠處雖羣山起伏,逶迤磅礴,此刻,在我看來,卻有小如泥丸、水騰細浪的感覺。俯覽山下,那碧綠的紅花湖如嬌俏的美人,緊緊的依在山的腳下;那林立的高樓,如纖纖玉指,牢牢的牽着這山的衣角;那縱橫交錯的馬路,似髮絲,或似纖繩,突顯了這山的雄偉;至於平時視之爲壯觀的車龍,此時此刻,只能用蟻螻來形容了。

“好大氣的一座山!”迎着颯颯的風響,我不由得驚呼。這大氣是可以藐視衆山水的傲慢;是可以迎風擋雨的豪邁;是大隱隱於市的豁達……

靈氣,才氣,正氣,大氣,這是一座怎樣的山!置身於這山頂,山高人爲峯,此刻的我,又是懷着怎樣一種難以平靜的激動……

“高榜山,我還會來的。”在下山的那一刻,我這樣喃喃自語。

此時,正值響午,陽光強烈;風,也依舊在颯颯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