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慶靜靜享受慢生活散文

一條入村的巷子鋪上了水泥,地基牆上刻着五個醒目的猩紅大字“宅慶村承建”。隨之,成排的院宅老屋就這樣被注入了現代氣息。而那些老舊的雕花門樓、青磚灰瓦、門前拴馬石、四方天井等場景依然彰顯着這個村子的古老。

在宅慶靜靜享受慢生活散文

走進村巷裏,沒有什麼行人,巷子裏的陽光清澈明朗,讓午後的時光顯得悠遠而恬靜。巷子兩邊門樓和窗戶,清涼又妥帖,它們一重接着一重,存儲着宅慶人生活的細節。木質的部分有的已經殘損了,有人居住的房子就會小心翼翼地給它維修;沒人居住的,有的部件就悄悄地裂變、腐爛、風化,直到碎裂才被驚覺。屋內的光線有些暗淡,但依然能看清裏面擺放着許多老舊的農具,已過秋收,有的農具被擱置下來,變得鏽跡斑斑。院子裏,有人用竹竿靠在牆壁架起架子晾曬着衣物。房前屋後,一畦畦菜地,青翠鮮嫩。竟然還有牲畜,豬、牛什麼的,圈在村巷邊窄小的房子裏,走過時,隨即就有另一股農家味道散發出來。拐角處,有人三三兩兩地拿着鋤頭鐵鍬直往河邊田地走去,這是宅慶人外出勞作的一種方式。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場景,它讓人感到了安詳和妥帖。可以說,這裏的角角落落都透着恬淡和清新的氣息,徜徉在村巷子裏,我的內心油然被這種氣息深深感動。我想,生命中,能在靈田這塊地上邂逅這樣一個令人心儀的小山村,真的是一種幸福。

走進這家老宅,宅內是三進院落,裏面有廂房,寬大的堂廳、廊檐、庭院依舊保持最初的格局,院內有幾張方桌,木製的長凳,印着歲月的風貌。陽光、雨露從天井裏灑下來,宅內一片亮堂。那些老舊的窗櫺依然美麗,精緻的木雕傳遞了幾百年前的生活情趣。這時,我站在廊檐下、天井裏,用手輕撫着門扇上的雕花,心中涌起一種纏綿而又難以言說的情愫。在宅慶,我不斷地與呈現頹態的老宅相遇着,頹而不敗的它們,支撐着骨架,挺立在巷子與樹影中。那些形態如舊但質地簇新的新屋摻雜其間,走進去可以聞見的,從老宅骨子裏、木縫中散發出的天然木香,已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氣息取代。可以這樣說,如今人們改善空間、生活質地的渴望,是誰也無法阻擋的。老宅的好,老宅的親,老宅的不可複製,只能在懂得、體恤、珍惜它的人那裏,才能以保全並延續。

我看見一位黃氏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長的橫樑上是精挑細刻的好木,由於老宅低調的門臉、高聳的`板壁、緊湊的結構,老人想了很多辦法才修繕好。此時,那根橫樑安臥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卻有一股安妥的氣息,似乎有它穩穩地坐鎮一方,這滿屋的狼藉躁動之氣,都不足爲慮了。繞過一條村巷,進到“舉人門第”,有人正圍坐在堂屋一起下棋,專注的樣子讓人感覺那不是在下棋,好像應對一場考試似的,他們對我的進入和拍照無動於衷。或許,來村子裏的人多了,他們已經習慣了,你來了就隨便地走,隨便地看,不跟你客套和見外,你覺得這裏好吧?相信你還會流連忘返的。這時,擡頭見門上一副對聯:“寒窗攻讀春燕舞,蟾宮折桂夏牛飛。”由此,想到村中立着的那塊“學子錄”石碑,碑上刻有清代直至2007年以來科考中榜和高考錄取的黃氏子弟,不分男女。可以看出,當年村中的學子讀書是非常發奮的,這種崇文的風氣和氛圍一直傳承了下來。這在桂北的鄉村中是實爲少見的。

在這裏,我被宅慶的崇文風氣深深感染,內心充滿了敬意。而這裏人們古老的生活方式也總是令我豔羨不已,很多次遇到與此相似的場景時,我都難以抑制內心的衝動———留下來,不走了。比如我以前去過的迪塘、金盆、長崗嶺等古村落,在這些地方,那份淡然與恬靜令人沉迷和嚮往。於是,行走在宅慶村,靜靜享受慢生活帶來的愜意和從容,看着那些院宅老屋,內心是溼潤而豐盈的。時光的印痕,一點一滴,悄然凝固在這裏,直把宅慶的前塵過往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