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讀書散文

小時侯,象所有的小孩子一樣,我對糖果有種特別的迷戀。如果得到一兩顆糖果,一定會攥在手心,連手一起放進兜裏,摩挲很長時間,捨不得輕易放進嘴裏。即使放在舌尖,也儘量讓它多停留一段時間。那樣,似乎有更多、更久的期待,讓你覺得快樂的日子是那樣悠長。

捨不得讀書散文

現在,面對好書,我也一樣捨不得。每次邂逅好書,雖然閱讀的心情無比急切,可我還是捨不得匆忙翻閱。我需要按捺下激情,給自己時間整理思緒,理清自己的心理需求;給自己空間攤開心神,準備接納。

我總以爲,匆匆忙忙搶佔美好的東西是不理智的,這樣做最終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浮華,而它深潛的美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此時,我完全能夠理解古人在讀書之前沐浴、更衣、焚香這一系列貌似繁瑣的禮節,它並非僅僅是對讀書雅事的形式上的恭敬,而是提前讓自己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認真而深刻地感受它美好的境界。只有這樣,纔會把好書中的字句在心頭細細咀嚼,慢慢浸潤,悄悄感化,直到體悟它的潛在美。

讀書就象遭遇一場愛情。一見鍾情似乎是最完美的感情,可是,如果無法經歷時光的雕琢,沒有思想的溝通,這種最美的感受也許會變成虛幻、變成怨懟,甚至被理解成欺騙。所以,一見鍾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也所以,狂熱地手不釋卷、夜以繼日地捧讀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喜歡讀書。我們可能經歷過很多段感情,如今只留下一些淡淡的影子,也讀過許多當時以爲有趣、有意思的書,如今早已化作雲煙。

讀書又象品茶、飲葡萄酒,需要小口輕啜,讓它在舌尖打幾個轉,然後緩緩嚥下。只有慢慢來,才能體會它的深刻。

最深刻的記憶是曾經長久、深沉地愛過,無論愛情、茶、葡萄酒還是書、文字。比如,以這樣的文字講述中國古典文學與自然的關係,恐怕任誰也不會遺忘。“在所謂‘三百篇’中,幾乎都要先稱植物動物之名才能開誠詠言;說是有內在的聯繫,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干着……楚辭又是通體蒼翠馥郁,作者似乎是巢居穴處的,穿的'也自然不是紡織品。漢賦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邊旁的字羅列殆盡,在加上禽獸鱗介的譜系,彷彿實在對‘自然’說:‘知爾甚深。’到唐代,花濺淚鳥驚心,人和自然相看兩不厭,舉酒邀明月,非到蠟炬成灰不可,豈是‘擬人’、‘移情’、‘詠物’這些說法所能敷衍。宋詞是唐詩的‘興盡悲來’對待自然的心態轉入頹廢,梳剔精緻,土屬尖新,儘管吹氣若蘭,脈息終於微弱了。接下來大概有鑑於人與自然之間的絕妙好辭已被用竭,懊惱之餘,便將花木禽獸幻作妖化了仙,煙魅粉靈,直接與人通款曲共枕蓆,恩怨悉如世情”。

能於文字間讀出這般羚羊掛角似的牽扯,如果不是愛書如情侶、費盡琢磨猜盡心思,哪能參悟了這番情愛纏綿!

於讀書,我不喜歡忙裏偷閒。對我來說,讀書不是業餘消遣,不是零食,而是有規律的心靈滋補。每次決定讀書,我總是選在週末或假期。除去“鎧甲”,換上舒適的家居裝、軟底鞋;不邀客也不去訪客;窗簾半掩,屋內溫暖而清爽;準備一些吃食,不動煙火;抽出一本準備已久的好書,手邊一隻筆,在沙發或吊椅上,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投入,感受好書帶來的愜意,並不時記下自己點點滴滴的感受。

書桌上有一些書已經讀過,還有一些書未曾開啓。我不急於讓讀過的書下架,也不會讓未讀的書塵封。讀過的我會再次翻閱,讓那些精美的句子再次象一排排細浪在我眼前和心頭翻卷。沒有讀過的書依然象一個個瑰麗的誘惑,吸引我沉入,而我也會給它一片片純淨的思想空間,讓它留駐。

捨不得讀書,是想讓美好的記憶和憧憬存留的更長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