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幼稚病的經典散文

有句話一直想說沒說,不是擔心別人怎麼看,而是怕說出來後連自己都覺得幼稚。

閱讀幼稚病的經典散文

其實這句話沒幾個字:我看不懂《百年孤獨》。

我當然不會自己去買《百年孤獨》,那一年,剛剛認識我的許璟知道我也喜歡文學,就竭力推薦了這部據說是再現了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開頭也就光聽她說說,沒怎麼上心,卻不料次日她特意買了一本來送我。此後,幾乎每次來看我,或者給我寫信時,她都會提到《百年孤獨》,並始終關注我看到了哪裏,有什麼感想。可我什麼都說不出,連唯唯諾諾都做不到,惟一的辦法只有硬着頭皮去讀,總不能辜負人家小姑娘一片心意吧。

然而,不管我如何認真地一個字一個字細讀,沒上十來頁,就堅決不知所云了,我覺得那簡直就是一道魔咒,催眠的那種。

後來有一天許璟過來,我實話實說,她呢,看着我,像是在研究一尊怪物。不過也好,從此以後,她沒再在我面前說過《百年孤獨》。我知道,在她心目中,我完全已是愚不可及。

還有《追憶似水年華》,有人曾強烈向我推崇過,爲了不拂美意,曾下載過一部電子書,結果發現,讀着她比讀《百年孤獨》更雲裏霧裏。

讀不懂的'還有許多,一一枚舉,沒有必要。總之一句話,每回有人提到那些世界級的鉅著,我都會莫名地感到一種條件反射,搶先聲明,別跟我說這個,我承認我白癡,打住打住。

也許是語言習慣或生活方式的差異,使我無法融入名著們所營造的世界。然而,爲什麼有些外國名作卻能讓我讀得津津有味呢?而且,國粹之中,有些名著我也同樣無法接受,比方有口皆碑的《金瓶梅》,無數次想讀,結果沒一次能讀完第三回。

不能不懷疑自己太幼稚,天生缺乏欣賞高雅的才情。

也算是無事生非吧,一想二想就想到了根源。我的意思是說,在閱讀方面,我的幼稚由來已久。

現在的孩子,剛認識幾個字,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讀三百千,讀唐詩宋詞元曲,讀世界名著等等,我呢,到初中還不知道我們的祖先有部叫《紅樓夢》的書——你別不信。出校門之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外,我幾乎就沒讀過長篇小說。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初三那年,在校圖書館借閱一本《金瓜和銀豆》的童話書,圖書管理員一臉驚訝,怎麼你還在讀這種玩意兒。

說來也奇怪,我從小不信鬼神,卻始終頑固地癡迷於各類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一說到牛郎織女、白蛇娘娘或者劈山救母什麼的,就來精神。正因爲如此,那時候我的身後總跟着一批比我小許多的小屁孩,他們喜歡聽我說神仙鬼怪。

病了之後,所有幻想色彩都化爲烏有,這纔開始接觸成年人應該讀的那類書。那年月,書很少,多的是時間,於是來者不拒,於是囫圇吞棗,似乎沒碰到過一本我不喜歡的書。

書一下子多了起來,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雖然有選擇的餘地,而且經濟上也不允許我見什麼要什麼,可還是買了許多道聽途說的名著。初衷並不是想充門面,可買來了,最有名的反而讀得最少,原因只有一個,讀着沒味,甚至不懂。有時心裏還會悄悄嘀咕一二,這名著那名著,到底好在哪?

書櫥裏那些我不喜歡或看不懂的書,肯定是世界級名著。

唉,想想都難爲情,爲了自己這閱讀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