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泣血的清明散文

從昨夜開始,細雨就一直“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天大亮了,屋外還依然是漫天雨霧,迷迷濛濛。媽媽把家中僅有的一把油紙雨傘遞給我,囑咐着:“小心,別摔着,路上泥濘……”

哦泣血的清明散文

真的很佩服古人,他們寫出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傳千古,卻是真地道出了人們在清明時懷古憶舊的心情。那一天,往日在街道上歡跑的三輪兒、大軲轆車……都彷彿“絕跡”了,只有我們這些在共和國誕生後上學的第一批小學生們,排着隊,或戴着草帽、或打着雨傘、或披着蓑衣、或頂着麻袋(注2),肩扛着鐵杴、掃帚,順着二仙居橋,往這個小山城的西邊默默前行。沒有稚童嬉鬧的歡笑,也沒有孩提清脆的歌聲,因爲老師講過了,今天的活動,是到過去日本鬼子設的刑場、被人們稱作“萬人坑”的地方,去祭掃被屠殺的抗日誌士和普通中國老百姓的遺骨、亡靈。

我們在細雨中走過了三道牌樓、二道牌樓、頭道牌樓……

一路上,不斷有人加入我們的隊伍,有銀髮的男人、有牽着孩子的女人……他們和我們一樣,在隊伍裏寂寂無聲。今天,好像整個小城承德,都陷入了沉靜之中。

出城了,天也開始放晴。太陽皺着憂鬱的眉峯,把頭探出雲縫,向我們解釋:“我和你們同樣心痛,因爲我曾經看到過那驚天泣地的悲壯情景。所以,請原諒,細雨,是我的淚水,撒下去,是爲了把塵土洗淨,把空氣澄清……”

這是一個三面是山的谷地。山坡上的榆柞楊柳,早已泛青,枝枝椏椏,嫩葉也早已曬綠,在雨後的陽光下,嫩綠的樹葉和金黃的迎春花交相輝映,本應該綠得更嬌,金得更濃,別具一番風情。但今天,葉垂首,花掩容,和祭掃的我們同樣沉痛。春風裏,聽得見樹和葉的嘆息,春日下,看得見迎春花上的雨滴,就像它的淚珠一樣晶瑩……

我從還有些溼乎乎的土中掃出了一個骷髏、一塊兒骨頭,骷髏的眉心處有一個圓圓的小洞。老師說,那是讓鬼子的子彈打穿的`。我問,日本人爲什麼到我們家裏來逞兇?老師說,因爲我們弱小,我們貧窮……他又指着跟我們隊伍來的那些男女老少們說,他們的親人就是被鬼子殺害了的。今天祭奠他們,是要告訴他們,從今後他們的親人可以盡享太平……

焚的香,在陽光下嫋嫋地向天上飛去,紙的錢,在春風裏冉冉地四處飄零……

當我們將那些收集起來的骨殖掩埋,成爲一個大大的墳塋,我們默立在四周,向逝去的先輩們三鞠躬……

從那以後的每一年清明,我們都要去“萬人坑”祭掃,直到我隨着父母離開那座讓我終生難忘的山城。長大以後我懂了,貧窮就要捱打,弱小就要受欺凌。所以,我才告別親人,投筆從戎!在祖國的海防前線,當了一名保家衛國的士兵。但是,那個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泣血的清明,直到如今,一直讓我魂牽夢縈!

(注)麻袋,可以將其一角掖入另一角,再豎向摺疊,即可以頂在頭上做爲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