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老子的散文

《老子》全經五千字,寓五千運,分上下兩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體,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寫老子的散文,歡迎來參考!

描寫老子的散文

描寫老子的散文1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關於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老子”是人們對他的稱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於掌故,熟於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並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劉耿立王子猛爲悼王。王子朝殺悼王自立。晉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爲敬王。這次內戰達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席捲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握的圖書亦被帶走。於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形勢的變化,使老子的地位發生變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轉變,由守禮轉向反禮。

老子由於身受奴隸主貴族當權者的迫害,爲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後來,他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西南)時,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於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傳老子出關時,騎着青牛飄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爲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爲《老子道德經》。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並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於老子的。

《老子》一書,文詞簡短,艱深難懂,因此後人作了許多註解。最通行的有西漢時道學家河上公(姓名不詳)注,三國時魏國哲學家王弼注,還有清朝時魏源的《老子本義》,等等。下面我們就通過《老子》這本書,來了解老子的`哲學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於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爲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纔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這就是說,作爲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爲,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着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第五十一章》)這樣,老子遂把自然創造的根源歸於自然本身,從而摧毀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論的基礎。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觀,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認了鬼神的威靈。當然,老子的“道論”剛從傳統的宗教解放出來,還未能完全擺脫宗教的影響;他的自然決定論,使人完全聽命於自然,輕視了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後來有的哲學家把它發展爲定命論,爲害頗大。

描寫老子的散文2

老子是一種大格局

——靈遁者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被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錢啊,名啊,利啊,權勢啊等等這些東西,會圍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態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會性動物,現在的人都是這樣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準則,生活態度。我一直說沒有敬畏之心,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原罪。

我有時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圍的人,看看網上的圖片和信息,真的會覺得老子啊,莊子啊這些人活得纔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們是該回到遠古,去心對心的聽聽這些老者肺腑之言,聽聽他們的恬淡心態。找到這種智慧,普及這種智慧,我們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嫉妒,有那麼多不正常,有那麼多神經病。

聖人從來沒有走遠,就在我們身邊,如春風,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出子老子《道德經》,說的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閃光。生命力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強大。

詩人臧克家也寫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沒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觀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人。記得上面的話,它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指導。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遠,格局就有多大。沒有飛機,沒有大炮,沒有望遠鏡,更沒有飛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樣。道德經第一句話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大概翻譯是這樣的: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存在的道。可以叫的出的名,就不是永恆存在名。無,是天地原始的稱謂;有,是萬物母體的名稱。所以常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微妙;從常有中,去觀察道的端倪。

這就是老子的格局,這就是老子對於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飯,不是睡覺,不是一個村,不是一個縣,也不是一個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我們知道“道”是貫穿《道德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經》本身也分爲道經和德經兩部分。用我的話,可以這樣說,道經就是世界觀,德經就是方法論。

老子顯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實踐大家,大師。從樸素的事物中,總結出的道理,令我們現在的人都瞠目結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這些句子如洪鐘一樣,響徹了2千多年。還會繼續鳴響。

物理學上的真空不空,隔空傳輸不都是老子口裏的話嗎。所以說大道至簡。老子很早就有了樸素的唯物主義精神了。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這就是老子。他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祭品一樣

。” 所以說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輕靈如水,是無人反駁的。他與自然一樣,他有宇宙常心。這就是聖人。試問這樣的人,會計較嗎?會嫉妒嗎?會貪財嗎?會痛恨嗎?

會的,因爲他也是人。起碼我是這樣認爲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用他的話說:無爲而治,寵辱不驚。當代的我們真的要記住老子的這句話:“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就是說別太把自己看的那麼重。

上面說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於生產力和理論知識的條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以及物質世界具體的運動規律。

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些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顯然這是行不通的,也違揹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但是這點瑕疵是必然的。不影響老子是一個真性情,恬淡不爭,灑脫無僞的聖人。

他還提出“以無爲用,以有爲利。”的思想。在當代社會,應該奉爲生活心態的圭臬。所以他也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這是對上面思想的最有力支撐。

人的強大,不是多學了多少技巧,語言,服飾,而是學會了包容,學會了寵辱不驚,這樣就可以做到以無爲做無不爲。這樣不斷的進步,格局會小嗎?別人還會不願和你交朋友嗎? 別人還會不願意和你做生意嗎? 弄巧成拙,急功近利,投機取巧這些詞不都是太“有爲”了嗎?

而現在的我們呢? 不正是這樣的急躁嗎? 能多掙點就多掙點,能撈一把就撈一把,不管不顧後面的人,甚至後代的人。

經濟空前繁榮,空氣質量,水土質量空前下降。不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生活態度的警示嗎?

老子對於後代人的影響很深,很多地方都有老子的塑像。他被我們頂禮膜拜,這是好的。尊敬一個心懷宇宙的人,是好的。可以我們頂禮膜拜的時候,很多人是求財,求權,求精神病康復。

老子如果真的地下有知,只會搖搖頭離開。 是啊,明明良言妙藥就在那放着,你們還一天大喊:藥在哪?幸福在哪?錢在哪?嗚呼,哀哉!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爲老子沒有生活在當代。生活在當代,說不定他比我們世俗,愛錢如命。環境是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於這種假設我們只能呵呵而笑。以我們的心度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竹林七賢等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生活不管你處在那個年代。腦袋還是架在肩膀上,人還是有兩隻手,兩條腿。浩瀚的宇宙在中華上下5千年,只不過是一眨眼而已。聖人就在我們身邊,不要說師道不存久也。

我在嗚呼而鳴的時候,不光悲哀別人,也悲哀我自己。我也是俗人一枚。

老子是一種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下。”於我們來說太單調。我也是這麼認爲。如果誰讓再回農村,像小時候那樣住上半年,我是不愉快的,我是不習慣的。我怕我留戀大城市,我怕害怕農村太安靜。

但是身在鬧市中,心中常常有老子這些字,出現在眼前,與我們來說是大恩惠,大太陽。

世界的種種有規律,你可以利用的上,那麼恭喜你。如果你利用不上,那就改變自己。竹林七賢中的人,不是一開始都那麼放蕩不羈,是因爲報國無門,事業受阻,甚至不那樣裝,反而又生命危險。想想何苦呢,不若“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來的自然,來的舒服。

所以說老子是一種境界,就5000多字,去看看,去聽聽。不要人云亦云,說老子多好多好。你其實感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