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歲月我們這麼過散文

大學生活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歲月,一輩子也忘不了。我上大學的經歷,也有些小故事

大學歲月我們這麼過散文

十二三歲時,我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個大雜院裏。京劇是當時的“流行音樂”,我特別喜歡,高中時就成了學校京劇團的骨幹。沒錢進戲院,我就從收音機裏聽電波里流出來的“咿……呀……呀”的節韻。那時,我特別想有臺自己的收音機,但家裏根本負擔不起。好在宣武門附近有個小市場,出售日本人留下來的舊貨。我就拿積攢了幾個月的早點錢,買了一塊礦石、一根銅絲、一副耳機、一根鐵絲當天線,回家一番鼓搗,組裝起來的東西竟能發聲。從此,組裝收音機就成了我的一門“手藝”。

xxxx年,我高中畢業考大學。當年考清華沒有十足的把握,北方崑曲院相中了我,但家裏反對。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挑上了我,免試錄取,我對無線電也有興趣,就聽從父母的安排,讀了無線電系。我們學校在當時是德智體三方面發展。第一是教育我們,第二是給了我們好的`身體,給了我們比較好的知識,使我們在後面50年的生涯中能夠做得更好。

學校五年,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當年發給我的錄取通知書上有一句話,我至今都記得,那句話說:“歡迎你!未來的紅色國防工程師!”當時我們學校就是這樣一種氣氛——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從那時起,我們人生的目標,就是給國防工業添磚加瓦,現在看來這個信念是非常重要的。那時候,我們不會想到得什麼獎,因爲國防工程師是默默無聞的,是無名英雄。當時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的,學校在理想和追求上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所以,我們在一個大的環境裏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很好的理念。

有了好的信念,學校還有非常好的學習風氣。大部分人晚上都到圖書館搶座位,不懂的時候就互相討論。北理工晚自習還要點名,不來的時候還要批評。我們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感覺非常好。這個氛圍是要自己去抓住機遇,沒有人強迫你怎樣怎樣,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就好好學習了。我們當時是無線電系的定位專業,配的教室都是一流的,全國出名。我大學一二年級時成績是3分4分多,還因爲相位沒有講清楚,物理口試才得了2分,用現在的話講,掛科了。到了三年級以後優就多了,畢業設計時,我首次應用最佳相速方法設計雷達八木天線,獲得優秀畢業設計的成績。說明我在這個環境下有了成長。

另外,工科學校也給了我們全面的鍛鍊。我一直覺得,在大學,別死讀書。當時我們宿舍有一些全優的學生,成績全5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天天抱着書本。我呢,講得比較好聽屬於活潑,其實就是不太聽招呼,經常上晚自習就溜出去了。我在摩托車隊有一幫運動員朋友,騎的是捷克的加瓦摩托車,我們一起去開啊去衝啊,活動也多朋友也多。再比如我喜歡京劇,在大學的時候,我還是京劇團團長。戲劇有樂隊、有燈光、有導演、有演員,要把這些人都團結起來演好一臺戲不容易。作爲一個總設計師,你要讓這個集體、這個幾百人的班子往同一個目的推進,首先主意要出好,然後要讓大家心甘情願地按照你定的目標去做,這就是總設計師的責任,因此這都是相通的。

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我覺得有兩條非常重要:第一條,明確的追求目標。他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目標,我帶的北理工博士生有12位,大部分都很好,有一兩位不太行,主要的問題是不用功,對自己比較馬虎,推一推動一動。沒有把事情當作一回事把它做好。第二條是良好的自學能力。到博士這個階段需要鍛鍊自學能力,給你一個題目你自己要知道怎麼搞,這是最重要的。從查資料到分析資料,到提出自己的意見,首先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有追求以後再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一些特別好的博士生,我也向他們學習很多東西,互相一討論以後就把整個事情提高了。最重要還是第一條,一定要有追求。沒追求就是想混一混,混一個博士畢業,現在也很難混。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告訴青年朋友的,就是學無止境。如今的科學領域,特別是搞電子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像我上學時學的電子管,現在大家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所以,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科技前沿,即便是要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除了要有報國之心以外,還要提高科學水平和學習能力,不斷學習、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