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散文:書事憶往

數日前 淘得一書曰《書情書色》,照作者的說法,是自己東採西擷,忽中忽外,有人有己,亦正亦邪來編織的。書中輯有書話短章四百餘條,文筆精煉,味道雋永,卻都與書相關,或言書癡,或言書迷,或言書事。自己連日翻看,因書所觸動,便想起了自己的書情書色來。

優秀散文:書事憶往

遙想幼年之際,家中原本清貧,缸中糧食匱乏,遑論壁有藏書? 但小孩子總有一個好奇的大腦,即便食不果腹,衣衫襤褸,仍有一股求知的慾望,除卻課本之外,我那個年代的孩童,最想看的就是連環畫,因爲小孩閱讀,俗稱爲“娃娃書”,書雖小,卻能識字,更可看圖,文字平易,繪畫靈活(許多大畫家便因此興家,如程十發,劉旦宅等)。連環畫大抵由文學名著編繪,比較有名的如《三國演義》《紅樓夢》《隋唐演義》《岳飛傳》等等。那時真是一書在手,如獲至寶,廢寢忘食,念茲在茲!小時候我愛畫畫,易遐想,所以在看連環畫時,往往移情圖景,流連其間,每每神思恍惚。後來細想,自己畫畫等興趣的增長,便是這連環畫所啓蒙。

人不可能一輩子限於看連環畫的,心智在生長,需求也在生長。年齒稍長,便讀家父買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集韻增廣》,小時候記性好,讀不了幾遍,居然也能背誦 !但大多是口上能吟,心中不明,直到成人 ,始能略知書中三味。後來又鍾情於文學,但80年代的鄉鎮,大部頭的名著較少,兼之家裏經濟拮据,又豈敢大買?!於是往往會有一個瘦瘦的少年,在新華書店的書架間或蹲或站,低頭翻書,營業員一來,又連忙放下走開,裝作纔看的樣子。有一次遇到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厚厚的八百餘頁,裝幀極美,印刷精良,大有“窈窕深谷,忽逢美人”之感,而且書架上只有兩本了,放在手上,聞聞其香,摩挲其背,真想把它買下,終因囊中羞澀,最終放棄。出門之際,不禁仰天大嘆“讀書者難買書,買書者難讀書!”

買書難,其實換書也不容易。又一次偶然見同學龔某有《芥子園畫譜》,心癢不已,借來閱畢,如新人婚後,更是難捨難分,心想若據爲己有,作我繪畫楷模,揣摩心賞,照圖畫樣,豈不大美!於是提出與他換書,我提出以巴金一《家》對換,不肯,再繼之以《春》,仍不肯,再繼之以《秋》,始才換來對方首肯。若非那幾本書彼時已然看過,加之對繪事正在熱戀,昔年之我豈能如此概然?

新書貴,錯誤也多,若不是有時效要求的,我便心儀於淘舊書。買舊書的好處極多,書價相對便宜,甚至可以淘寶。讀初中時,忽聞鎮上文化站垮臺,要處理藏書,心中大喜,竟竊取家父50紙鈔向文化站狂奔,可惜依然步人後塵,在"殘山剩水"之間撿的200餘本,其間除王利器輯的《古今笑話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之外,竟然有民國36年的上海春明書店《唐詩三百首》,甚至有一本民國本地鄉紳的手書字帖,字如核桃,筆法嚴謹,可惜這本字帖現在不知去向,似乎應了“書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卻往往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的箴言!一念此事,每每無言。

買書是藝術而非科學,搜尋便是趣味。你若匆匆走進書店買一本早就想好的'書,這和買一根蘿蔔有何區別?如果只爲那幾條瘦骨嶙峋的小魚,誰還會頭戴斗笠獨釣寒江?所以不少書癡喜舊厭新,專以跑舊書店爲樂事。

舊書中往往有前面讀者留下的痕跡:一絲頭髮,一片楓葉,一則日記,一滴淚水,一朵乾花,一張發票,甚至於一紙情書!這些痕跡,便是你與他(她)今世塵緣,臨風遙想,未讀書而情已動矣!有些舊書有題拔,也有贈言,或有批語,由題拔與批語,可以窺見其讀者讀書旨趣,也可以識得讀書門徑,隻言片語,有頓開茅塞之感。

一個人,一個家,畢竟財力有限,你若書買多了,那其他就要節省,書中沒有千鍾粟,書中也沒有黃金屋,吃的和住的,還要在現實中來解決,所以有時很糾結,愛書成癮後,其實戒掉也難,葉公超聚書成三面之牆後,給自己訂下“三不買”的規矩:參考書不買;不讀不查的書不買;要讀之書務求先借,借不到再決定買不買。可是三年後,三面書牆還是變成四面,他只好說“關於買書,我只有感慨,沒有原則了”,可見戒書並不比戒菸容易。

十年前停薪留職去廣東,無非也希望着掙點銀子回家,其間戒了十來年的煙癮,唯獨書癮未能戒掉,每逢週末,還是要總往書店跑,在熟悉的輕音樂中,在書店關門前,總會抱着幾本書本回去。幾年後自嶺南迴川,車上難以多帶行李,在書籍與其他物件之間要做一個決斷,最終臨走只帶了四箱書,多餘的衣服,乃至電視,桌椅 一併扔掉,出門多年,行囊空空!人家抱財歸家,我卻抱着幾箱破書回來,不知有多少鄉鄰暗中譏笑! 爲書所困,乃至於此!

回想這麼些年,爲一己之娛,購書讀書所費金錢精力着實不少,持家養家未盡責任,家人由我受累,也是憾事!如今環看四周,同學少年多不賤,文有教授,武有將軍,富有鉅商,官有縣長;唯其自己,一架圖書之外,身無長物。

多年以來,幸好妻子待我寬厚,不打人,不罵人,不摔書,不焚書,竟然勝過了歷代暴君!乃至於夜裏臥牀,她看電視,我閱圖書,共處一室,相安無事。她看《啞巴新娘》,潸然落淚,我笑她“人是瘋兒你是傻”,她頭也不回,擲出一句“不關你事,各看各的”;我讀《古今概談》,每每大笑,她亦撇我一眼,說我“笑神經發作”,一語之後,也不追究。妻能容我“非爲”,真該一輯謝過!

書籍沒能給我好命,但我也不怨不悔,人之於世,各安天命,食有稀粥,衣能遮羞,寶車雖無,雙腿尚存,人生百年,豈可妄求!孫犁《書箴》雲:“淡薄晚年,無競無爭,抱殘守缺,以安以寧,唯對於書,不能忘情。。。。天道多變,有晴有陰,物有聚散,委之於命!”,看來,人與書籍,都有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