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菜根說起散文

食得菜根,百事可爲。這是古之先賢曾說過的一句話。哪些是菜根?我不很明瞭,仔細想了,才發現可以稱爲菜根的有很多,比如說胡蘿蔔、白蘿蔔,比如說土豆、蓮菜,比如說芋頭、荸薺、蔓菁……再仔細想了,先賢講這句話本非說菜根,而是描述的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和處世姿態。也就是說,經過了“食菜根”那樣的艱苦磨鍊,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從食菜根說起散文

古人說,菜味由根所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看來人類吃菜根,是在菜的種植和飲食發展中逐步探索出來的。也許是祖先在飢餓難耐的時候,從地下的根中得到了滿足,這個滿足經過從“療飢”到“尋味”的演變,從而菜根成爲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麼就今天而言,食得菜根也是美食中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容。胡白蘿蔔被人們稱爲小人蔘,在燉菜(湯)裏能經常看到它們的身影。土豆,特別是大西北的土豆,大且肉美瓤沙,當與大盤的辣子雞配到一起或者與牛肉丁配到一起時,那土豆就賽過玉食了。

說到土豆,不能不說牛肉,更不能不說牛。牛,是任勞任怨的化身,所以牛們偉大,那麼牛肉也是偉大的。這偉大的牛肉再配上如泥如沙的土豆,才真正是大衆者的美食,也曾一度被樹立爲遠大理想的標誌,而讓許多人爲之赴湯蹈火。再看洛陽乃至河南的菜系,同時被稱爲大衆者的美食還有:燴菜。也就是把那些肉啊粉條啊豆腐啊白菜蘿蔔啊等耐煮的菜們整到大鍋裏去“開會”,吃的時候就是一人一大碗,再配上幾個大饅頭,這菜同時也稱雜燴菜。吃着這樣的燴菜,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伴隨着人們的是熱鬧和喧囂,是暢快淋漓,還有普天同樂的.和諧。我在下鄉的那些時日,就常常盼望着能吃上這樣的雜燴菜。可是,那個時候能吃到的雜燴菜鮮有肉塊,有星星點點的大油(豬油)煎炒一下就很不錯了。也有吃雜燴菜的機會,這些日子通常都是喜慶的日子。所以,百姓們喜歡燴菜,嚮往燴菜,燴菜也就成爲百姓們期許的光陰。我也期望有大肥肉塊子的雜燴菜,直到當兵入伍的那天,在公社集中,才真正吃上了那樣的雜燴菜。那一次我連吃了兩大碗和好幾個大饅頭,整個大院蹲滿了新兵,呼嚕嚕的聲音此起彼伏,現今想起來,用“饕餮”來形容不爲過。

當生活從吃飯到如今的美食,無疑其中跨過了數十年的時間河流。當跨越了歲月的激流險灘,當美食逐漸成爲我們在生活中追逐的目標,“吃貨”便應運而生。享用美食,需要一種閒適的心態,這一點,古人也不否認。“性定菜根香”嘛。只有定下心來,纔有可能品味到菜和菜根之香。所謂飢不擇食,只能是爲了填飽肚子的吃飯。品嚐美食需要靜心,方能在咀嚼中品得真味,在舌端的一吸一吮中獲得滿足。其實拓展開去,世間做事皆需靜心,方能無限地接近正果。那麼,欲做大事者,咱們就從形而下的吃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