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咸亨散文

從心底佩服大文豪魯迅,筆下的人物個個都那麼個性鮮活,栩栩如生: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

又見咸亨散文

當年讀《孔乙己》,死要面子、迂腐不堪、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孔乙己的形象,留給我特別強烈的感受,深深地烙在了腦海裏。於是,孔秀才喜愛的“咸亨酒店”就成爲我愛慕神往的地方。

紹興無處不酒家。創辦於清光緒年間“咸亨酒店”,因魯迅的文學著作《孔乙己》而名揚四海內外。朋友說:“不到‘咸亨’,不能算來紹興。”於是相隔數年之後,我經不起朋友的忽悠,再次造訪了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再次“拜會”上大人孔乙己。

忙完公務去“咸亨”,天近墨色,又遇秋雨淅瀝,寒意方濃。我未在酒店門口徜徉,畢竟感知上對“咸亨”酒店的環境並不陌生,彷彿是到了久別的老地方。

門前依然是瘦骨嶙峋、長衫襤褸、一幅潦倒憂愁神態的孔乙己青銅塑像;還是那樣的門廳,還是那樣漆黑的長條桌和長板凳,還是那樣曲尺形的大櫃檯,還是那樣撲鼻的酒香摻雜着臭豆腐的味……只不過門口的對聯似乎換了,記得原來那幅“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的對聯,已被換成 “酒香賓鹹集,人龢事亨通”。

“咸亨酒店”門廳並不大,也是客人喝酒的地方。數年前我就是在沿街靠櫃檯的第一張長條桌子,和兩個熊腰虎背的同事大碗喝酒,那粘着碗壁的稠濃黃酒,聽說只限於酒店自釀自售,醇香甘甜,後勁十足,差點讓我醉倒在店門口。而今天佔據這張桌子的卻是兩個嬌柔的姑娘,笑意盎然地品味着酒菜。而我猶如過去闊綽的“長衫幫”,倚坐在古色古香的雅座包廂談笑風生。心中不免感嘆:人來人往皆過客,酒店天天迎新人。孔乙己如果活到今天,會不會還站在櫃檯邊喝酒,他有沒有能力償還賒欠酒店的19文酒錢。

因身體的原因,我放下手中酒杯已久,但拗不過朋友的一再“勸導”,只得斗膽應允,以一斤黃酒爲限。人有時候真的只能“寧傷身體,不傷感情”。

在紹興、在“咸亨”,當然要喝黃酒,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於中國,唯中國有之。國內釀酒界公認,最能代表中國黃酒的,首推紹興黃酒。它曾在1910年南京舉辦的勸業會、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博覽會、1929年杭州舉辦的西湖博覽會上獲得過金獎。

黃酒有諸多品牌,因聽不懂紹興方言,不知道酒席上的是什麼品牌的黃酒,但從酒的色、香、味去推測,大概是“女兒紅”。詢問主人後得到了證實。

“女兒紅”不僅酒名溫馨,香醇可口,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晉時,會稽(今紹興)一個年青的.漢子見其妻懷孕,便用心釀了數壇黃酒以賀得子之用。誰知老婆生了個女孩,重男輕女的漢子心裏非常不爽,了無酒興,便將酒深埋於地下。18年過後,長大的女兒貌美心慧,深得父親喜愛。女兒上花轎之日,漢子猛然想起了埋藏18年的陳釀,便起出宴請賓朋,其酒色如琥珀,澄黃透明;味比瓊漿,醇厚甘鮮;香氣馥郁、芳溢齒頰,人人爲之醉倒。自此,紹興人生女孩後,家中必釀幾壇黃酒,稱爲“女兒紅”,然後泥封窖藏,待女兒洞房花燭之夜,開壇宴請賓客,並形成風俗。後來生了男孩的也仿此釀酒、埋酒,待兒子中榜時慶賀飲用,稱此酒爲“狀元紅”。

現在流傳好多讚美“女兒紅”的歌,我最欣賞的是那首特有風情的《九九女兒紅》:“搖起了烏蓬船,順水又順風,你十八歲的臉上,像映日荷花別樣紅。穿過了青石巷,點起了紅燈籠,你十八年的等待,是純真的笑容。斟滿了女兒紅,情總是那樣濃,十八里的長亭,再不必長相送。掀起你的紅蓋頭,看滿堂燭影搖紅,十八年的相思,盡在不言中。九九女兒紅,埋藏了十八個冬。九九女兒紅,釀一個十八年的夢。九九女兒紅,灑向那南北西東,九九女兒紅,永遠醉在我心中!”

在“咸亨”,茴香豆爲客人必點的下酒菜,這是因爲茴香豆已隨魯迅先生的《孔乙己》而蜚聲國內外。青黃色的茴香豆,表皮起皺,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鹹中透鮮,清香味甘,咀嚼起來滿口生津。

幾杯酒下肚,我突發靈感,提議說:“吃茴香豆,咱們也來個講究,學學孔乙己,用手抓着吃,這樣纔是魯迅筆下的吃法。”衆人附議,於是大家都捨棄筷子,用手把茴香豆一顆一顆送進嘴裏,朋友還得意洋洋地搖晃着腦袋,哼上幾句“多乎哉?不多也!”模仿着孔乙己的陶醉自得的神態,讓人笑彎了腰。

酒席點了不少菜餚,朋友既照顧了我是海邊過來的人,點了不少海鮮,也點了好多具有紹興風味的菜,如黴乾菜、臭豆腐乾、糟雞、糟蝦,說實話,我還是吃不慣紹興菜,尤其那臭豆腐乾,不論他們如何深入細緻地做思想工作,那撲面而來的臭味,我就是不願嘗,不敢嘗,只能遠而避之。

也許好久沒親近美酒了,酒量早已衰退;也許“女兒紅”的酒力確實非同一般,三五杯酒下肚後,臉燙燙的,心“嘭嘭”跳,似乎有了些許醉意,急忙問朋友:“今晚我喝了多少酒?”朋友告訴我:“不少於一斤半了。”我愕然,怎麼會失信了呢。

走出咸亨酒店,我們已是最後離店的一桌客人。秋雨還在下,秋風還在吹,“孔乙己”依然佇立在店門口,雨水順着他的面額,順着他的長衫在流淌。微醺之中,不敢再多看“孔乙己”一眼,因爲自己心中有愧,直到現在還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哪四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