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我是不是老了散文

正月裏的天氣,溫暖的讓人燥熱。

這樣的我是不是老了散文

如果不是大街小巷的年節裝飾,我會以爲到了油菜花開的時節。其實,毫不避諱的說,比起萬物復甦的春季,我更傾心蕭瑟的秋季;比起宅紫嫣紅,我更喜歡金桂飄香;比起陽光明媚,我更依戀雲淡風輕。

每次和朋友談起季節,朋友都會說:你認可的夏季就要是驕陽似火的大晴天,冬天就要是寒風呼嘯的灰濛天,而且夏天不要下雨,冬天不要有太陽,你說夏天就要有夏天的樣子,冬天有太溫暖就不符合冬天的特徵。

事實上,的確如此。兩極分化的想法總是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就像我喜歡在房間白天拉上窗簾,到了晚上再拉開窗簾。白天不喜歡陽光的照射將房間烘烤的暖意濃濃,晚上也不喜歡窗簾將屋子遮蔽的嚴嚴實實。

或許是性格所致,越來越喜歡清靜。不喜歡踏足人擠人的商場打發時間,而習慣於靠在牀頭閱讀一本書籍。喜歡那種在文字中的感覺,偶爾也會動筆,有時也會練鋼筆字。只是越發的喜歡靜而厭煩動。

有人說,這是懶!我並不這樣認爲,只是覺得是這一種狀態,經常自嘲說25歲的我卻有了52歲人的心態,這種修身養性安靜的老年生活提前代替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年輕人生活。

突然,我發現不僅是我,身邊的同齡人一樣也安靜了好多。大家很少在一起交流溝通了,通訊軟件上的互動也少的可憐,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封藏起來,朋友圈設置三天權限,QQ空間設置權限。很多年輕人不再將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分享給朋友和身邊的'人,習慣了在陌生的熟人相對少的微博上傾訴心腸。

現在拿上手機,我第一個打開的APP不再是微信,微信列表的人只是靜靜地躺在該有的位置,彷彿突然一下,全部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大家都不會主動的去聯繫,去發一個表情,甚至懶得回覆一條消息。

下午,剛語音聯繫到了一位好友,問她在幹嘛?她說:在牀上躺着,扣手機。我說微信怎麼不聯繫啊?她說:不知道說什麼。但我發過去語音聊天后,還是語音了2個多小時。其實,我們不是不知道說什麼,只是潛意識裏隱藏了交流。

或許是大家心累,沒有精力去聯繫別人,有時間就把自己交給手機,只要有手機,一個人也可以過一天。我想我們是那種幾乎每天都保持聯繫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時刻,更何況是通訊錄裏的其他人。

以前,我也是那種微信消息很多的人,有時候回覆都是緊趕着,而慢慢的我的微信安靜了下來,發出去的消息我也不期待馬上回復,昨天的消息我也不奢求今日得到響應,不是我不主動了,而是大家都不積極了。於是,我也消沉了。

其實,我們不是彼此不想參與到對方的圈子裏,而是失去了主動問候的勇氣和本能。

於是,我們都開始着手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消遣方式,有人追劇,有人遊戲,而我選擇了文字。選擇了用文字表達我的所思所想,在簡書上也慢慢的接觸到了一些喜歡文字的朋友。他們的寫作能力都是在我之上,而我要加強的還有很多。

就像總有一天會明白很多事情一樣,慢慢的也會明白所有的經歷都是值得的,所有的改變都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與其等待一條消息,不如欣賞一篇文章;與其期待微信上的未讀消息,不如等待簡書消息上的數字增加;與其盼望朋友圈一條回覆,不如關注簡書上的提醒動態;與其失望,不如給自己希望。

我還是那個簡單的我,不喜歡熱烈偏愛清靜的我。春天固然很好,但沒有夏天的錘鍊,自然少了些許秋日的沉澱和內涵。白天房間裏的陽光固然很好,但絲毫不敵晚間透過窗戶的月光;你我都很好,都只是安靜了交流,提前開始了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