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無求品位高散文

渭北的山叫山而非山,這兒的山失卻了石的靈氣,失卻了綠的映襯而變得格外真實;渭北的湖叫湖而非湖,這兒的湖不是小溪的渾然天成,而是築堤成壩的人工傑作。常年的水土流失讓山變得怪峭,旱澇兩期退漲讓湖有了明顯得盈缺的痕跡。在水氣繚繞似霧非霧的湖面上,數着那微微細波,端詳着與船賽跑的浪花與水鴨,毫無保留地把那份對山水的鐘愛獻給了自然,讓自然風光來沐浴這疲憊無所依附的靈魂。泊船靠岸,絲絲柳條在石桌石凳上找掃了自己盪漾不息的影子,而那些卸去了浮躁來此娛樂休閒的人們,既在這兒享受這份難得的清幽,又在無慾地參悟着生命的意義。喝一杯啤酒,嘗一口蝦,談一席話,搖一漿船,這是何等的暢快淋漓、逍遙自在。

人到無求品位高散文

天趕走了多事的雲,卻又把籠罩在山澗的霧氣裝在遊人的眸子裏,讓人頓感飄飄欲仙、超然脫俗。倘若真得能時回世轉,我定當不負衆望,找伯牙來撫琴弄曲,爲風景獨好的這邊找點“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感覺。

記得史鐵生在散文《我與地壇》中曾說過,人的名字叫慾望,如今細思漫想確實如此呀!正因爲普通的人無法超越榮辱得失,無法淡泊以明志,無法寧靜以致遠,更無法領略那釣勝於魚的閒適雅韻。於是人們在這個利慾熏天的大千世界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有人如魚得水地成了商人,有人左右逢源地成了名流,有人平步青雲地做了達官,有些人欺世盜名的成了學問家,而那些芸芸衆生依然穿隙在這些商人、名流、達官、學問家所構築地框架裏,有智者吃智、無智者吃力的苟且、卑微的活着。生存的壓力讓他們忘卻了美的概念,一個勁地在工作環境與家庭瑣碎中不斷更迭、循環着生命中的.每一天。精神頹廢、身體地疲憊只會因爲他們的平凡微小而 不斷延續,直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或是勞疾而終。那些社會的達官貴人憑藉着錢與權竹馬觀花的走過了祖國乃至世界的山山水水,平凡的人們掏不出足以讓他們踏遍錦繡山河的經費,於是在街頭的小園或是在所能承擔經費的範圍內一屑風光。

其實讓人值得一去的地方很多,省內外的、市內外的、縣內外的,而能夠讓人百看不厭的地方卻很少。當我們旅遊的目的不再是日後的一種炫耀,而是爲了卸去身心的疲倦、領悟自然的教誨、反思自我的錯失、提煉自己審美的能力。一切的功過是非、貪婪慾望都會在這無佛卻似有佛地清靜淡雅中被輕輕拂去心坎上的塵垢,沐浴掉風塵僕僕中的汗腥味,成了一個再教化便成佛的俗家弟子。

當理想成了有階段性地兌現或是完全地夢想成真,那已完成或是未完成地理想若要繼續,這時候的理想便淪喪爲慾望。於是慾望象惡魔一樣讓你貪得無厭、讓人挺而走險、讓人慾壑難填、讓人孤注一擲、讓人一敗塗地、讓人遺臭萬年。慾望造就了狼子野心,捲起了戰爭,出現了強擄弱食。於是歷史在血雨腥風中不斷有了朝代的緣起緣滅,一切人世地功過是非都因歲月的久遠遺棄而成爲了一掊黃土。而後人依然在根深蒂固中效仿着古人,把那演變不多進化不了的古時迂腐,淋漓盡致地隔世隔人地保存下來,用來調劑社會的和諧、均衡人類的興亡。

用安逸來淡化貪婪,用理智來牴觸慾望,用布衣來踏青垂釣。在心遠地自偏的隱者風味中,帶者無慾無求的愜意,重審生命的意義。只有這樣人與自然的和諧,你才能樂自然之趣!